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1】1、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B.11、12C.11、10D.12、10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A.1、2、3B.4、5、8C.7、9、10D.6、11、12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
2.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桶,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4~6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人B.10000人C.6000人D.4500人
【2】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B.c<b<aC.b<a<cD.a<c<b
【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3.上海市总人口、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增长趋势对比表
(以1953年为准,数值取1)
【1】下列关于1953~203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呈持续上升趋势
B.高龄人口呈持续上升趋势
C.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高龄人口增长速度
D.高龄人口总数在2030年达到最大值
【2】下列关于表中人口增长趋势给上海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负担加重
②劳动力短缺
③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④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该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1】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缺乏
B.人口增长快
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高
【2】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
B.预计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6000万
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不变
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11~12题。

A.15亿—16亿B.15.1亿—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6.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7年20~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约为8%
B.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1997年是我国劳动力充裕的时期
D.1953年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为我国劳动力最充裕的时期
7.该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例状况。

读图回答14~15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B.人口老龄化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2】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大致符合图中的()
A.a B.b C.c D.a或c
8.读汉江平原某城市空间站结构示意图(北部为新兴工业区,南部为传统工业区),回答16~17题。

【1】a、b、c、d四地中,工业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A.b、d B.a、b C.a、c D.c、d
【2】该城市铁路通车后,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拟搬迁至e地,其主要原因是()
①扩大城市规模
②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
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
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9.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8~19题。

【1】该图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是()
①务工经商②拆迁搬家③随迁家属④学习培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

决定流动人口流
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布局B.人口密度C.生态环境D.耕地面积
10.该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读图回答20~21题。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度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D.高新技术开发区
11.该图示意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22~23题。

【1】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大约是()
A.2亿B.2.9亿C.3.8亿D.4.7亿【2】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
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
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12.读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24~25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
收入5%至10%的税率。

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13.读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26~27题
【1】在1950~2005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2】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4.该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回答28~30题: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
【2】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3】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B.中国C.印度D.美国
二、综合题
1.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从甲图看,该地区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是,图中四组数据中不能体现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的
是。

(2)乙图中能反映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曲线是__ 。

(3)城市发展过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对自然环境:
对社会经济:
(4)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B.城市中心房价昂贵
C.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D.城郊之间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2.根据“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表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表: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1)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这是由于引起的。

(2)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

(3)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该图为“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中心商务区,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分析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特点,并请说明这样布局的好处。

山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1】1、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B.11、12C.11、10D.12、10
【答案】C
【解析】读图纵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最高为11,横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最高为10。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A.1、2、3B.4、5、8C.7、9、10D.6、11、12
【答案】A
【解析】读图纵坐标、横坐标数值都较低的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
【答案】D
【解析】11、12两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2.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桶,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4~6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人B.10000人C.6000人D.4500人
【答案】D
【解析】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2】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B.c<b<aC.b<a<cD.a<c<b
【答案】C
【解析】明确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的差异。

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16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大约8—9亿)。

【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答案】D
【解析】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3.上海市总人口、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增长趋势对比表
(以1953年为准,数值取1)
【1】下列关于1953~203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呈持续上升趋势
B.高龄人口呈持续上升趋势
C.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高龄人口增长速度
D.高龄人口总数在2030年达到最大值
【答案】A
【解析】利用表格的资料分析:A项老年人口持续上升,正确。

B项高龄人口在2020—2030年间下降,错误。

C 项显然高龄人口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错误。

D项高龄人口总数达到最大是在2020年,错误。

【2】下列关于表中人口增长趋势给上海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负担加重
②劳动力短缺
③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④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表中地资料反映了上海的老龄化问题突出。

可能带来的影响:劳动力不足和社会、家庭养老压力加大。

4.该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1】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缺乏
B.人口增长快
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高
【答案】B
【解析】根据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1994年11亿到2008年13亿;该国的城市化(城市人口的比重):1994年25%到2008年约49%;反映了该国人口增长快;城市化速度快。

【2】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
B.预计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6000万
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不变
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A项计算城市人口增长率:14年从25%到49%;总人口增长:14年总人口11亿增长2亿;明显城市人
口增长率高。

正确。

B项计算2012年的城市人口数:13亿*50%;错误。

C项,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城市人
口还在增长。

错误。

D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故城市人口比重还可能上升。

错误。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
数据。

读表回答11~12题。

A.15亿—16亿B.15.1亿—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
【答案】C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答案】D
【解析】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而地区开放程度可以引进当地所缺乏的资源,而影响人口容量;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的资源越多,多会影响人口容量。

6.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7年20~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约为8%
B.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1997年是我国劳动力充裕的时期
D.1953年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为我国劳动力最充裕的时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能力(人口年龄结构)。

A项读图1997年20—24岁男性约4%,女性约4%。

正确。

B项,未来随着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故老龄化加重。

正确。

C项,读图1997年的年龄结构:20---60岁的劳动人口比重高,故劳动力充裕,正确。

D项,1953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少年儿童比重高,使资源、环境、教育、就业压力大。

