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523500 东莞市 东莞市企石医院内科
陈辉香: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陈辉香 仇训华 赵 敏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实施护理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升护理质量,可作为较为理想的护理管理干预方式。
【关键词】 糖尿病; 专科护理小组;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8.10.048
糖尿病属于中老年人群常见的临床疾病,并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与机体中生物学作用出现障碍及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离不开干
系。
而尿频、乏力、多饮多食等均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1-2]。
严重者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及脑血管病变
等不良后果。
因此,若糖尿病患者没有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的程度,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而改善该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并侧重于预防方面[3]。
故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12月所
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及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实施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并探
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所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7~83岁,平均(56.27±4.32)岁;病程1~6年,平均(3.41±2.30)年;学历:初中或初中以下34例,高中或高中以上9例。
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
例;年龄26~81岁,平均(54.20±3.24)岁;病程1~8年,平均(4.20±2.12)年;学历:初中或初中以下35例,高中或高中以上8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则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实施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共13名,由1名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且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经过筛选评估组成,其评估内容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护理干预步骤、糖尿病知识掌握
度、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方面,选取标准则从最终的考核分数(从高到低)进行选取。
最终确认的专科护理小组成员中本科8名,专科5名。
1.2.2 护理技能及知识培训 根据小组成员专业技能的评估结果,针对性地实施糖尿病护理及知识培训。
课程安排应
为每月2次,培训内容可包括以下几种:(1)详细讲解糖尿病相关的护理及疾病知识。
(2)聘请院外专业的临床医师向小组成员讲解糖尿病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等内容,可通过糖尿病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授课。
(3)糖尿病护理操作培训,通过跟班实践的方式由责任护士带领,并跟随医师查房,对患者实施管理,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
或是通过对护理情境的设定进行护理模拟实践,将糖尿病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等内容进行探讨沟通。
1.2.3 专科护理小组的工作职责 由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糖尿病预报及评估进行监督,同时,小组成员还应将科室内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完善临床路径登记情况,并遵循其临床路径;与科室做好相关糖尿病患者疾病的沟通工作,做好个体化健康指导的工作(每周2次),并在当月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关的护理报告,在当月28号前统一上交。
1.2.4 护理管理活动的实施 (1)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控制好食物摄入的热量,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多食用低糖或低脂肪、高纤维、易吸收的食物。
保证患者每天摄入新鲜蔬菜500g 以上,并合理安排餐次,要求定时定量,每天至少进食三餐,按早、中、晚各占1/3的主食量。
(2)口服用药管理。
遵循医嘱给予患者服用相关的治疗药物,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方法、作用及副作用等。
(3)胰岛素用药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上报医师,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掌握其剂量及注射时间,正确更换注射部位,交替在前臂外侧、大腿内侧、腹壁及臀部注射。
根据胰岛素起效时间的差异,注射部位应有所选择,例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 All Rights Reserved.
物在早餐前注射部位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应注意针头在皮下停留10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剂量准确。
使用中的胰岛素要室温(最高25℃)保存,可保存28d,未开封使用过的胰岛素应储存于2~8℃的冰箱内,并在保质期前使用。
(4)运动管理。
运动能提高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可长期运动的活动方案,可加强对患者的有氧锻炼,继而增强患者机体代谢能力及血小板凝聚力。
(5)血糖监测的管理。
耐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通过演示与纠正等方式帮助患者快速掌握血糖仪监测血糖的方式及步骤,并告知患者将血糖检测的时间及结果等进行记录,提高患者自我控制病情的能力。
(6)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1.2.5 加强护理会诊 小组成员在护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若有疑似者,小组成员应立即对其进行临床评估,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进行评估记录。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问题及护理计划,填写相关的会诊单,并将其进行总结上报给组长,由组长与副组长对其进行评价与完善,并组织护理会诊:药物注射、患者饮食及疾病宣教情况等。
1.2.6 护理指导与帮助 小组成员可对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指导与帮助,让患者走出糖尿病误区,如患者注重口服药物,不愿使用胰岛素,认为一旦使用胰岛素就会“上隐”,就需终生打胰岛素,应告知患者胰岛素是最接近生理、最有效、最少副作用的治疗手段,且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早期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1.2.7 院后随访 做好患者出院后随访,详细讲解与解答患者疑虑,指导生活护理中的方法,并详细记录患者出院后血糖检测情况,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意见及想法进行阐述,并进行记录,继而改进护理管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护理后采用问卷考察的方式调查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内容包括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能力及并发症认知度,每条项目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5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2)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100分,总分≥80分为满意;79~70分为一般;≤69分为不满意[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x±s)
组别例数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能力并发症认知度对照组4370.32±8.1070.20±4.1374.52±6.3274.63±7.2076.20±5.2874.29±5.20观察组4385.60±4.5092.36±5.3090.33±2.5495.47±3.5289.46±5.1887.52±5.49统计量10.8131)21.6272)15.2211)17.0521)11.7562)11.4732) P值<0.05<0.001<0.05<0.05<0.001<0.001
