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例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临床分析
梁光春; 谢萍; 何朝晖; 谭静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9(032)005
【总页数】3页(P1144-1146)
【关键词】传统电子胃镜检查; 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临床效果
【作者】梁光春; 谢萍; 何朝晖; 谭静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珠海519000;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内镜科广东珠海5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在胃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有效的胃镜技术对预防和治疗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但是传统的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技术存在镇静麻醉的风险,且属于一种侵入性检查,在检查中患者的痛苦感不适感明显,因此临床需要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来提高诊断准确性,减轻患者的痛苦[2]。
磁控胶囊胃镜是一种新兴的胃肠道检查技术,其基础原理为利用胃磁力遥控技术进行检查,该检查具有检查方便、无痛、无创伤、无交叉感染以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3-4]。
本组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胃部疾病患者,分析患者接受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应用效果,从而为胃部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具体研
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46例胃部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包括男性36例患者和女性30例患者;年龄14~87岁,中位年龄为(50.32±6.34)岁;患者的文化背景:初中及以下10例,
中专及高中27例,大专及以上9例。
46例患者均行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所
有患者经传统的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禁忌证者,不愿参加或不能配合完成此次研究者。
本组研究的内容均经过医院伦理理论委员协会的综合审核和批准。
1.2 方法
仪器为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与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世界首台磁控胶囊内镜及相关监测系统。
检查内容:检查前一天嘱患者家属让患者以低纤维的食物为主,进食时间为检查前8h,检查前半个小时,让患者服用二甲硅油祛泡,同时大量饮用1000~1500mL 水,使胃部处于充盈的状态。
待患者平躺在操作台后,将数据记录仪与其连接,启动实时监控系统,让患者吞服胶囊,严密监测和记录监视器信息,明确胶囊部位和相关参数。
胶囊的在胃部的移动使用操纵杆进行操控,观察检出胃部病灶的具体情况,整个检查过程约为
20min。
待确认患者的胃部检查满意后,将系统关闭,完成检查,检查完成后将数据传至电脑。
用ESNavi阅片软件统计数据和图像信息,检查完成后安排定时随访,观察和记录患者有无不适合反应。
之后46例患者均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1.3 评价指标
观察磁控定位胶囊检查应用于胃部病灶中的检出情况,并记录检查时间。
⑴诊断金
标准以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为准,评估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及符合率。
⑵评估磁控定位胶囊检查在胃部病灶检查中的清晰度和可视度情况。
①清晰度评估标准:清晰度不理想为中和差,清晰度理想为优和良。
②可视度评估标准:可见100%胃黏膜为完全;可见75%以上的胃黏膜较好;可见50%~75%的胃黏膜一般;可见50%以下的胃黏膜较差。
可视度满意:可见50%的胃黏膜。
⑵观察检查中出现的胶囊滞留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46例患者的信息资料均经SPSS23.0加以处理,计数资料(n,%)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将统计学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P小于0.05象征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磁控定位胶囊内镜的检查时间和检出率
在46例胃部疾病患者的磁控定位胶囊检查中,患者的胃部平均通过时间为(104.31±98.15)min;胃部病变中的检出率为89.13%(41/46),其中浅表性胃炎有5例,胃溃疡有6例,糜烂性胃炎有7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有6例,萎缩性胃炎有5例,胃息肉有5例,胃黏膜下隆起有2例,胃黄色素瘤有2例,胃癌有1例,胃底静脉曲张有1例,胃出血有2例。
2.2 不同检查方式对胃部局灶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对比
在46例胃部病变中,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出局灶性病变32处,检出率为
69.56%(32/46)。
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中共检出局灶性病变27处,检出率为58.69%(27/46)。
胃内局灶性病类型主要包括溃疡、胃癌和黏膜下隆起、其他局灶性病变以及息肉4类,在胃部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中,检出率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胃息肉检出率、胃溃疡检出率、胃黏膜下病变和胃癌检出率和其他局灶性病变检出率,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对胃部局灶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对比 (n)分类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胃黏膜下隆起3295.81100.00100.00胃癌11100.00100.00100.00其他2296.1792.2694.32病变类型溃疡121290.2491.6399.46息肉141090.3192.5498.15息肉大小
<5mm6495.4393.8494.89⫺5mm8698.86100.0098.91合计全部病变322786.6194.3287.28
2.2 磁控定位胶囊检查的清晰度和可视度满意率分析
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总体可视满意度为97.82%(45/46),总体清晰度有效率为93.47%(43/46),具体见表2、表3。
表2 磁控定位胶囊检查的清晰度和可视度满意率分析 (n)组别优良中差清晰度有效率(%)胃底23202193.47贲门26181195.65胃角24211097.82胃窦23221097.82胃体25201097.82幽门22221195.65
表3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的可视度满意率 (n)组别完全较好一般较差可视度满意率(%)胃底181410491.30贲门171511393.47胃角18169393.47胃窦19178393.47胃体181511295.65幽门181610295.65
2.3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的安全性分析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并且在检查中,共出现1例胶囊滞留,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未见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是目前临床筛查和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4]。
但是以往普通的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属于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在检查中,患者将可能遭受巨大的痛苦和不适,导致其检查依从性降低,并且会引发术中呛咳、心率降低、一过性低血压、恶心、呼吸抑制、呕吐等诸多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5]。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胶囊内镜因其检查方便、创伤小、耐受性强以及一次性使用等优势,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6]。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技术能够利用外部磁场的作用操控胶囊的运动方位,这就有效减少了摄点盲区,避免了传统内镜的诊断盲区,提高诊断准确率[7]。
本组研究发现46例磁控胶囊胃镜诊断胃部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与传统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且检查中仅出现1例胶囊滞留,并发症发生率为2.17%;说明与传统的消化内镜相比,磁控胶囊内镜更加安全、高效,可有效提高胃部疾病诊断能力,并且能够给减少检查带来的痛苦,提高检查的安全性,这与王洛伟[8]的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具有良好的诊断符合率,并且敏感性和特异度高,且安全性好,在胃部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胃部疾病的有效地检查工具,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王道蓉,王玮,高山,等.胶囊胃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
学,2017,15(11):1843-1845.
[2] 朱佳慧,陈文晓,茹楠.磁控胶囊胃镜和传统胃镜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和系统回顾[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04):358-363.
[3] 李彤.胃镜检查麻醉与非麻醉临床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06):1305-1306.
[4] 邹文斌,廖专,李兆申.磁控胶囊胃镜研发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65-270.
[5] 孙桂杰,李吉超,刘美玲.磁控胶囊内镜在体检中心疾病筛查应用[J].黑龙江中医
药,2018,47(03):122-124.
[6] 李艳,吴际.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临床医学工
程,2016,23(5):577-578.
[7] 李兆申,张澍田,令狐恩强,等.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38(4):345-347.
[8] 王洛伟.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J].胃肠病学,2018,23(0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