家庭日常晒陈皮的几个“误区”,以及正确存放陈皮“三部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日常晒陈皮的几个“误区”,以及正确存放陈皮“三部
曲”
“买了陈皮之后怎么晒?”似乎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甚至连很多陈皮爱好者对此也是一问三不知,认为陈皮买回去只需要密封保存好,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即可。
其实,陈皮是“陈久者良”的东西,其本质就有“越陈越香,越陈越有效果”的特性,因此也有了“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一说。
本年的疫情中,以陈皮入药的中药方子不胜枚举,随着人们对陈皮的认识越来越深,陈皮中的佼佼者“新会陈皮”也被广泛接受。
新会陈皮为代表陈皮市场,已经从人们仅限于“知道”的过去,变成了“日常食用”的现在,陈皮文化深入民心。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陈皮价格体系混乱,以及冒充新会陈皮的假货横行等等。
在无法区分老陈皮真假的前提下,很多家庭更倾向于购买一些新皮以自陈自用。
对一般家庭来说,家庭晒陈皮的量也就是最多几十斤生果,而剥皮翻晒的分量也大概只有几斤,体量上是比较少的,所以相比较而言,从生果到陈皮的制作过程也会相对简单一些。
但同时,由于对陈皮制作过程的一知半解,造成人们对自晒陈皮和陈化陈皮认识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有影响到陈皮陈化关键的“三年”。
在这里,笔者本期内容就专门探讨“自晒陈皮”来展开一下,日常家庭保存陈皮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的自晒自存陈皮。
晒新柑皮
第一个误区:新鲜柑皮只需要晒一次,等其变干后密封起来就
可以变成“陈皮”
很多行家都认为,新会柑开皮到第一次生晒的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第一次翻晒决定了第一阶段陈化期的品质好坏。
而很多资深的陈皮藏家,都需要在柑果剥皮后的第一次翻晒中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
证陈化的事半功倍。
于是很多一知半解的人就非常看重第一次翻晒,甚至认为只需要在第一次翻晒中彻底晒干陈皮就可以。
其实新剥的柑皮除了含有水分,还含糖分,特别是二红阶段以后的成熟柑皮,如果这时候我们只晒一次,哪怕是用“暴晒”的形式去完全晒干新皮的水分,充其量也只能是把柑皮内的部分水份晒干。
而剩下的少部分水份和大部分的糖分,仍然会留在果皮的“油室”里面。
这时候我们用手去触摸第一次晒干的柑皮,即使感觉柑皮变得硬和干爽,但我们把它保存起来,过不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柑皮中的纤维又会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慢慢返潮变软。
没有翻晒的新会陈皮,其皮色杂乱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拿新皮(三年以内的称之为”新皮“)出来翻晒,那么柑皮的发霉和蛀虫,也就是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老李经验所得,大红皮时期的柑皮含有的糖份最多,内囊橘白部分的纤维也多,非常容易受潮发霉。
如果我们选择大红皮作为陈化皮,那么随着陈皮陈化堆放时间的变长,而我们又不去翻晒,那么陈皮里
面的糖分和纤维降解发酵时就会产生“升温”,诱发糖醇分解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烧皮碳化”,导致常见的“边缘黑皮"。
所以当我们看见有些陈皮的边缘发黑,在排除染色造旧的情况下,就是没有充分翻晒导致烧皮的陈皮。
晒陈皮
正确的翻晒方法:对于3年内的新皮,是必须要定期拿出来翻晒
的。
至于定期是多久时间,就需要按照阶段来区分。
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新的柑皮,新皮一般是11月开始采摘,翻晒也是秋风起的干燥时间,这时候最好每半个月翻晒一次,即11月的皮,在入冬前需要重复翻晒3次左右,每次晒一天。
新皮翻晒的目的是晒干新皮的水分以及降解糖分。
新皮翻晒循环晒3到4次,其内囊和表皮的水分就基本晒干。
而第二阶段的陈皮,就是1年以上3年之内的柑皮。
