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院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异常的215例血液标设为研究组,将检查结果正常的215例血液标本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予以对比。
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假阴性率是 5.12%,研究组血液标本假阳性率是31.63%;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总异常率是18.37%(79/430),而无法检测到多例细胞形态异常的血液标本,疟疾与血小板异常等疾病也发生了漏诊。
结论于血常规检测中应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在血常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标签: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常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由于医疗卫生设施的逐渐改善,临床不断有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开始于血常规检测中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从而忽略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使得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增加,患者的临床诊治受到严重影响[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的430例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的430例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检查结果异常的215例血液标本设为研究组,将检查结果正常的215例血液标本设为对照组。
研究组215例患者中,男患者113例,女性患者102例,患者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0.3±
2.3)岁;对照组215例患者中,男患者106例,女性患者109例,患者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49.7±2.1)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剂和仪器中国的迈瑞公司mindray 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配套试剂;北京提供的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cx21;瑞士染液为贝索公司提供。
1.2.2临床检查方法首先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收集的全部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其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以及体积分布宽度等内容。
然后再对两组血液标本分别予以染色与显微镜检,对血液细胞的形态进行检查。
1.3评价指标假阳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不正常,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正常;假阴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正常,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结果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全部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析与整理,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率应用χ2或t检验;若对比P<0.05,则说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研究组215例血液标本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68例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假阳性率是31.63%。
对照组215例血液标本中有11例血液细胞形态异常,假阴性率是5.12%;血液细胞形态学与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后,72例患者异常,阳性率是3
3.49%。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总异常率是18.37%(79/430)。
见表1。
2.2对照组异常血液标本情况对照组11例异常血液标本中,5例(45.46%)为红细胞形态异常,3例(27.27%)为白细胞形态异常,2例(18.18%)异常细胞,1例(9.09%)血小板低下。
见表2。
3 讨论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渐发展,临床开始广泛应用众多高新技术,以血常规检测来说,全自动分析仪器由于具有检测迅速、工作效率高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逐渐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取代,现已成为血常规检测的首选检测方法。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检查迅速和操作简便等特征,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检测结果,将临床检验工作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转化[2]。
现阶段国内主要应用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但是不管是任意一种血细胞分析仪,都具有类似的检测原理,且只可以对血液标本中血细胞数量与各类血细胞的基本分布情况予以检测,比如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率等,不能检测临床上重要的细胞内部结构和形态变化情况,如细胞核形状、细胞大小、胞浆内溶物以及核仁等[3]。
临床上部分严重传染病、恶性肿瘤、寄生虫病、各类贫血、放射性损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均会造成这些指标发生变化,因此利用血细胞分析仪也无法较好地诊断相应疾病。
除了这些情况外,血细胞分析仪也无法鉴别计数正常但形态异常的血小板。
所以针对血小板相关性疾病极易发生误诊,因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只是一种筛选试验,无法完全替代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地位[4]。
以往的血细胞涂片染色检查,其因检测效率差且操作复杂,逐渐被临床检验工作忽视,以至于被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取代。
但是以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来说,不但可以在数量上进行准确显示,做出准确反应,也可以有效评价其质量,能够对各类血细胞在内部结构与形态上的变化进行直观观察,同时也能较好地检测血小板异常情况[5]。
因此,特别是对于诊断血液寄生虫病和血小板相关性疾病也有显著效果,弥补了血液分析仪该方面的不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液标本假阴性率是5.12%,研究组血液标本假阳性率是31.63%;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总异常率是18.37%(79/430),而无法检测到多例细胞形态异常的血液标本,疟疾与血小板异常等疾病也发生了漏诊。
综上所述,于血常规检测中应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在血常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在临床实际血常规检测工作中,应有效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以此改善血常规检测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2):885-886.
[2]楚文瑛.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7-78.
[3]崔丹.血常规检查中细胞形态镜检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50.
[4]田一娟,严达尊,李瑞机,等.血涂片复检标准制定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1):2657-2659.
[5]左洪莉,彭恩兰,刘铁强,等.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的建立及鉴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