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摘要:园林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特点的建筑,它是造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仅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建筑的景观功能,实现与自然统一的原则。
本文对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之间融合
一、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之间的意义
1、既能美化生态环境,又能烘托人文环境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通常要按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对富有自然气息的绿化植物的大量引进,并根据园林理念来加以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将地方风俗、民间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人文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进行自然的融合,由此营造出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园林设计景观。
这样不仅可以使四周的自然环境添上更为丰富的颜色,从而使其更为美丽和引人注目,而且还可以依靠各种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景观的表现形式,对其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以及民俗等精神风貌进行更为充分地展现,使其富有高雅的文化底蕴。
2、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可以采用种植树木、栽培花草、建造小品和设置路径等方式来得以实现,其不但能够有效增加城镇居民区的绿地率,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等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可以说园林设计甚至能够深入到降噪除尘、分解有害物质、调节环境温度与湿度、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干净温馨、舒心愉悦、美丽动人的生活空间。
二、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
1、园林建筑与自然风景的融合
1)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园林建筑可以很好地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
建造任何园林建筑时都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而在于需要与自然景观相契合的园林建筑更是这样,园林建筑在自然景观环境中的比重并不是确定的,自然环境是园林建筑建造的出发点。
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基础构图环境,而园林建筑只为自然风景更具观赏性。
园林建筑主要是人工建造的,它与自然景观之间似乎是无法兼容的,但如果处理的前挡,也可以将人工建筑和自然风景统一起来,能够在自然环境加上生活的情趣和气息。
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结合主要是要因地制宜,虽然不
能够完全的与自然景观的基本地形地势相结合力,但是要力求在总体布局上能够依形就势,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体现自然环境与园林建筑想融合的优势来。
2)园林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A.植物配置。
在当下的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本土化,地域化,生态化是目前景观设计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在初期很多景观设计只注重美学的因素,对植物的生态属性忽略不计,在我国北方地区花巨资种植不适宜在北生长的热带植物棕榈树等阔叶植物,结果导致成活率低,后期维护费用提高更有甚者,直接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的物种一枝黄花等,然而因为缺少天敌,相对于本地的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其迅速生长繁殖,泛滥成灾,严重影响本地区的生态平衡目前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搭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形成合理的共生关系。
B.水景。
水是人类发展之源,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择水而居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水景一直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匮乏,水的循环利用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广泛运用。
3)园林建筑与山水艺术的契合
传统的园林建筑蕴涵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建筑与中国传统的山水艺术相契合,创造出变化多样、美不胜收的园林景观,更是起到了陶冶情操,激发各处文人墨客的聪明才智的作用,这些都是园林艺术的内在价值,也是其能够在中千百年来依然能够留存的原因所在。
特别是园林山水艺术部分的建筑上,更是体现了它的内在价值。
中国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观是和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相辅相成的。
理和礼在我国古代均属于政范畴,是统治阶级所特有的;乐和情则属于人们的消遣娱乐。
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搭配,都被赋予了森严的宗法思想。
特别是在山水艺术的建构上,更是把这些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2、园林建筑和景观的融合
1)园林建筑与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中最大的人工景观,不仅具有遮风避雨的使用功能,而且更多地在园林人文景观中起着点题、主景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许多园林景点都是以园林建筑为题命名,杭州西湖牡丹亭、南雪亭、暗香疏影楼、听雨轩等。
皇家园林所表现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贵,其园林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所对应的植物配置在主建筑前也多采用对称种植,其植物材料也是形体大方威严的种类,如松柏。
这些植物形体高大,四季常青,形态坚挺有力,可以和皇家园林
建筑的雄伟相匹配,植物配置多从整体角度考虑。
而南方的私家园林则更多的体现出江南风情,其植物配置多注重细节,所到之处无不体现细微之处的雕琢。
常常是从一幅画的构图角度考虑,背景为白墙,几丛竹子、几块太湖石为主景。
西南地区的园林建筑比较浑厚,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植物长得比较茂盛,园林建筑淹没在茂密的植物中显得更加悠远。
2)园路与植物景观设计
园路是园林造景的重要因素,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
园路的植物造景主要以道路为观赏面,从道路往里层次由低到高逐渐推进。
园路一般以步行为主,因此其景观配置以人步行的速度来考虑,植物配置单元不宜过长,注重细节的雕琢。
根据观赏需求不一,对园路两侧植物配置手法也不尽相同,由植物营造的道路景观有鲜花大道、林荫道、景观道等很多种说法。
在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常常会结合整个区域景观特色、景点需求来考虑植物的疏密、高矮搭配。
更多的设计手法是考虑道路的级别、功能,先对道路的景观意向进行确定,然后在此定位基础上进行植物造景。
园桥是园路的另一种形态,它连接水体两侧的道路,其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别致的景观。
桥头两侧厚重的基石,通过花灌木、草花对基础进行美化,采用乔木作为框景,富于画意。
现代园林中,道路往往采用几何曲线组合形式,其植物配置也是顺应时下的审美趣味,整体格调自由简单,多采用几何曲线造型以及剪型球点缀,着重突出植物整体的丰富色彩。
现代先进的生物培育技术使植物景观设计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使园林道路的景观极富吸引力
3)挡土墙与植物景观设计
挡土墙从工程的角度是起到挡土、防止泥土滑落等作用。
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
一般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
在进行防护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工程的护坡,在此前提下通过植物来美化生硬的墙面。
根据挡土墙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体量的植物进行配置。
为了防止植物的根系破坏挡土墙,通常选择浅根性植物。
挡土墙的植物配置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挡土墙自身的绿化,就是坡度在1.0:1.5的土质或沙质挡土墙上种植浅根性草本类植物。
另一种是在挡土墙周围进行植物装饰,这种方式不限制挡土墙的坡度,而且挡土墙是必须依靠工程防护的,在挡土墙的上下端可种植藤本植物进行立体绿化,或通过花卉、花灌木植物在其基础进行装饰,通过竹类、棕榈类植物在两侧处理成框景。
如果挡土墙过高则可以分段处理,每一段退台覆以种植土,并结合挡土墙的色彩、质感、形态等特征构图造景,种植浅根性花灌木、竹类、棕榈类及草本植物。
结束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以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间的和谐共存为主,两者之间相互衬托,营造出更适合人民生活品质提高要求的氛围,园林建筑和植物
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进行合理化搭配,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是所有园林人需要不断追求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华晓宁.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2]王婕,胡东海.建筑景观设计浅谈[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3]金俊.试论景观建筑创作中对文学修辞法的运用[J]华中建筑,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