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
秦星
【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后循环性缺血眩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症评分变化,验证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眩晕程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眩晕症状.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06
【总页数】2页(P827-828)
【关键词】后循环性缺血眩晕;血塞通注射液
【作者】秦星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后循环缺血治疗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轻者头晕目眩,重者则站立不稳。
有报道称,有20%左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是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
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1]。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是当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治疗药物,
但容易引起口干、食欲不振、胃部不适、心悸、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例还会出现头晕、头胀、出汗等反应,加重眩晕症状。
有相关数据指出,血塞通注射液可有效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2]。
因此,本文对部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
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后循环性缺
血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标准,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
(54.39±3.87)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14±0.97)年。
研究组男28例,女
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3.82±4.0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51±0.86)年。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577,规格:10mg/支)治疗,1次/d,20mg/次,将20mg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研究组
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32020420,规格:10ml/支)静脉滴注辅助治疗,1次/d,10ml/次,将其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滴注。
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采用TCD检测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根据
《今日中医内科》的评分标准[3]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眩晕程度,满分30分,分数越高眩晕症状越严重。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眩晕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眩晕症状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大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时间组别n左椎动脉平均血流
速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对照组
5221.83±1.7523.56±2.2428.37±3.26研究组
5221.95±1.6823.36±2.5428.68±3.42t0.3570.4260.473P>0.0 5>0.05>0.05治疗前对照组5228.73±1.4727.85±3.5135.03±4.22研究组
5238.24±1.6738.92±3.4341.19±4.25t30.82416.2667.417P<0.05<0.05<0.05
2.2 两组眩晕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眩晕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比较分)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5228.93±6.3413.48±3.5615.323<0.05研究组
5228.67±6.458.35±3.7115.693<0.05t0.2077.195P>0.05<0.0
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分析,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
5211(21.15)20(38.46)11(21.15)10(19.23)42(80.77)研究组
5216(30.77)26(50.00)7(13.46)3(5.77)49(94.23)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又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仍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一些不确切的认识:如多将头晕、眩晕归咎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后循环缺血的重要病因,导致后循环缺血概念不清、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
目前对于后循环性缺血的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为盐酸倍他司汀,其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从而抑制血液凝固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4]。
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多
用于中风偏瘫、淤血阻络证、动脉粥状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的治疗[5]。
该药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电泳时间,降低血浆黏度和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使红细胞均匀地分散到血浆中,抑制黏附、聚集反应,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6]。
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研究组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治疗后,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眩晕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得出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
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胡沛霖,许峰,等.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形态与近期预后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0):1533-1535.
[2] 杨明华,樊素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5):784-787.
[3] 王永炎.今日中医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5-96.
[4] 廖锡意,朱伯扬,黄清霞,等.昂丹司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264-265.
[5] 李超生,孔亮,袁凤来,等.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83-4184.
[6] 赵一懿,郭洪祝,陈有根,等.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J〕.中成药,2017,39(6):12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