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1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①高速旋转的气体漩

①激烈的能量爆发;②
涡,温度相对较低;②
带电粒子脱

以射电爆发和高能带
带电荷,能产生磁场;
离太阳飞向

电粒子流等形式放出
③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宇宙空间

辐射能
与低峰年的交替
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强
对 ①对气候的影响:不同
在地球的两
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
地 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1壳) (dìqi:àoC) 以上部分。 地(2幔) (dìm:ànC)、D 之间部分。 (3) 地核 :D 以内部分(外核 E 和内核 F)。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 地壳和上地幔(dìmàn)顶(软部流层以上)。
第十三页,共46页。
五、地球的外部圈层 (1)A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 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的续(liánxù)而不规的则圈层。 (3)C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 的下部、 水圈(s的hu全ǐ q部uā、n)岩石圈的上部。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表格直接 体现了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再做 定量计算,就必须进行数据整理和计算,做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 量认识。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体现地 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 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2013·蚌埠二中期中)北京时间 2012 年 2 月 6 日,中国“嫦娥二
号全月图拍到当年阿波罗 11 号登月遗迹”。据此完成 1~2 题。
1.“嫦娥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星云
D.卫星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2.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二号”属于( )
第2讲 宇宙中的地球(dìqiú) 地球(dìqiú)的圈层
第一页,共46页。
[考纲解读] 1.了解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概况;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 性与特殊性。2.结合实例解释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二页,共46页。
一、宇宙的两大特征 1.物质性:宇宙是由星云、恒行星星、(xíngx、īn卫g) 星、流星体、彗星 等天体组成的。 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xiāng、hù)相吸互引绕 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第三十一页,共46页。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M 地 6.0 6.4 7.1 7.4 7.9 7.3 5.9 7.2 7.3 7.1 6.3 5.9
N 地 4.2 4.8 5.9 7.7 9.4 11.2 11.7 11.0 9.2 6.7 5.1 4.1
共性
A横波(héngbō) 较慢
固体(gùtǐ) 传播速度都随
B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 所通过物质的
和气体
性质而变化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①界面 C:莫霍界面 ,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界面 D: 古登堡界面(jiè,miAàn波) 传播速度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
度突然下降。
第十二页,共46页。
于熔融状态;②温度、
2900
压力、密度增大
(纵波速
呈熔融状态
度突然
下降,横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
波消失) 力、密度很大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地理统计表的判读思路——以不同地区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表 为例
地理统计表格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 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能很好 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反映出考生的理性思 维素养。
前例的高峰。据此回答 3~4 题。
3.如果 2011—2012 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太
阳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A.2000—2001 年
B.2022—2023 年
C.2006—2007 年
D.2087—2088 年
第三十七页,共46页。
4.下列现象可能是由太阳活动造成的是( ) A.气温异常升高 B.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C.山体发生滑坡 D.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解析:第 3 题,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11 年。第 4 题,太阳活 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3.A 4.D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第 1 题,“嫦娥二号”绕转的天体是月球,月球是一颗
卫星。第 2 题,“嫦娥二号”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
系。
答案:1.D 2.B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2013·名校优化卷)科学家预计 2012 年的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
极地区产生
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
球 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
极光
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的 ②太阳活动高峰年剧烈
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上的磁场受到
影 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
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
响加
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要点三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3.(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下题。
第十九页,共46页。
【解析】 第(1)题,“宜居带”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行星与恒星 的距离。这样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热也不 太冷。第(2)题,“开普勒-22b”围绕运转的母恒星需要拥有稳定的 光热条件。
【答案】 (1)D (2)B
第二十页,共46页。
要点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2012·广东文综)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解析】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 地。
【答案】 D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命题探源】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 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2.N 地的纬度与 M 地相差不大,但 N 地 11 月、1 月的月平均
日照时数远小于 7 月,它最有可能位于大陆西岸的________气候区,
夏季晴天____,日照时间______,冬季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导图提示] 1.东、温带 小 多 多 2.地中海 多 长
【参考答案】 (1)D (2)C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圈层 名称
地壳
上 地 地幔 幔下
地幔 外核 地 核 内核
不连 续面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深度 地震波的 (km) 速度变化
特征
(纵波和横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
波速度明 小 , 其 中大 陆 地壳 较 平均 17 显加快) 厚,大洋地壳较薄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
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
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卫星导航利用无
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 D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命题探源】 太阳大 气结构 太阳活 黑子:主要标志, 耀斑: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 动形式 周期约为 11 年 周期约为 11 年
第十七页,共46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2011 年来自12 月 5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与地球表面环境相似,可能适宜人类生存,并将 其命名为“开普勒-22b,”,这颗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读下图, 回答(1)~(2)题。
第十八页,共46页。
(1)“宜居带”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液态的水 B.适宜的质量 C.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D.行星与恒星距离远近合适 (2)“开普勒-22b”围绕运转的母恒星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A.能够发光放热 B.寿命较长,发光放热稳定 C.存在高级生命 D.在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围绕银核运转
第四页,共46页。
二、地球的两重性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大
行星类巨地行行星木星:星:(m水ùx星、īn金g、土星) 星(jīnxī、ng地) 球火、星(huǒxīng)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
运动特征同近向圆性性::绕绕日日公公转转方的向轨都道是近自似西圆向形东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下表是“36°N~38°N 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统计 表”,两地海拔均低于 100 米。分析回答(1)~(2)题。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M 地 6.0 6.4 7.1 7.4 7.9 7.3 5.9 7.2 7.3 7.1 6.3 5.9 N 地 4.2 4.8 5.9 7.7 9.4 11.2 11.7 11.0 9.2 6.7 5.1 4.1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
稳定的光照

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
条件
物得以繁衍,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第十六页,共46页。
(2)自身条件
【思维拓展】 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生命存在和发展,应借助地球上适宜生 物生存和发展的温度、大气和水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因为这些是生 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和 发展。
第三页,共46页。
【温馨提示】 “三看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迹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 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 类地 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 多相同之处。
第五页,共46页。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适宜合温的生度物(w呼ēn吸dù大的) 气(dàqì) 液态水 的存在
第六页,共46页。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的现 象。 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反应。
第七页,共46页。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提供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 水 、大气运动生和物(shēngwù)活的动主 要动力。 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 煤 、石油、天然气、太阳能 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
第八页,共46页。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方法点拨】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据,从数据中 找出地理事象的规律。一般而言,解读表格时应注意: (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表格中虽展示了多项 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素。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第九页,共46页。
【温馨提示】 1.平时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中最 里面的光球层。
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当地极夜时是观测 极光的最佳时机。
第十页,共46页。
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十一页,共46页。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1)M 地 4、5 月份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昼长夜短
C.气温较高
D.晴天多
(2)N 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三十页,共46页。
【思维导图】 1.根据两地的纬度、海拔及各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可知,M 地 位于北半球大陆____岸,属于______气候,该地 4、5 月份的太阳高 度(昼长、气温)都没有 6、7 月份大(长、高),但 4、5 月份 M 地降水 量____、晴天东______,故日平均日照时数最____;到 6、7 月份, 进入了雨季,日照时数反而减少。
第十四页,共46页。
要点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 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
第十五页,共46页。
(1)宇宙环境条件
条件类型
影响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共
安全的宇宙

面性和同向性特征,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
环境

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