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埃及的千古惊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没埃及的千古惊艳
作者:Whiskey
来源:《收藏/拍卖》 2016年第8期
文:Whiskey 图: Christoph Gerigk
有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在亚历山大港崛起前,也就是法老时代末期,它拥有当时十分重要的国际港口,也拥有埃及艳后登基的寺庙,却不幸于1300年前沉入海底。
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只在文献里见过关于这座叫索尼斯(Thonis,古埃及语)的古城的记载,却没有实实在在地找到任何物证。
而古希腊人将英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最先踏足的埃及城市称作希拉克莱奥(Heracleion)。
随着科技发展,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戈德里奥(Franck Goddio)及其团队在1996年从海床挖掘出了这个千年之谜的真相,证实了希拉克莱奥(Heracleion)和索尼斯(Thonis)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
现在,人们称这座古城为索尼斯-希拉克莱奥(Thonis-Heracleion)。
珍宝荟萃,展现丰硕的水下考古成果
自今年5 月中旬起,一连六个月,大英博物馆将其与另一个同在尼罗河河口沉没的古城卡诺帕斯(Canopus)的考古发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个重磅展览名为“沉没的城市:埃及的迷失世界(Sunkencities: Egypt’s lost worlds)”是大英博物馆的首个大型水下古文物展,300 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展品中包括从埃及博物馆借出的珍宝以及大英博物馆已有的馆藏,连同弗兰克? 戈德里奥及其团队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惊人考古成果,一起诉说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在各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的辉煌交融。
踏过左右上下的天蓝色的灯箱通道,我们进入展馆。
暗蓝色的墙面,沉郁的光照和略带神秘色彩的背景音乐,混杂着徐来的海浪和气泡声,制造出静谧的深海临场感,仿佛让观众化身水下考古队的一员,如初见一般,邂逅这些在地中海海床沉睡千年的珍贵宝藏。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发现索尼斯-希拉克莱奥和卡诺帕斯(Rediscovering Thonis-Heracleionand Canopus)”大致介绍了展览的背景和两座古城被发现的过程和历史地位;紧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古埃及与古希腊:早期交汇(Egypt and Greece: earlyencounters)”,介绍了公元前650 年左右,两国从贸易往来到文化交流;而展览的第三部分“希腊列王与埃及诸神(Greek kings and Egyptian gods)”展现了托勒密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故事。
到了第四部分“奥西里斯神:从神话到节日(Osiris: from myth to festival)”,让参观者看见最新发现的举世无双的文物如何重现神秘的远古宗教仪式——奥西里斯节(Mysteries of Osiris)。
而最后的第五部分“希腊与罗马(Egypt and Rome)”,则探究了在公元前30 年时,罗马吞并亚历山大帝国后,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特点的宗教输出到整个罗马帝国的过程。
进门后正面相对的,是哈比神(Hapy)的巨大塑像,哈比神在古埃及神话里是个风流成性的河神,他被描绘为长着女子胸部的男人,其丰满的胸部象征着尼罗河流域土地的肥沃以及河水泛滥时对土地的滋养。
而这个塑像通体以花岗岩打造,高5.4 米,重达6 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哈比神雕塑。
他曾庄严神圣地站立在索尼斯- 希拉克莱奥城的神殿边,欢迎各地远道而来的商人、水手和异乡客,而他手上的托盘,则用来堆放进贡给埃及诸神的祭品。
在神像的左方,有一个名为“成为哈比神(Be Hapy)”的声音影像装置,戴上耳机注视屏幕,听着当时取自这座巨大雕像周围的海底录音,看着探照灯抚掠神像身体的画面,你可以体验到沉睡千年的哈比巨神被发现那刻的兴奋。
转过身,巨大的投影墙上有简短的介绍片,概括又有力度地介绍水下考古团队索尼斯- 希
拉克莱奥城和卡诺帕斯城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城市的规模和历史地位,也介绍了展品的历史背景
