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东县覆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3-25
1品种选择主栽品种有丰单1号、龙单38号,搭配绥玉7号、吉单
27号等。

2种子处理
对选定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处理,首先要进行粒选,挑出碎瓣粒、瘪粒和小粒,使种子饱满、粒大而且整齐一致。

在4月15日左右,选择晴朗的天气,把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白天拿出,晚间拿回,连续晒3~4d ,经常翻动种子,晒匀,保证种子解除休眠时间一致,为种子发芽一致和芽齐芽壮奠定基础。

南部乡镇在4月24—26日、中北部乡镇在4月26—28日浸种催芽,其方法是:将种子放在容器内,其容器只能放1/3的种子,留有2/3的空间,然后倒入50℃的水,用棍棒迅速搅拌,水温降至28~30℃时,停止搅拌,
在水中浸泡8~10h ,然后捞出装在麻袋中,麻袋装整个空间
的1/4,置于25~28℃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
[1]。

每隔1~2h 将
种子翻动1次,在翻动时扯住麻袋的两头进行拧动,保证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一致,并且向麻袋洒适量的水,保持麻袋湿润。

在种子露出白芽后(芽长不超过3mm ),室温下用清水淘洗,置于阴凉处晾干,然后用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5~80进行种子包衣,再晾干后用机械播种。

3选地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平
地或岗地。

前茬为马铃薯、大豆等,前两作不能施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除草剂。

从生产实践和田间试验的情况看:前茬施用咪草烟类有效成分90g/hm 2以上,玉米受药害。

前茬施用过氯嘧磺隆的地块,有效成分15g/hm 2
,需间隔18个月后方可
种玉米。

播前整地,实施以深松为基础的松、翻、耙相结合的方法,耕翻深度20~22cm [2]。

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

翻后
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起垄镇压,严防跑墒。

4播种
南部乡镇在4月27—29日、中北部乡镇在4月29日至5月1日播种,一般年份在这期间气温即可稳定通过5~6℃,玉米催芽覆膜完全可以适应外界条件,因此玉米可以在
这段时间播种。

一般播种量为30.0~37.5kg/hm 2。

将播种箱和播种部件按要求行距装好,计算好株距,将催好芽、拌完种衣剂的玉米种用机械直接播种,播深4~5cm [3]。

播种后,要顺着大垄的两侧各做一个3~5cm 的高台,长度与大垄相同,
主要起到一个小拱棚的作用,可使玉米提早出苗,降低放苗的难度。

然后用乙草胺2250mL/hm 2对水450kg/hm 2喷施,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

以上工作结束后覆膜,覆膜要求覆严、覆齐,薄膜破损处要用土埋好,避免大风揭膜。

5施肥
施总含量在40%以上的玉米专用肥375kg/hm 2作基肥;亦可施用总含量在35%以上的有机无机复合玉米专用肥375kg/hm 2作基肥。

拔节期追施尿素180~225kg/hm 2。

玉米在7~9叶时追施尿素180~225kg/hm 2,追肥部位于玉米小行距中间,深度10~15cm 。

6种植方法
采用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具体方法是把原65~70cm 的
2条小垄合成130~140cm 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大垄上玉米行距为40cm ,株距23cm ,保苗6.60万~6.75万株/hm 2。

7及时放苗
播种后3~5d ,勤到田间观察,发现出苗,及时将苗引出,每穴只挑最壮的引1株。

具体做法是:在要引的苗正上方的地膜扎一个洞,将要留的苗从洞口放置膜外,然后用土在玉米苗的基部覆严,避免风刮。

8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3~4片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9玉米螟防治
一是高压汞灯防治。

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21:00到次日4:00,小雨仍可开灯。

二是赤眼蜂防治。

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蜂1次或2次,放蜂22.5万头/hm 2。

三是Bt 乳剂防治。

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用Bt 乳剂2250~3000g/hm 2制成颗粒剂撒于心叶内,或对水450kg/hm 2用高杆喷雾机喷雾。

10及时揭膜
6月末揭去地膜,并且用马犁拴长套耥1次。

到6月末,
植株已将大部分地表覆盖,这时土壤水分散失是以叶面蒸腾为主,地面蒸发不是土壤水分主要散失的原因,这时地膜对保持土壤水分作用已不明显;且此时已到雨季,地表如有地膜,减少雨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影响下渗速度,易于造成地表径流。

由于植株遮盖和气温的升高,这时已经不需要膜起保温和增温的作用,相反这时覆盖地膜夜间热量散失
(下转第28页)
摘要结合克东县覆膜玉米生产实际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覆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农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覆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克东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025-01
克东县覆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汪建学
(黑龙江省克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克东164800)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8期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8期
(上接第24页)
根系的活力,延长功能叶光合时间,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推广健株栽培,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粳稻生育中期、后期要重防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等害虫;病害要重防稻瘟病和纹枯病。

对稻纵卷叶螟用2%阿维菌素1125~150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稻飞虱用
5%锐劲特750~90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三化螟用18%杀虫双水剂375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稻瘟病用40%克瘟散乳油500~600倍液喷雾;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150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