7.该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例状况。

读图回答14~15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B.人口老龄化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答案】B
【解析】读图自a到b到c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反映少年儿童的比重不断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
上升。

故B项正确。

【2】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大致符合图中的()
A.a B.b C.c D.a或c
【答案】B
【解析】a人口年龄结构表示人口出生率较高;c人口年龄结构表示人口出生率很低,而老龄化严重,都不符合。

而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人口出生率较低,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比重较高。

8.读汉江平原某城市空间站结构示意图(北部为新兴工业区,南部为传统工业区),回答16~17题。

【1】a、b、c、d四地中,工业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A.b、d B.a、b C.a、c D.c、d
【答案】A
【解析】a为化工厂,生产有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不应布局在河流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错误;b为服装厂,生产基本无污染,故布局于市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正确。

C为钢铁厂,生产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应布局在夏季风的上风向。

错误。

D为芯片厂,位于城市边缘工业区内,地价较低。

正确。

【2】该城市铁路通车后,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拟搬迁至e地,其主要原因是()
①扩大城市规模
②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
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
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目前的长途汽车站位于城市内,会对市内交通造成干扰;迁至e处,火车站附近,也是位于城市的边缘,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也方面旅客集散。

9.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8~19题。

【1】该图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是()
①务工经商②拆迁搬家③随迁家属④学习培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读图显示流动人口的两大高峰为青壮年人口和儿童;青壮年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由于务工和经商;而儿童的
迁移主要是随父母流动。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

决定流动人口流
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布局B.人口密度C.生态环境D.耕地面积
【答案】A
【解析】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引起人口开始由东部向中西部分散。

10.该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读图回答20~21题。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度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答案】B
【解析】与1985年相比,距市中心距离相同的位置地价都明显上升。

故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交通通达度。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D.高新技术开发区
【答案】D
【解析】甲处地价明显较周边高,可能是受某些优势条件影响而使地价上升。

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依托科技优势,使当地的地价上升。

11.该图示意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22~23题。

【1】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大约是()
A.2亿B.2.9亿C.3.8亿D.4.7亿
【答案】B
【解析】读图计算,根据1990年该国的乡村人口数(约8、5亿)和城市化水平(约27%)。

可计算该国的城市
人口数量。

【2】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
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
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答案】B
【解析】A项城市人口减少,错误。

虽然该国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总人口增长,故城市人口也是增长的。

C项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长,而城市化水平下降,说明城市人口的增长较慢。

错误。

D项1961年到1976年城市化水平下降。

错误。

12.读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24~25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①符合。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
收入5%至10%的税率。

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答案】A
【解析】由于欧洲人口增长缓慢,故对独身者收税,以鼓励生育。

13.读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26~27题
【1】在1950~2005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
【答案】C
【解析】利用图表资料进行计算。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量/最初人口。

【2】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答案】C
【解析】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表示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老龄化较严重。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过快。

14.该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回答28~30题: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
【答案】B
【解析】读图,③国的人口出生率约3.0%;死亡率约1.5%;故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2】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答案】A
【解析】读图,④国的人口出生率约3.9%,死亡率约3.5%,计算自然增长率约0.4%;判断为“高—高—低”模式。

【3】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B.中国C.印度D.美国
【答案】C
【解析】③国的人口出生率达3.0%,高。

只有印度可能。

德国、中国、美国的人口出生率都低。

二、综合题
1.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从甲图看,该地区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是,图中四组数据中不能体现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的
是。

(2)乙图中能反映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曲线是__ 。

(3)城市发展过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对自然环境:
对社会经济:
(4)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B.城市中心房价昂贵
C.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D.城郊之间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答案】1)32.1% (2分)城市旅游收入(2分)
(2)D(2分)
(3)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地下水状况发生变化(2分)
环境质量下降(或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分)
(4)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数
量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中心商务区人口的昼夜变化大:白天人流量大,
晚上万籁俱静;(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从气候、地面状况、水源、植被等;对社会经济:住房、交通、就业、城市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分析。

(4)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
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根据“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表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表: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1)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这是由于引起的。

(2)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

(3)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1)低(2分)人口迁出(2分)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分)
(3)农村迁往城市(2分)农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高),就业机会少(多),收入低(高)等,答案
合理即可。

(4分)
(4)经济(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1)根据表格资料反映,河南省总人口增长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影响
河南省人口迁出。

(2)北京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目前,我国人口的
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表现为:由乡村向城市。

(4)影响人口迁移最经常、最主要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3.该图为“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中心商务区,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分析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特点,并请说明这样布局的好处。

【答案】(1)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4分)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6分)
(3)特点: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好处: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4分)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A位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故适宜商业区的布局。

(2)高级住宅区往往布局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位。

(3)工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
一环境影响小,比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郊外;二、交通便利,宜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三地价,宜布局于城市边缘,地价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