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四)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四)
历 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024.1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
要求被征收者将家中所拥有全部资产包括现金珍宝、马牛驴车、奴婢、土地、房屋等自行申报,对隐匿不报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全部财产。
该政策的推行( )
A.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B. 垄断了商业经营利润
C. 促使中央收回铸币权
D. 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2. 针对北民南流,东晋政府设立侨州、侨郡、侨县予以安置,侨人的户籍称为白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赋役。
侨置州县后,北方士族在南方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不断收容难民以加强实力。
此现象客观上推动了东晋( )
A. 户籍制度的变革
B. 南北政权的统一
C. 阶级矛盾的缓和D.征税标准的变化
3. 唐诗堪称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以下诗句反映了唐朝( )
内容出处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杜甫《春江二首》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白居易《杜陵叟》
自与山妻舂斗粟,只凭邻叟典孤琴郑谷《赠咸阳王主簿》
A. 高利贷加重百姓负担
B. 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
C. 典当抵押品的多样化
D. 金融汇兑业务的出现
4. 明朝常熟地方官张文凤以社学为化民成俗之地,“择端庄有德、教训有法者作教读,选良家可进童生,群聚而时诲之”,一时“书声四撤,士风大振”。
清代苏州知府汤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于是“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 地方学校教育体制完备
B. 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C. 地方官员承担教化职责
D. 社学教化带有强制力
5. 明初汉口只是一片荒滩,后因汉水改道成为天然良港,嘉靖年间正式设镇。
清乾隆年间汉口曾经发生船只失火事件,粮船烧了一百多艘,商船烧了三四千艘,大火足足烧了两天。
该事件折射出清朝市镇(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政府管理失序
C. 经济功能增强
D. 商业分工细致
6. 1865年徐寿在安庆内军械所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黄鹄号”,轮船所用材料除了“用于主轴、锅炉及汽缸配件之铁”购自外洋,其他一切器材,包括“雌雄螺旋、螺丝钉、活塞、气压计”等,均由徐氏父子之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
由此可知,“黄鹄号”的发明( )
A. 促进中国近代航运业迅速发展
B. 体现时人积极进取的爱国精神
C. 打破西方列强高新技术的垄断
D. 开启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7.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典试委员会人员分科拟订试题,缮印试题在夜间办理,火漆密封。
考试后弥封试卷及制备弥封姓名册,试卷上只有密封的编号而无应考人姓名。
只有在阅卷结束后,登录成绩时才能从撕册的浮签上查到姓名。
据此可知,当时公务员考选制( )
A. 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
B. 保证了行政的稳定性
C. 解决了考场舞弊问题
D. 反映出考试形式僵化
8. 右图为宣发于20世纪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主题宣传画,该画反映出我国( )
A.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
B. “五讲四美三热爱”政策的落实
C. 实施了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
D. 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9. 2024年8月,人民日报发布《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以充分发扬民主。
公示人选包括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归国科研人员杰出代表黄大年等。
据此可推知,新时代模范人物的评定( )
A.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助推了精神文明建设
C. 规范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D. 提高了社会整体素质
10. 第二次希波战争前,出身贫寒的地米斯托克利和贵族阿里斯提德发生了严重分歧,地米斯托克利力主将银矿用于发展海军,阿里斯提德则认为海军建设耗费太巨,不如分给公民。
雅典人动用陶片放逐法来裁决,通过投票将阿里斯提德放逐。
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是( )
A. 法律正义的保证
B. 贵族政治的表现
C. 民主的协调机制
D. 独裁统治的工具
11. 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路线图,该作物的传播( )
A. 通过多种途径传入美洲
B. 有利于世界人口增长
C. 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改变了欧洲休闲方式
12. 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
这一系列举措使(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B. 金本位制崩溃
C. 世界货币形成统一标准
D. 国际金融稳定
13. 1852年由法国商人布西科在巴黎左岸建立了百货公司乐蓬马歇(LeBonMarche),意思为“好买卖”。
该百货公司打破了之前零售业态以单一品类专营为主的状况,实现了多品类综合运营的局面,实现了商品价签化,并开展促销季活动。
这反映出法国( )
A. 打破英国的贸易垄断
B. 工业发展领先于世界
C. 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D.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4. 1904年的10月27日,纽约市长乔治·麦克莱兰手握操纵杆,开启了纽约第一条地铁线路。
纽约地铁由纽约市政府拥有,隶属纽约市公共运输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纽约地铁的开通运营反映出美国( )
A. 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B. 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C. 国有化进程的加速
D. 现代时间观念的建立
15. 1994年英国公益事业基金会成立,其资金分配由下设的12家机构负责审批,资助受益方多为地区市政委员会或地方管理服务机构,资金多用于改善社区环境、资助聋哑人、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设备等。
这表明( )
A. 社会保障加重政府负担
B. 社区是基层自治主要方式
C. 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
D.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其中第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3分,19题14分。
16.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西域驻扎军队,大的称“镇”“军”,小的称“守捉”,以维持地方和保护交通。
在西域交通线上,西州到焉耆路上有吕光馆、新城馆;西州到北庭路上有龙泉馆,还有宁戎驿、达匪驿、狼泉驿等。
驿站备有驿马,其马匹数目由该驿的交通位置及其工作量大小而决定。
为了保持庞大的交通体系的有效运转,《唐六典》规定:“天下诸州县钱,各有准常,三年一大税,其率一百五十万贯;每年一小税,其率四十万贯,以供军国传驿及邮递之用。
”并三令五申地督察地方官吏:“差官巡检,各依旧路,不得辄有耕种,并在所桥路,亦随着修葺。
”
——摘编自王尚达《唐朝前期西北交通之经营》
材料二 广州是我国历史上资格最老的外贸港口,汉朝时官员率贸易人员乘中国海船经北部湾出南海,沿印度洋航线,北上今缅甸海岸登陆步行十余天,再入海西航,越过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东南部后回航。
