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价值的判断》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发学生的好奇 心,认识不良信 息的危害后果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转入主题 1’
对于获取的信息, 我们可以从信息是否符合事物发 展的一般规律, 是否具有内在逻辑性, 是否与其他 信息相矛盾或冲突等角度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板书: 1.准确性
三国时候在赤壁之战中, 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一幕
“群英会蒋干中
戏:“群英会蒋干中计 ”。当时蒋干自愿受曹操之命, 学生一起讨论 3 分钟,然后要 计 ”既是《三国演
二、内容分析: 21 世纪我们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量极度丰富的信息爆炸社会,有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信 息饥渴”的问题:有用的信息找不到,没用的信息一大堆。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 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只有会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 才能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好,才能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因此,信息的鉴别 与评价,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要成功立足于未来信息社会,都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上好这节课 的内容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 本课内容浅俗易懂,学生要了解熟记信息价值判断的方法是很容易的,但是并不着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它并 加以运用, 因此关键在于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事例入手, 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必要性、 怎样去判断,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甄别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设计思路 : 本节课主要是理论阐述,为了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应该引入一些有趣的示例来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 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值得信?
葛优代言亿霖木业广告陷入传销诈骗陷阱, 刘嘉玲
代言的 sk-ⅱ广告被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含有违禁物 质。同学们, 电视里有关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报道
问题 2:如何判断所获取信 息的价值
是此起彼伏。 我想说的是,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声
讨明星不负责任的同时, 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
己对待广告的态度呢?
进一步加深对判 断信息的客观性 与准确性的认识
信息的权威性是指信息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和威望。 例如 “李明手机中大奖 ”的例子, 要查这条 学生思考有哪些机构发布的信 讲授 2’ 短信是否可信, 通过银行、 公安机关等权威机构来 息比较具有权威性。 进行查询的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板书: 3.权威性 呼应上面的例子
讨论:你最关心哪条信息? 很多学生回答信息 2
通过案例使学生 明白并不是所有 信息对自己都有 价值
归纳: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 他只关心与
评价 2’
对学生的答案不做评价
自己有关的和感兴趣的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就是价值的适用性
板书: 5.适用性
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思考,还可以采 总结 2’
用一些方法帮助实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中所使用的案例比较贴近生活,或较好地结合了其他学科,学生对这些案例有着浓厚的兴趣,案 例的使用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在陈述案例和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时, 如何较好地掌握好时间和节奏, 是上课时要注意的问题。我在个别班级上课时就因为超时没有讲完教学内容。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不要对 案例过度发挥,要提高课堂的驾御能力,对学生设计外的回答和提问能较好地引导到课题中来。
讨论 4’ 2007 年 6 月,中央电视台一档栏目《艺苑风景线》 学生讨论 2 分钟,思考:这个 这个案例是当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播出了关于 “纸箱馅包子 ”的新闻, 称北京某早点摊 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有学生
用碎纸箱做馅包包子。 但是随后经过调查, 发现这 回答:一些权威部门也不能随
条消息是地地道道的 “假新闻 ”。
生的学习兴趣
蔽而中周瑜的计吗?如果不会的话,请说明理由。