对田间草害,在抛栽后5~6d结合追肥用“野老”除草剂15包/hm2(100g/包)防控。

3参考文献
[1]王国峰,邢海忠,蔡凤友,等.白香粳新品种古榆香稻1号的特征特性
及应用[J].中国稻米,2005(6):14.
[2]张兰民.寒地早熟香稻龙粳香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2012(1):147-148,56.
[3]崔晓梅,刘延刚,李静,等.香粳圣稻257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
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07-109.
[4]沈天雄.“香粳4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学,2003 (3):99.
[5]宋克勤,杜本怀,张洪瑞,等.水稻新品种香粳9407的特征特性及栽
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03(5):39.
(上接第25页)
过慢,地温不能迅速下降,增强了植株的呼吸强度,消耗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减少了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将影响产量[4]。

11站秆扒皮晾晒
玉米蜡熟末期,时间在8月20—25日,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此时气温昼夜变化较大,如果玉米水分过大,淀粉酶活性强,夜间温度过低时,玉米将大量消耗碳水化合物来提高自身的温度,扒皮晾晒可强制玉米脱水,降低玉米中淀粉酶的活性,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2机械收获
玉米胚底部形成黑层时为完熟期,此时即可收获。

收获后的玉米要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时脱粒。

13参考文献
[1]何铁光,王灿琴,黄卓忠.玉米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 2005(6):14-16.
[2]刘跃平,刘太平,刘文平,等.玉米整秸秆覆盖的集水增产作用[J].中
国水土保持,2003(4):35-36.
[3]苏艳红,黄国勤,刘秀英,等.旱地玉米抗旱措施研究进展[J].江西农
业学报,2005(1):56-61.
[4]李洪文,高焕文,周兴祥,等.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3):44-49.
(上接第26页)
剂22.5~30.0g/hm2对水600~750kg/hm2,在播种后出苗前均匀喷施于土表。

2.6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枯黄松散,籽粒变硬,粒尖黑层形成、乳线完全消失时即可收获。

收获过早,含水量高,影响产量;收获过晚,遇雨后籽粒易发霉,影响品质。

3参考文献
[1]郭庆海.中国玉米主要产区的演变与发展[J].玉米科学,2010,18(1): 139-145.
[2]刘志斋,宋燕春,石云素,等.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及其特点[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5):899-910.
[3]李少昆,王崇桃.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6):1941-195.
[4]梁国忠,赵军林.玉米德美亚一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
代农业科技,2013(2):43.
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施,间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2.3.3虫害防治。

白首乌虫害以中华萝藦叶甲和蚜虫危害最大,在白首乌整个生育期都要注意防治。

蚜虫盛发期用10%吡虫啉300g/hm2,或80%敌敌畏900~1200mL/hm2对水750kg/hm2喷防或对水300kg/hm2弥雾。

中华萝摩叶甲发生
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750~1125g/hm2,或80%敌敌畏120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或灌根防治,或用80%敌敌畏1200mL/hm2拌麦糠225kg/hm2撒施熏蒸,也可以人工捕捉[7-8]。

当中华萝摩叶甲成虫漏治的田块,在幼虫发生危害期间,用80%敌敌畏3000倍液200~250mL/株灌根防治。

2.3.4病害防治。

白首乌的病害主要是褐斑病,采用预防为主、药物为辅的防治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调节田间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当发生病害时,用70%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或50%甲基托布津37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或对水300kg/hm2弥雾,视病害发生程度用药2~3次,每次间隔7d左右。

2.4及时收获
为提高白首乌产量和品质,在霜降后至立冬期间(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收获为宜,此时白首乌地上茎叶落黄,地下块根生长停止。

收获过迟,温度降低,易发生冻害,降低块根的淀粉含量、出粉率和出干率,增加块根的糖分,且种乌的耐贮性也降低[9-10];收获过早,块根营养积累减少,产量低,
品质差。

白首乌收获时,先将地上藤蔓割除,采取人工用铁叉起刨或机械起刨,块根挖出后削去须根,按大小分级,再按用途进行清洗、去皮和加工。

留种用的块根应及时入窖贮藏。

3参考文献
[1]毛亚,李斌,毛广富,等.白首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
通报,2008(3):138.
[2]徐凌川,张华,许昌盛.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现代研究述评[J].中医药
学刊,2003(11)1893-1895.
[3]徐强.油菜栽培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1):38.
[4]吴福海,王信洪.何首乌新品种滨乌1号标准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4):175,177.
[5]杨华,张燕堂,尹波,等.白首乌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07 (25):87.
[6]梁春玲,刘永,李学东,等.有机白首乌高产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1(2):37-38.
[7]张平,王治林,蒋建明,等.白首乌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其开发前景[J].
江苏农业科学,1992(5):51-52.
[8]周古凯,潘浩,李航涛,等.白首乌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
特产研究,1990(2):43-46.
[9]陈红,陈小平,阮有宏,等.直播油菜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
代农业科技,2010(1):76-77.
[10]包月红,浦惠明.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Ⅲ.机直播
油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9(4):82-83.
28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