和考古勘察进度。
诸神世界,地中海文明的交汇
在深邃的氛围里,移步到第二部分“ 古埃及与古希腊:早期交汇”,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灰黑色石碑。
这块在阿布基尔湾(Aboukir Bay)发现的宝物叫索尼斯石碑(Thonis stela),高1.9 米,完好无缺的碑身刻有公元前380 年塞依斯城(Sa?s)的皇家法令。
碑文
证实了古埃及的索尼斯城和古希腊的希拉克莱奥城其实就是同一座城市,也宣布了经该港口出
口和入口的所有货物,必须加征10% 的税。
在石碑的右边,博物馆设置了一个可供参访者使用
的手电筒,鼓励参访者用手电筒照射石碑,查找形状奇怪的象形文字,这样的有趣设置,又一
次与参访者分享了水下考古员的体验。
此外,还可以从橱窗里看见公元前664 年到公元前332 年之间,古希腊和古埃及交易的货物,包括银币、陶制酒壶、香油壶等。
而石灰石上雕刻的希腊军人形象,很好地反映了法老普
萨美提克一世(Psamtik Ⅰ)对希腊雇佣军的重视。
在展区的尽头,有鸟制木乃伊,显示了古
埃及人对动物的崇拜。
来到第三展区,这部分的主题是“希腊列王与埃及诸神”。
墙上有一幅古埃及和古希腊的
神明对照表,上面有神的样子和他们的名字,比如木星之神(Jupiter)在古埃及神话里是阿蒙(Amun),在古希腊神话里则是宙斯(Zeus)。
这样的神明“翻译”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马
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 Great)在公元前332 年征服埃及后,积极促进古希腊
和古埃及的宗教文化的融合,也尊重埃及的习俗,同时为古埃及带来希腊的传统竞技运动和音乐。
第三展厅里,也陈列着一尊名为阿尔西诺伊塑像(Statue of Arsinoe)的雕像。
以坚硬的黑石打造,被考古员在古城卡诺帕斯的遗址中发现,这个极其女性化的身体完美结合了古希腊
和古罗马的雕塑风格,是一件令人惊叹的雕塑作品!可以推测,完整的塑像一定比真人的尺寸
要大一点。
而该塑像已被确认是托勒密王朝的某位女王,很可能是阿尔西诺伊二世。
打量她的
着装,在披肩的末尾有个蝴蝶结作连接,也正是当时女王的着装规格。
然而她又穿得与神话中
掌管健康、婚姻和爱的女神伊希斯(Isis)相似,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用心。
而到了第四部分,神秘的宗教仪式和诸神之像将会向你揭开神秘面纱。
首先应当关注的,
是高1.9 米的圣牛阿庇斯(Apis Bull)雕像,阿庇斯是丰饶及生产力的象征。
这宏伟的圣牛
雕像,线条柔和且富有力量。
此外,你甚至可以看到古埃及神明的家庭关系图表及其对应神像,如临圣殿。
但众神中最重要的,自然属冥神奥西里斯(Osiris)的雕像,奥西里斯是一个被政
敌分尸后又复活的神,也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该雕像作品于塞伊特(Saite)时期完成,由灰绿色的硬砂岩打造,高1.5 米。
站着的奥西里斯神头戴白色皇冠,手持连枷和弯钩,超越
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作为生命之主,他的整个姿态散发出高强度的生命能量。
穿越众神,在第四展区末尾的展厅,有一面“海底墙”,上面投射着蔚蓝的海面,从水底
向水面的角度仰望,涌动的海水拌着阳光,越发剔透,波光粼粼,此时耳边亦有气泡和海浪声,混沌作响,那该是水下考古员们上岸前的视角。
在“海底墙”墙脚,有三个并列的LED 银幕,
滚动播放着弗兰克? 戈德里奥以及欧洲水下考古研究所(简称IEASM)在海底利用最先进的考
古机器和技术手段从沙砾和泥浆中发掘这些失落千年宝藏的激动人心的片段。
索尼斯- 希拉克
莱奥这座辉煌之城因为其本身的地质和地震、洪水以及地层下陷而沉入海底,但海水对空气的
隔绝,却成就了多数的雕像、文物品相完好的留存千古。
如当时的人们在最受欢迎的宗教节日
“奥西里斯之谜”中使用到的,用于还愿仪式的金属制纸莎船模型。
它们细长且纤弱,最长的可达67.5cm,有些船的长度甚至精准到一样。
铅灰色的船身的雕刻精妙地模仿了纸莎草编织的纹路,营造出可被想象的轻盈。
列队前行的纸莎草船在神圣的还原礼中满布河道的情景,仿佛被带到眼前,人们用高度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表达对冥神的喜爱和崇拜。
来到最后一个展区,这一展区的主题是“希腊与罗马”,继续探讨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特点的宗教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出口前一对相对的狮身人面像守护着一个高耸的祭司石像,祭司的手里捧了一个小小的奥西里斯神。
生命轮回之光使人倍感宁静,这一场与海底古城的相遇,迟到千年。
却还有95% 的水下遗址和不朽的古文明一道,等待苏醒,等待浮出水面。
附注:
1. 文中所使用的全部照片,如无特别说明,均由摄影师Christoph Gerigk 拍摄,版权归弗兰克? 戈德里奥(Franck Goddio)/ 喜利得基金会(Hilti Foundation)所有。
2. 资料来源:大英博物馆。
(编辑/ 雷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