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理论视野下的跆拳道技击审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33.239
体认理论视野下的跆拳道技击审美研究①
冯振
(徐州市体育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6)
摘 要: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理论的视角,对体认理论视野下的跆拳道技击审美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研究观点认为,体认理论是基于后现代身体研究转向形成的新的研究热点,引入跆拳道技击审美问题,从体认理论的哲学解释学范畴,对跆拳道技击审美进行全方位的体认解构。
跆拳道技击的艺术充满了标志性的图像,这些图像描画了跆拳道技击视觉的身体意象,也将体认本身引向了理论的深处,得以深化对跆拳道运动技击本质的理解。
借此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研究,寄望深化对体认理论和跆拳道技击审美的理解,为体育哲学与体育美学建立理论基础。
关键词:跆拳道 体认理论 技击审美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239-02
1 体认理论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简评
体认理论认为[1],一个具有静止的、艺术雕刻的、完美轮廓的身体认知,必然依赖于使其成为可能的运动技击本体。
运动员瞬时捕获的理想肉体形态的意象,与在头部遭到冲击的捕获意象中身体和面部的形态非常不同[2]。
身体被身体认知捕捉的时刻中,时间上并不是完整的体认结构,它处于被拉伸和扭曲的状态,而并未经历完美无暇的体认过程。
从艺术与绘画视角来说,体育运动过度的身体对抗破坏了艺术品的礼仪,体育运动的胜利唤起了一种基于身体美感的痛苦[3]。
视觉艺术家选择表现哪个时刻决定了艺术的效果,它应该遵守时间统一的规律,既不应该是一个动作的高潮,也不应该表达任何暂时的体认意象。
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必须避免描绘身体上的丑陋,因为任何一种体认并非基于身体丑陋审美观念建构起来。
照片描述是一种具有动态的、自由的力量,而不是静态的、脱离整体的力量,照片作为手势是一种行动的形式,它既吸引了对媒介的注意,也吸引了它所显示的体认意义本身的注意。
通过追踪从歌德到阿甘本的体认理论轨迹,可以看出被捕捉到的跆拳道照片,既释放了跆拳道动作的体认美学,又允许其对所描述的意象涵义进行反思[4],即技击、暴力和无形性。
跆拳道照片的“静止”充满了画面感,几乎超过了体认理论的范畴。
体认实践瞬间“裂开”,就像跆拳道手脸上的伤口触手可及。
2 体认理论视野下的跆拳道技击审美研究
通过对美学史和视觉文化史的原理来过滤考察跆拳道技击的暴力美学,就有可能得出头部照片中厚厚的含义,否则这些含义可能会忽视。
跆拳道技击审美与体认问题,可以追溯到15世纪极端形式的身体暴力对面部的攻击,这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摄影和电影文化之间具有历史连续性[5]。
对面部的亵渎和解散有着悠久而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从跆拳道脚部到被殴打的头部照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体认理论视角而言,对脸部的攻击就是对主体身份的攻击,它将人们变成身体审美的对象。
这里也许象征了跆拳道照片的时间流逝,当跆拳道运动员面对懦弱的自己,以体认的时代理论引领自身强健的身体认知过程。
通过体认独有的建构意义的方式,在跆拳道照片中再现的打击呈现出一种预料之外的身体意义[6]。
它不再重现所看到的东西,而是使物理力量和脆弱性的场景变得可见和可间接体认获得。
也许这就是跆拳道技击的身体美学,或视觉影响力的内容本质[7]。
从体认理论视角而言,美丽作为纯粹形式的观念和其视觉化的意向场景,在历史上具有多层次的视觉建构特征,并继续构建我们对各种媒体的身体视觉理解。
把跆拳道文化的形象和西方美学的理论描绘成一个交互性的历史对话,有可能开辟一种不同的身体意象[8],这是打开视觉文化的新颖方式。
处于危机中的身体审美意象总是在危机中形成体认知识,而技击暴力则是对人体理想化和完整性的意义生产。
体育也是对身体的一种意义生产,但是大多数体育摄影在保留其形象统一的那一刻,同时捕捉和庆祝体认的社会涵义,而跆拳道技击具有独特的体认意义,一个摧毁身体涵义的过程,摧毁了身体认知的尊严和美丽形象。
跆拳道技击的艺术充满了标志性的图像,这些图像描画了跆拳道技击视觉的身体意象,也将体认本身引向了理论的深处,得以深化对跆拳道运动技击本质的理解。
有些人现在是如此出名,以至于他们感觉留存在我们的视觉记忆中[9],这是伟大跆拳道运动员和摄影师杰出技能的见证。
这些都是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但仍然拥有巨大的体认潜能。
这就是跆拳道独一无二的视觉魅力,它证明了这项运动独特的视觉效果。
透过跆拳道技击的画面深度,观众可以感受到愉悦与辛酸、震撼与喜悦。
这是一种由理解身体表象之间的矛盾,产生出的跆拳道技击的体认力量。
对于跆拳道技击审美而言,有必要运用高度理论化的阐述,开发双向的身体意象版本,反过来决定跆拳道观众人数和门票收入,以及周边地区的特许经营和停车收入,具有体育实践发展意义。
有必要建立一个正式的理论结构来涵盖集体所有制的消费安排,也就是额外会员的边际收益减少了个别会员的会费,等于对跆拳道设施施加压力所带来的边际成本。
尤其适用于跆拳道技击俱乐部,考虑
(下转241页)
①作者简介:冯振(198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跆拳道训练。
击球精度、力量和比赛装备的灵活性等方面的限制,往往会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但却不能获得成绩。
在归总时发现,比赛场次中击中对方核心的部位包括腹部、肋部、头侧和背部,结果见表1。
