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 2 小题, 11 分)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 15 题。
始安秋天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①注:世业:犹世事。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起对“桂林风景异”想象,从而表达作者满怀的
愉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岳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创造了一种清
冷的气氛。
C.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常为官做事信仰黄老,与人无争,但最后仍是遭受
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怀,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酸楚
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后期作品,写光景用语简短归纳,
抒发了诗人独到的感觉,给人新奇的美感。
15.请联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显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此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
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宁夏银川一中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 14--15 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波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
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号。
《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以下对这首诗的有关内容的剖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道出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应此行路程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联合的手法,描绘图中情形“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
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程光明,将披荆斩棘,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联合,描绘不时涌此刻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
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回味无穷;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严寒之意,内蕴诗人悲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
事,自然流利。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
想念传达的委婉隽永。
15.简要剖析尾联是如何奇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 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 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辛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切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
如把《论语》中孔丘“ ________,______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同样,雅俗有异。
( 2 分)
(2)当有人纠结于弃取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 2 分)
(3)《三峡》顶用夸张的手法反应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
(1 分)
山东省青岛市 2018 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细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哪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彷徨溪亭,观览风景,思路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思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触至深。
C.尾联悠久的渔歌、若隐若现的灯火,让人倍感悲凉孤寂,包含着国破家亡、流
浪无依之感。
D.诗顶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日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感情。
E.诗人在真切描摹客观光景的同时,又把某种独到感觉倾注在光景描绘之中,使读者也遇到感染。
15.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 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 分)
( 1)《诗经 ?氓》“,
”两句,描绘女子早起晚睡勤劳奋作,没有一天不这样。
(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后落败的古事,告诚南宋代廷慎
之又慎。
河北省邯郸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 , 达成 14-15 題.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全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惋惜,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发散披襟。
莫嫌浅后③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 : 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店东住。
”②浮瓜沉李 : 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季消暑行乐生活。
③后: 略似今天口语中之“啊”。
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确立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频频,照顾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弃。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季行乐,表达对自由自在、逍遥自在的归隐生活的神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梦
想。
E.本词语言理解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
15.本词表达了词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 6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以下句子中空缺部分。
( 5 分)
( 1)《庄子 ?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
“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 2)杜甫《望岳》中,诗句“,”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登攀,踊跃进步的豪放情怀。
河南名校结盟 2017-2018 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15 题。
所思①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②日落醒哪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安全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③。
注: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于后文的“一柱
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
③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
A. “定常开”虚写崔漪被贬以后的生活,也表示作者对崔漪特别熟习。
B.“醉”字传神,虽谪官荒僻之地,但酒樽常开,突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C.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哪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愁闷之情。
D.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顾标题,又使得风格不甚悲凉。
E.作者借崔漪虽遭贬谪仍旧醉卧的形象,寄望自己怀才不遇的难过心情。
15.先人评论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联合全诗作简要剖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此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 分)
( 1)陶渊明在《喝酒(其五)》中的两句诗“ ,”,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偏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 2)苏轼在《赤壁赋》里赞叹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豪形象时说:“,,。
”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中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三月考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军中乐
[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名贵不据鞍,夜夜出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苦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
