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马克思) 102013021 邓海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之己见
10艺术设计学102013021邓海康《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迷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迷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佩服作者奇妙无比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
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 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
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
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
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
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
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
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曾经望着天空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宇宙有尽头吗?听大人们说是没有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呢?没有尽头的话,它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什么样的力量使宇宙产生并存在下去?如果宇宙有尽头,那么它的尽头又是什么?是一堵墙吗?如果是,那么墙后面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我们可以到达那个世界吗?假如可以,那么那个世界有尽头吗?如果有,那个世界的尽头又是什么?还是墙吗?如果是,墙后面又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问题,我知道自己永远得不到答案,但是我仍会想,并且思考,有没有
人跟我想过一样的问题?有没有人在研究这些问题?如果有,是不是已经有人知道答案了?那时候,因为想不通这些问题,会觉得头痛,但仍忍不住想,而且经常怀疑自己是否想多了?是否在思考些无聊的问题,但是看完《苏菲的世界》之后,才渐渐明白,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哲学思考,这才是为什么我们说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作为哲学小说《苏菲的世界》很好的解释了什么叫哲学,书的内容不难理解,在看书的过程,我还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说的,哲学可以推动其他所有学科的发展进步,之前一直都想不明白,哲学是怎么推动其他学科的?这中间有什么关系吗?现在我知道了,哲学是一门充分思考的学科,它不要求你对每个问题做出解释,更注重的是你怎么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比如,牛顿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是什么力量使得苹果掉到地上的?是谁创造了苹果要掉到地上的规律?这就是一种哲学思考,通过这个思考,提出问题,为了知道答案,开始探索追寻,最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发现,是从一个哲学问题开始的,最终推动了物理学界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说的哲学为什么能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出哲学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发现定律,最终推动学科的发展。
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文藻的美丽,去追寻美丽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这本书看过以后,我却不为书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不为作者独具匠心而连连赞叹,而是只有恐惧.我不知道别人读完此书后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荒谬的心灵体验.”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过份,纵观此书的各个哲学伟人,各个哲学流派,马克思无疑是最伟大的.书中并未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评价,这是值得学习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贡献,他在这个领域,他在那个领域,这些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的.谁能说,他们的思想不是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谁能说,他们那一个不是用尽了心智和头脑.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没有古人的失败与缪误,又何来今天的成功与真理,这些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
遗憾的是,我现在已经不再思考小时候想的那些问题了,因为长大了,已经习惯了世界就是这样的,慢慢的不再去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世界,并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的好奇心也就被压抑住了,从这个角度说,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已经比不上自己小的时候了,但是哲学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他们从不会习惯这个世界。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打量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才能提出那些深奥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被人称为智者。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
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哲学家们不停的爬着,同时也不停的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
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我思故我在。
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
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
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
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
我觉得精彩的语句:
一。
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成鲁莽);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不够慷慨即是吝啬,太过慷慨则是挥霍)。
二。
人是会思索的动物。
假如你不思索,就不算是人。
三。
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四。
.如果我自己对马或宝石有兴趣,我也不能期望别人都和我一样。
如果我看电视体育节目看得津津有味,就必须忍受有些人认为体育节目很无聊的事实。
五。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
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
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白兔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
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呆了下来。
他们在那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看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许多哲学知识,了解了许多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还从中找到了一些启发,也许,我要对生活改变一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