注:1)为t’值,2)为t值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
对照组43181510
观察组4326143
u值2.083
P值0.037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代谢性综合征[5]。
治疗该疾病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与控制才能起到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糖尿病疾病认知与专业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起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降低并发症概率的作用[6]。
常规护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干预,但该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未能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护理效果并不理想。
而
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分工明确,工作更加细致,对患者各方面情况掌
握的更加详细,工作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
性,也是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与控制患者血糖的关键。
通过培
训,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更加丰富,提高了专科素质,是探究
护理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主要以预防与
治疗相结合,故应在护理管理工作上加强患者血糖自我监测
的能力[7]。
本次研究则对观察组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并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结果显示,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运动习
惯、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能力及并发症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对患者加强血糖检测操作能力,实施饮食、运动及用药等方面的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建立可提高我院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帮助患者有效
. All Rights Reserved.
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王翠肖
【摘要】 目的 探讨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6年1—10年设为5M1E分析法实施前,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实施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为实施后,包括人、材料、机器、环境、方法、测量6个方面。
5M1E分析法施行前后对比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及消毒工作人员灭菌知识掌握度、医师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
结果 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存放各环节质量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工作人员灭菌知识掌握度、医师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中可有效提高灭菌质量、工作人员灭菌知识掌握度及医师对器械性能满意度。
【关键词】 5M1E分析法; 消毒供应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10.049
医院内部科室之间分工分明,各自有工作重点,易疏漏医疗器械保养、消毒灭菌工作,导致清洁不到位引起患者在院内重复感染,影响康复进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属医院重要部门,主要负责院内医疗用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下送,加强其管理,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1]。
5M1E分析法是借助人、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等方面而控制工序质量的一种举措。
韦丽娜等[2]将5M1E分析法施用于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防控中,结果表明5M1E分析法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
本研究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10月设为5M1E分析法实施前,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实施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为实施后,5M1E分析法包括人、材料、机器、环境、方法、测量共6个方面。
14名工作人员,其中护士长1名,负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市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王翠肖:女,本科,主管护师责总体工作分配及指导;护士11名,负责回收医疗器械、消毒杀菌及包装;2名负责器械存放及发放。
纳入标准:工作经验≥3年;具有独立完成相应工作能力;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不服从管理者。
1.2 方法 (1)人。
建立5M1E分析法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做好职责分工,由护士长编写明确的操作流程,强化工序专业培训。
(2)机器。
强化设备保养、维护,定期检测各设备性能项目、关键精度等,并记录,注意保留设备出厂合格证等资料;清点机器设备及功能,保证日常工作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贵重器械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定期检验能否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及时修护,避免影响使用。
(3)材料。
于材料采购计划书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加强相关材料的检验,合理选择供应商;安排专人负责试剂存放工作,避免试剂间混乱,并定期清点试剂数量,保障日常灭菌工作持续进行;定期查看材料有效期,过期试剂及时处理。
(4)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明显位置张贴清洗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发生意外应急预案等;在具有潜在风险的机械旁,张贴警示语,避免意外发生。
(5)测
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丽娟,王艳春,于 洋,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
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121-122.
[2] 宋乐芹,吴丽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
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60.
[3] 赵亚楠,刘 丽,姜 芬.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
护理质量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16-17. [4] 王静雅,宋亚军,孔玲玲.综合性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的组
建与实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7):65-66.[5] 邹淑芹,许 欢,王慧云.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
践与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3):198.
[6] 崔 艳.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4):8617.
[7] 魏艳华,张海玲.总结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
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 2109.
[8] 解莹莹.糖尿病护理人员组织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服务效
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9):228-229.
(收稿日期:2018-01-12)
(本文编辑 白晶晶)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