A.开头两句描绘军营警戒威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顾,衬着了
战场紧张、肃杀的气氛。
B.诗人笔下的将军固然身份尊贵,但能与战士们休戚与共,他不披铠甲,放弃
骑马,亲身带兵保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单渺视仇敌,以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类畋
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激情。
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衬托人物,而“更
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入。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述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想精良谨慎,脉络分明。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剖析。
(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7 分)
( 1)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不单勾画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概。
(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两句提示统治者要任用自己的心腹将领来坚守剑门关。
( 3)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绘刘寄奴驰骋战场,势不行当的两
句是“,”。
( 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一句“”将月影下摇曳生姿的竹柏描述得绘声绘色。
山西省襄汾中学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边这首清诗,达成22— 23 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夕阳水明沙,孤独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23.以下对诗句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夕阳返照显得光亮,水在沙的映托下显得清澈,创造
了一幅光亮澄丽但又萧瑟悲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己的感觉,秋季,城里的自然光景因季节更替逐渐地
由活力盎然走向枯败凋落,显得空寥寂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光景失掉活力,心里凄惨,这时恰恰又听见
孤单的大雁发出悲凉的喊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表达,雁鸣声陪伴着霜露,千家
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绘大雁在月亮的陪伴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仿佛在无边无际渺
无人烟的荒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4.本诗感情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合全诗简要剖析。
( 5 分)(六)名句名篇默写( 6 分)
25.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 ?氓》中“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像。
( 2)屈原在《离骚》顶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异却遇到妒忌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3)在《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
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出身悲凉,不由泣下的语句是:,。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干盖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此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书。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了然诗人的身份,即旅居他乡的游子,经过标题能够看
出诗歌要表达的感情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想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亮的对照,写出了在旅居他乡
的游子心目中,故土永久是暖和的,永久是值得迷恋的。
C.“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以外心里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暖和的太阳照射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可以被朝廷重用的失落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叹息。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年老、年纪已高”的意思,诗人经过写
自己年老,表达了年纪已高仍流浪在外的孤单孤独之情。
15.杜甫《春望》中有:“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
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书,请简要剖析二者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 分)
(1)《逍遥游》中庄子在完全否认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后提出
自己的看法——“无所待”才是真切的逍遥,由此列举了三类人来证明看法: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在真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安徽省 A10 结盟 2018 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 ~15 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色晚,边城天气寒。
来往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入耳,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中的“春色晚”“天气寒”点了然边城岚州的环境特色,从而确立了金
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来往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
城“春色晚”的特色。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经过诗人对所见光景的仔细察看,写出
了边地的“天气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讶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
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感情较为丰富,有对边地严寒的叹息,有对山川美景的赏识,也有自
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入耳,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 分)
( 1)陶渊明《喝酒》中“?”两句自问自答,告诉我们:心灵的净化超然能使外在的喧杂环境因之改变。
( 2)韩愈在《师说》中
“,,”古今对照,批评了当下人们不良的学习民风。
湖北省部分要点中学2017-2018 学年度高三联考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以下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望,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好
汉,山城高耸。
B.颔联描述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
夜雪纷飞,创造出萧瑟悲凉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天涯流浪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这样,比方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
字的模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多端来暗
示自己前程的不行料想。
E.本诗城砖顿挫,有跌荡之致。
首联写景境地阔大;颔联承前而境地凄冷,是
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怀,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绝不
相关,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15.《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 ) 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剖析。
(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此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5 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喧闹民俗,洋溢着浓重的、古朴的农村气味。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轻率出师北伐,结果落
得北望敌军而慌张失措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
照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8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宁夏银川一中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鉴赏( 11 分)
14.B2 分,E3 分; B 项,沿途日色昏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涛翻涌的景