唐朝开辟的广州通海夷道实现了大唐和阿拉伯帝国的海上直接联系,虽基本上是沿海岸线近海航行,但也有若干段跨海远航的路程。
为适应广州通海夷道发展和活跃起来的外贸需要,唐玄宗命岭南按察使张九龄新开大庾岭山路,通驿路车运,把珠江、江淮、运河、黄河接通,密切了广州和两京的联系。
——摘编自刘希为《唐代海外交通发展的新态势及其社会效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经营西北交通事业的背景和措施。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海上交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7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上半叶,近代工厂制在英国逐步建立起来。
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雇佣达到727人。
1788年,卡特赖特位于瑞特福德的工厂的投保资产高达13 000镑。
制陶业中,前工业化时期的制陶工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挖泥工、运泥工、拌土工、制胚工、上釉工、装窑工、烧窑工、上彩工等。
工厂主颁布严厉的规章制度,推行苛刻的工厂纪律,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强制其适应机器大生产方式。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和机器设备,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投资兴办新式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
最早的洋务派企业有些就是在外商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江南制造总局是收买美商旗记铁厂后改建的;天津机器局所雇的技术工匠,皆从香港洋厂招募;广州机器局所雇的工人,亦大多是外国机器厂、锅炉厂和造船厂中做过学徒的中国人。
中国近代工厂制度逐渐产生。
——摘编自刘佛丁、王玉如《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产权运作的特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厂制度的主要特征。
(6分)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英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差异。
(8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单位1978年绝对量2017年绝对量平均增速(%)
城镇人口万人17 24581 347 4.1
乡镇人口万人79 01457 661-0.8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204794 3.5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246899 3.4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91 548—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117 68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 13925 9748.1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受空前浩劫,国际法形同虚设,战后的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
1945年《联合国宪章》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作了系统的概括并首次明确写进国际文件。
联合国成立的国际法委员会,产生了500多项为众多国家所尊重和信守的公约、条约,遍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各个领域。
过去国际法只适用于少数欧洲国家,战后192个联合国会员,都是享有国际法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国际法主体。
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加准确、精炼地表达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至今已得到100多个条约确认并列入重要的国际文件。
——摘编自陈钟玮《国际法的起源和新发展》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大会要求缔结一项防止更广泛地扩散核武器的协定的各项决议,承诺下述原则:
一切缔约国……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
深信在促进此项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作出贡献。
宣布它们的意图是尽早实现停止核军备竞赛和着手采取以核裁军为目标的有效措施,敦促所有国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进行合作。
……要尽量减少把世界人力及经济
资源用于军备,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建立与维护。
——摘选自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全面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完善的影响。
(6分)
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四)(如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2. A
3. C
4. C
5. C
6. B
7. A
8. D
9. B 10. C 11. B 12. B 13. C 14. A 15. D
16. (14分)
(1) 背景:唐朝政府重视交通;社会经济发展;唐朝中央政权实现了对西域的管理(疆域的扩大);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分)
措施:实行驿馆制;用税收制度保障交通经费;要求地方官和军队重视交通线路的保护和维修。
(3分)
(2) 表现:航线延长;实现了中国和阿拉伯的直航;在近海航行的基础上,出现跨海远洋航行。
(3分)
影响:促进了南方海港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交通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或海外贸易发展);推动大唐文化辐射四方。
(4分)
17. (14分)
(1) 特征:资本高度集中(投资大);劳动力高度集中(生产规模大);劳动分工进一步精细;规章制度严格;机械化生产。
(6分)
(2) 技术来源:中国起步晚,主要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英国工业化起步早,技术来源于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领导力量:中国由政府主导,英国由资本家推动;
资金来源:中国来源于政府投资,英国来源于市场积累;
发展顺序:中国由重工业、军事工业开始,英国由纺织业、轻工业开始。
(8分)
18. (13分)示例:
改革开放推动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加,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逐渐覆盖城乡居民,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这些数据生动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 (14分)
(1) 原因:战争带来的反思;(1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2分)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1分)中国的推动。
(1分)
表现:国际法的领域扩展(内容更加丰富);国际法主体的增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发展。
(3分)
(2) 影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1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分)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1分)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法制化、民主化(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