3年的陈化期,是陈皮传统中以界定“陈皮”和“新皮”的分水岭,如果因为翻晒的时间不够,陈皮自身的湿度变得不稳定,就容易产生“蛀虫”,甚至整批“发霉”的现象。
所以老李经常建议存皮的新手们,至少每隔一个月度到一个季度,定期要翻看一次陈皮;至少每个季度翻晒一次,并尽量把陈皮保持在“通风”和“干燥”的环境下陈化保存。
晒陈皮
第二个误区:把3年以内的柑皮“密封存储”,甚至放在“冰箱”保存
陈化,简单来说就是陈皮自身“缓慢氧化”的过程,这过程就不能缺少氧气。
一言不合就把3年以内的陈皮“密封存放”,也是很多人的对于陈皮陈化的“误区”。
陈皮的价值就贵在“陈”,陈化是需
要时间去沉淀的,而陈化的本质,其实就是柑皮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与空气、水分等产生的反应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陈皮”放置在完全密封的空间,那么当陈皮陈化消耗完密封空间的氧气时,就进入了“休眠”。
如果我们长期没有打开密封容器换气的话,因为缺乏氧气,陈皮就无法进行氧化反应,长此以往,陈皮便错过了发酵陈化的时机。
简单来说,没有陈化的柑皮,就不能称之为“陈皮”。
同样,当我们把陈皮放置在冰箱内,氧化的反应就更加缓慢,甚至完全停顿,这样的结果就是陈皮变成了“柑皮标本”。
加上陈皮长期在低温缺氧的情况下,还会因为“冰冻效应”破坏掉原来的“油室”,导致陈皮挥发油被抽出,这样的柑皮即使解冻也无法再进行陈化了。
晒新柑皮
正确的防潮方法:对于刚晒好的陈皮(无论是新皮还是旧皮),都必须要放置在通风进行降温,千万不能在陈皮发热的情况下封存,因为密闭空间发热的陈皮会快速受潮软化。
我们需要把晒好的陈皮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容器上最好选择用“透气性”能好的麻袋或者布袋,
或者是蛇皮袋子来装。
如果是用塑料袋或者玻璃罐保存的,就必须留有“透风口”,也可以定期打开让其换气。
因此只有定期换气,才能让陈皮在陈化保存的过程中进行“氧化”,从而达到“陈化”的目的。
晒新柑皮
第三个误区:趁着夏天的猛烈阳光“暴晒”陈皮
很多人认为,不如趁着夏天的太阳猛烈暴晒陈皮吧!其实,在烈日下晒皮,会容易导致陈皮的两个不良反应。
第一,就是常见的陈皮发黑,即“烧皮”。
刚晒好的陈皮立马装起来,而因为陈皮自身热度很高,马上封存会让空气受热蒸发,在袋子内壁挂“水汽”甚至“水珠”,这些水份落到陈皮上被纤维吸收,在日后陈化中就会产生黑皮的“烧皮”现象。
我们在晒了陈皮后,应该把晒干后发热的陈皮,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30分钟以上,等待其热气散去再封存。
第二,就是烈日暴晒陈皮,会让人产生陈皮晒干的“错觉”。
当我们把陈皮放置在猛烈太阳下晒,如果是秋冬,我们需要晒一天时间,而在夏天高温太阳下,只需要半小时就感觉陈皮变干了!其实陈皮内部还保存着水分残留,如果这时候就封装起来,陈皮就更容易返潮变软。
正确的陈化方法:翻晒陈皮应该尽量选择“湿度低”以及“空气干燥”的时间,例如是春夏交替或者秋冬交替的时间,选择太阳温和的时间晒陈皮,而晒的时间应该尽量长。
在新会,本地人晒陈皮的日子都会选择“有大太阳”且“刮秋风”的日子,这样不但可以防止陈皮在暴晒下产生的烧皮等化学反应,还更有利于陈皮水分和糖分的消耗,更便于保存。
晒陈皮
正确保存陈皮“三部曲”
阶段一:1到3年的新皮,这个阶段的保存方法可以参照“误区一”的正确翻晒方法,这个新皮的翻晒阶段关键在于“防潮”,主要把防潮做好了,那么虫蛀发霉等自然也不会发生。
阶段二:4到10年的陈皮,这个阶段的陈皮已经基本过渡到陈化
的成熟时期,陈皮内的水分和糖分基本被消耗掉,自身的条件也比较稳定。
这是时候的存放以密封保存即可。
如果是发现其发软,或者长时间的梅雨天气后,仍然要定期翻晒。
而翻晒的时间半年到一年一次即可。
这时间的皮已经步入稳定期,如非受潮或者发现虫蛀,则不需要多次翻晒,以防止翻晒过程中的陈皮损耗。
阶段三:10年以上的老陈皮,这个阶段已经是老陈皮,其陈皮内的水分和糖分已经消耗殆尽,陈皮本身也非常稳定,这时候只需要密封,注意干燥即可。
当然,如果发现受潮或者蛀虫,也需要应适当晒太阳,但不要猛烈翻晒,以防止脆化的陈皮受到二次的伤害。
对于老皮的保存,以密封保存为主,让其继续缓慢陈化即可。
总的来说,陈皮的陈化是一门以“时间”为基础的手艺,而陈皮品质的好坏,“三分看果品,七分靠陈化”。
在此,笔者也希望有更多的陈皮爱好者把“陈化”的功夫做好,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产区”或者“一二线”等概念,而忽略了陈皮的本质是“陈”,而非“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