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导入语优秀案例三分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笼导入语优秀案例三分钟
《灯笼》是一篇感情深沉的散文。

作者通过细数灯笼的记忆,从不同方面
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中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催人奋进。

作者没有只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
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当头的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思绪万千。

学习目标: 1.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难点:理解作者从不
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
关于周庄灯笼的照片的照片,说明照片的来源,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
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

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和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板书课题)下面大家齐读目标接下来先了解一下作者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

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黑
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至于我们生活生活中,你对灯笼灯笼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说)师过渡语:其实灯笼还有它悠久的历史。

(课件展示,学生快速了解相关内容)灯笼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
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抗日时期,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可见灯笼的意义非同凡响。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
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