象,创造的是苍莽凄寒的境界,衬托黯淡悲凉的心境,表现路程艰辛。
E 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抵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奇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
二字,主观地以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许说让鱼有了家乡的滋味),从
而表现自己深邃的思想之情。
(事情 1 分,对“南来”的剖析 2 分。
意同即可。
)②奇妙地运用“呼儿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
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想念。
(典故 1 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剖析 2
分。
意同即可。
)
(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 1)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 2 分)( 2)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2 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 分)
山东省青岛市 2018 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14. AD ( A 没有比兴手法, 3 分。
D 项中“白日”不适合, 2 分)
15. “穿”即穿行,写诗人单独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 独和郁闷。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愁闷无聊的心情呼之欲出。
( 6 分,每点 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
16.( 5 分)⑴夙兴夜寐,靡有朝矣;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
顾。
(每空 1 分)
河北省邯郸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14. C 、 D (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C 项不是神往,此时作者已经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发散披襟”这是试图挣脱“惋惜”“呻吟”之愁苦思绪的自我解脱、找寻欢喜的试试。
D 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梦想”这一表述不妥)
15. 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慨;②试图调解退居的无聊生 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每点 3 分〕
16. (1)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贤人无名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河南
名校结盟 2017-2018 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15. ①前四句写崔漪洒脱不羁,有仰慕之意。
此刻听闻他被贬为荆州司马。
暗含苦忆之情;②五、六句作者逢人便说,对崔漪的想念,恰恰崔漪那处没有人来传信报安全。
倍添苦忆之情;③最后两句作者只有让锦水带着自己的眼泪流过滟滪堆, 镏到荆州去见崔漪, 直抱怨忆之情。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6. ( 1)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三月考
15. ①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管边疆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恋享福的丑陋行
径的激烈气愤,同时对戍边士卒的凄惨境遇寄托了深切的怜悯。
(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②诗作开头两句交代军营的环境, 中间六句环绕“乐”字睁开, 集中写将军纵酒作乐、恩赐无度,为下文作铺垫。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将军转向士兵,由写乐转向写悲。
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严阵以待,一面是将军玩忽职责、在乎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能够随意获得“彩缣百段”的恩赐, 另一面是“苦战人”无钱买药疗伤。
作者经过鲜亮的对照, 表达了自己激烈的思想感情。
(4 分)(意思答对即可。
假如从语言描绘、动作描绘、细节描绘、侧面描绘等方面作答,可
酌情给分)
16. ( 1)覆压三百余里 隔绝天日 ( 2)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 ( 3)
气吞万里如虎( 4)水中藻荇交横(每空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 金戈铁骑 分)
山西省襄汾中学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23.AD(A“萧瑟悲凉”不符, D“千村杵”是作者想象,选对一项 2 分,两项 4 分)
24.( 5 分)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季萧瑟的情形,顿生感触。
②思乡之情,孤单孤独:流浪在外,孤身一人。
③为生计而愁:年终为饱暖奔走。
④感触年光老去:每年鹤发增添,越显年迈。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25.(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每空1分)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14.( 5 分)答案: B E ( B 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亮的对照”错,应是“暖”和“悲”形成对照。
E项,“‘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
是‘年老、年纪已高’的意思”错,“老”是“老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流浪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流浪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难过。
)
15.(6 分)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书”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想念之情。
异:杜诗描绘陷落后长安的冷清零散,身历窘境思家情切,反应了诗人热爱国家、怀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假如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梦想一直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书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伤心。
(分析:“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连续了好久,家中亲人的信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惹起了好多遭受离乱的人的深深共识。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先人,以求入朝为官却一直不可以实现,于是想写家书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伤心。
由此可得二者异同。
)
16.(5 分)( 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贤人无名(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
安徽省 A10 结盟 2018 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14.( 5 分)
A、D(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多答不给分。
A 项错在“确立了全诗
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不是一味悲凉。
D项“诗人惊讶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
美”错误,沉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
15.(6 分)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②
视听联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川之美,令人沉醉。
③情形交融,以景写情,加
强了诗人赏识边地风光的愉悦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若有其余答案,育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5 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今之大家其下贤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每空 1 分,有错字、漏字、舔字不给分。
)
湖北省部分要点中学2017-2018 学年度高三联考
14.DE(D项,典故错,出自《庄子 ?逍遥游》; E 项,尾联写鲲鹏图南正是承
接颈联“才难尽”“气益增”而来,并不是突转)
15.同:两首诗都有流浪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艰
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落、流浪他乡
详细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势之动乱,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势的深深忧愁。
异:《泊岳阳楼下》中,只管时势堪忧,前程未料,但诗人临危弥坚、报国激情高涨,仍期望尽才干实现经国济民的鲲鹏之志;《等岳阳楼》虽在自己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伤时感事之热肠,但诗中不论是“昔闻”“令上”之感触,仍是年老流浪之感慨以实时势混乱之叹息,都带有浓浓的悲凉落寞和无力感,故只好凭轩眺望,涕泗横流。
16.①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朴实古风存”;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