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1。

"双师型"教师提出背景
1995年,在《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中首次提及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具体表述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
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水平较高。

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达到’双师型'要求。

”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但没有对其进行展开。

2004年4月,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有了界定。

文件指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
先进水平。

"
2。

”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特征
”双师型"教师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等现象的背景下,为了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而提出的。

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具备高校教师的基础能力和素质,教书育人.有良好的思想
政治素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有敬业精神.熟悉教师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技术规范,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进行教育活动.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本学科的基本专业理论有扎实的基础,对专业前沿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能指导学生的学业。

具有较好职业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由于”双师型"
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的任务,因此必须自己要具备职业实践能力.如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就要具备到企业从事市场销
售总监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掌握课程体系.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更是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发展和知识更新.如果教师仅凭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那么是很难胜任今天的教学工作的。

这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技术与能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进步,只有
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需要。

3。

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负责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以下培养路径:
3.1积极投身基于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被视为是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重要路径。

过去的校企合作更多是形式上的合作,例如学校在酒店建立实习基地,仅在派遣学生实习上开展合作,并且这种合作更多是低层次劳务输出为主的合作,真正进入师资培养与酒店经营管理对接的合作并不多。

这一现象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学校层面,没有真正把师资高层次顶岗培养当成双师型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校企合作资源投入方面重视不够;在酒店方面而言,没有动力接收教师开展顶岗实践,特别是让其担任部门副职等中高层管理岗位,并且顶岗实践的时间也比较短,难以安排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工作内容;对教师而言,由于习惯了安逸的课堂教学,热衷于理论传授,对于到酒店参加高级别经营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

因此,如何建立学校—-酒店-—教师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实践提高的校企合作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要。

学校应当重视创建相应绩效激励制度。

主动为进入中高水平
经营管理实践岗位的教师予以职称评定、行政晋升、奖励津贴上给予优惠政策,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愿意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中来。

学校邀请酒店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工作。

基于此,可以强化学校培养与酒店用工需求的契合度,只有当教师知晓酒店行业对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知识体系的具体需求后,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提高专业实践的针对性。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任何的合作只有利益共赢才能持久和发挥资源配置的效果。

就酒店本身而言,因为投资和追求利润的需要,必须要按市场规模的需要确定投资规模,规划用工计划等。

对学校而言,为了培养满足酒店需求的学生,同样要建设若干服务技能实习基地或实验室。

酒店与学校两者间有部分的投入是重复性的或近似的。

因此,合作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校企场地互融共通,达到降低学校投资压力,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共赢之路。

3.2基于实用性的技能培训
培训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现在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项目很多,由于鱼龙混杂,很多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

"双师型"教师是高校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而言,应该凸显酒店业务技能技术培训的实用性、通用性。

具体办法是:
开展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它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在实施培训前,结合学校的实际,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课程方向、业务能力、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评估与分析,找准差距,以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

优化培训平台,做到有的放矢.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要特别慎重选择师资培训的平台,积极探索引入酒店管理集团培训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路径.
精心组织落实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如工作坊、授?n、案例分析、操作示范、视听教学、网络教育、考察研讨等.在实施中,要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