总结学生发言,给出参考意见,通过逻辑分析:
周瑜作为三军统帅,在交战之际,
小结 2’
是不太可能随便喝醉的。
通过总结和归 纳,让学生明白 怎样判断信息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以周瑜之谨慎,他不可能随随便便 不避嫌疑与敌营来的谋士同塌而眠。
准确性,培养学 生的思辩精神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信息价值的判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的价值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适用性等五
个方面来判断,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方法和技巧。
结合信息特点,通过活动的探研,使学生具备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尝试利用不同信息价值判断标准来分 辨信息。 过程与方法 :从创设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不同来源的信息支持任务活动的价值,养成正确判断所获取信息的价值的素养, 使学生能辨别生活中常见信息真伪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增长学生生活的阅历。
学生自由发言, 发表对该案例的 看法
小结 2’
培养学生独立思
肯定学生的 “视情况而定 ”,不 考问题的能力
能一味地回答说 “要”或是 “不 在案例后归纳并
要”
板书:
4.时效性
展示几条信息:
1.江西省明年高中把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科目 2.歌星周杰伦将来贵溪演出 讨论 2’ 3.国家土地价格将上调 50% 4.央行昨日调高存款利率 5.油价又上涨了 ……
学生一起讨论 2 分钟,然后要 求举手发言。 学生都回答 “不会 ”,有学生说 “天上不会掉馅饼 ”,有学生说 “直接从奖金中扣税金 ”
不少学生或其亲 友收到过类似的 诈骗信息,这个 案例的设计贴近 生活,能很好地 说明鉴别信息的 用处
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评价和总结, 给出自己的参考意 小结 2’
见
主观愿意和目的容易使信息偏离客观事实,因此,
对 “反间计 ”这个
者。大鱼大肉加上美女歌舞助兴,使者非常感动, 学生讨论思考 2 分钟:为什么 例子学生也是非
谁知席间听说是楚王使用后, 招待人员突然撤下珍 项羽会中陈平的反间计?然后 馐美女, 换上粗茶淡饭, 对使者说, 我们还以为你 要求举手发言。 讨论 6’ 是范增派来的呢。 使者回去后把这事添油加醋地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的观 察和记录 )
设计意图
在信息时代, 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 财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电
视、因特网的迅速崛起, 它使信息传播途径、 速度、
导入新课 2’
范围、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种信息目不暇接,
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问题 1:明星代言广告,值不
以周瑜之作人,对于降书这等重大
机密,不可能随手放在桌上让蒋干轻易拿
走。
正因为如此, 曹操在错杀了蔡瑁、 张允二将之后马 上就意识到自己中了周瑜的计, 曹操可也是个精明
的人哪!
思考讨论 3’
李明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以香港某公司的名义 发来的信息: “恭喜,你的手机得了三千元大奖! 请您先把 600 元的纳税金汇寄给我们, 我们将马上 给您汇去奖金。汇款帐号 410*********** ” 思考:收到此信息后你会按提示去做吗?为什么? 你应该怎样做?
常熟悉了,从学 生熟知的案例入 手,更加引起学
项羽作了禀报, 头脑简单的项羽怒火中烧, 就此丧 有学生指出:项羽没有考察使 生的共鸣,同时
失了对范增的信任。 范增于是乞老归乡, 死在归乡 者带有主观怨恨心理的话 路上。 他一死, 项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这就是著
增加对史实的认 实
名的反间计。
项羽既未考察信息的客观性, 又未经过逻辑分析考 察信息的准确性, 并且无容人的气量, 仅有一范增 小结 2’ 而不能用,单逞匹夫之勇, 终于被弱小的刘邦打败, 在乌江自刎身亡,这个教训不可以不吸取。
晓训练水军要领的蔡瑁、 张允二人, 给赤壁之战的
助学生理解,又
失败埋下了伏笔。在这个故事中,周瑜故布疑阵, 学生大都回答 “不会 ”,一些学 结合了语文历史
提供虚假信息给曹操, 致使曹操误杀蔡瑁、 张允二 生说到 “投降书 ”这样的机密书 知识,提升了学
人;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曹操, 你会受虚假的信息蒙 信不可能轻易放在桌上
到三江口周瑜的大营来探听虚实。 蒋干原与周瑜同 求举手发言。
义》上有名的一
窗交契,周瑜热情地招待了蒋干,当晚喝得大醉,
段故事,也是语
思考讨论 6’
并留他共睡一床。 蒋干趁周瑜熟睡之机, 偷走了桌 上所谓的曹营中水军都督蔡瑁、 张允的投降书, 连 夜赶回曹营, 将降书献给曹操, 曹操于是斩杀了通
文教材上的学习 内容,设计这个 案例既能很好帮
在判断选择信息时要考察信息提供者的目的和意 转入主题 图。例如, 商品推销员通常总是会说他的商品如何
板书:
2’ 如何地好,但是真实情况如何, 你就得仔细掂量了。 一般来说, 政府部门、 官方机构、 非盈利组织等提
2. 客观性
供的信息比较客观。
楚汉相争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 西楚霸王项 羽遣使者到汉营, 谋士陈平安排人热情地接待了使
便相信
小结 1’ 要敢于对所谓的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持怀疑精神。
生活片段: 3 月 1 日,小曾跟同事小欧说,县城李 宁专卖店的冬装换季, 所有服饰从 5 折起。 于是小 欧第二天一早就赶去了县城李宁专卖店, 谁知却没 讨论 4’ 有。她埋怨小曾骗她, 小曾却说没骗她。 到底怎么 回事?
一个热门的新闻 事件,案例能较 好地结合时事 培养学生的质疑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