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说课逐字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主要写了诗人艾青可爱的故乡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作家由此迸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深的对敌人的憎恶之情,以及借用象征手法来借事物书法自己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祖国大地的深深地眷恋之情。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因为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颗,诗歌主要写了诗人艾青可爱的故乡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作家由此迸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深的对敌人的憎恶之情,和对美好故土的眷恋以及借用象征手法来借事物抒发自己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说学情
当我们对教材和课文有一定的把握之后,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下基本把握。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能够把握住诗歌的情感,也能够对文章进行一个比较明确的分析。

但是对于本篇文章的写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至为重要的,但是能够让学生明白和理解本首诗歌的象征手法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结合此年龄段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内心的情感说
出来,而且能够领过动脑,能够成为学习本篇课文的有力支持。

然后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是同学们把握住本首诗歌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在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依托于这两个情况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爱国主题,加深对爱国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而教学重难点是依托于教学目标而来,所以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从而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的使用也要符合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更要切合本节课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用来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也是整个说课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我将通过富有情感的谈话法的方式是进行导入。

“爱国诗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之前学习的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作品。

而在旧中国,我们的土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恋的情节。

今天让我们
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恋的情节。

”并且板书标题:我爱这土地。

这样有感情的话语的导入能够引起同学们情感上的共鸣,更好的把握整首诗歌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1.第一,补充介绍相应的创作背景,了解一定得历史知识,这样是为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创作,从而把握情感。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这一部分的知识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补充介绍,可以调动同学们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第二,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结合刚才的历史介绍,都知道了这首诗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作者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此处,会播放朗诵音频,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听音频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情感体验,方便后面内容的展开。

3.第三,可以让同学自主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深沉、悲怆的感情基调,而且注意语速。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情感的最初体验奠定好了,在把握意象的时候就更加容易了。

而且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条的要求的。

(三)深入研读
1.第一,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解释什么是“意象”。

同学自主阅读圈画。

点名同学回答: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这个环节的设置直指核心,将核心问题提出。

2.第二,分析诗歌意象,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1)老师作为代表先分析一个“鸟”,“鸟儿”象征着诗人自己。

鸟儿虽然饱受磨难,但是依然在用尽全力去唱歌。

就象征着诗人在乱火中依然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

象征着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礼赞。

并且让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这一句。

(2)其余意象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然后小组代表分享,其余同学补充。

“土地”象征的中华民族的摇篮;“河流”“风”象征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然后带着情感朗读这些诗句。

3.第三,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内涵。

4.第四,齐声朗读诗歌的最后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升华这首诗歌的爱国情感和作者最真挚的内心感受。

深入研读环节最主要是解决本课的难点,因此这样设计可以实现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同时最后能够将情感和意象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体现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
我会这样设计:读完这首诗歌,有什么想说的。

面对现在的祖国,大家又有什么想要表达的。

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放式的设计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也能够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五)小结作业
小结:再次朗读诗歌,收束全文,情感升华。

作业:熟读成诵,读出感情。

改写这首诗歌,用“繁荣”的意象,下节课组织朗诵比赛和诗歌分享会。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是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根据文章结构构架起的板书,为了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

能够让同学们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