由表可知,在这3种转身技术中,中国男、女跆拳道运动员用下旋踢击打对方身体部位的比例远远高于用下旋踢和旋式踢。
该表还包括背部,即便规范指明击中背部不计分,中国男女跆拳道运动员也通过转身技术击中了竞争对手的背部。
这是因为比赛过程中的原因复杂且易变,跆拳道运动员未遵循预设击中竞争对手的有效部位,只击中了其背部。
此类情况又另一面凸显出中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日趋考虑跆拳道规范,且于竞争中自主运用难度较大的动作,拉高其比值。
3 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转身技术得分率分析
在跆拳道中,往往横踢技术得分最高。
本文所探讨的视频比赛还包括男子和女子比赛、国内外比赛,水平踢技术得分率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即使转身技术的得分率很小,也只需要有效地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即可。
首先,获得高分的概率要高于水平踢技术,尤其是头部。
其次,能获得4分,故跆拳道运动员通常极力去找机遇借助转身技术拿分。
可从整体上看出,中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三大转身技术得分率都比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高,特别是后旋踢技术,女性得分是男性的6倍多。
从后踢腿技术得分率来看,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占1.03%,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占2.14%。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旋风式踢腿中得分为0.20%,男子为0.00%。
三大转身技术的使用频率和它的评分率一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运用次数越多,获得的分数越高。
参考文献
[1] 董梅.北京体育大学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特
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2] 唐华.北京市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现状研究
[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 张楠,管健民.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kg冠军
赵帅技战术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2):95-
99.
(上接239页)
到许多一般的搏击型俱乐部拥有两套设施,一套用于比赛,一套用于社交。
应该说,基于体认理论视角的跆拳道技击审美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跆拳道技击的身体意象本质,丰富体认理论的知识发展,也对跆拳道经营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引入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化对体认理论和跆拳道技击审美的理解,为体育哲学与体育美学建立理论基础。
体认理论是基于后现代身体研究转向形成的新的研究热点,引入跆拳道技击审美问题,从体认理论的哲学解释学范畴,对跆拳道技击审美进行全方位的体认解构。
跆拳道技击的艺术充满了标志性的图像,这些图像描画了跆拳道技击视觉的身体意象,也将体认本身引向了理论的深处,得以深化对跆拳道运动技击本质的理解。
透过跆拳道技击的画面深度,观众可以感受到愉悦与辛酸、震撼与喜悦。
这是一种由理解身体表象之间的矛盾,产生出的跆拳道技击的体认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水泉.身体认知的方法论意义——《体育与科学》学
术工作坊“体认与体育学学科定性”主题沙龙述评[J].
体育与科学,2016,37(4):1-5.
[2] 黄璐,吴新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假唱门”事件的回顾与
反思[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02-107.
[3] 刘尚礼,尹燕涛,陈旭.不同状态焦虑水平下跆拳道运动
员的视觉搜索特征:来自ERP的证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1):39-43.
[4] 雷鸣.从社会学视角论武术与跆拳道运动的发展[J].体
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5):51-54.
[5] 黄璐.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西方体育媒体理论发展的宏
观比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41-47.
[6] 孙德朝,敖森,周红红.彝族习惯法与摔跤规则的关系[J].
体育学刊,2019,26(3):25-32.
[7] 黄璐.科幻电影中的体育元素:功能与呈现[J].河北体育
学院学报,2019,33(2):43-49.
[8] 高平,皮智文.吴静钰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研究[J].河北体
育学院学报,2015,29(1):39-43.
[9] 陈国华,许晓峰,高姊婷.足球运动全球化进程的再思考
[J].体育学刊,2018,25(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