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导则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XXXXXX有限公司
2021年1月1日
为确保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防止事故的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决定成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负责领导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工作。
成员组成为: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工作。
全面分析公司存在的可能风险,做好事故应急的准备工作。
目录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2.事故风险分析 (3)
2.1事故风险的类型 (3)
2.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2.3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 (9)
3.事故风险评价 (13)
4.结论建议 (14)
XX硕海化学品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氯化橡胶项目风险评估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XXXXXX有限公司年产XXX吨XXX、XXX吨XXX新材料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有:
原辅材料:高档商品针叶木浆、高档化学纤维、湿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分散剂(HPAM)、絮凝剂(CPAM)、天然气
产品:XXX、XXX新材料
危险有害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汇总表见表1。
XX硕海化学品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氯化橡胶项目风险评估
注:1、表中火灾危险分类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职业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
3、本报告中各种危险化学品的数据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新编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4、“--”代表无意义或无资料
2
2事故风险分析
2.1事故风险的类型
1)有限空间中毒窒息
该项目生产中存在较多的槽、釜、罐、池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在进入存在中毒窒息风险的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未进行气体检测和必要的防护,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窒息健康危害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2)火灾、爆炸
该项目生产过程使用蒸汽干燥,天然气燃烧为放热过程,若燃气锅炉、燃气管道运行过程中故障或损坏,出现天然气泄漏,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该项目使用的高档商业木浆、化学纤维原料和产出的XXX、XXX新材料成品都属于可燃物品,遇明火易引起火灾事故。
该项目使用的空气储罐、分汽缸为压力容器,如果压力容器设计、选材、制造加工、安装等不规范,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不齐全,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等异常现象时,可能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另外电力系统存在着发生电气火灾的危险。
3)灼烫
该项目的灼烫主要包括高温烫伤。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需用蒸汽,蒸汽、热水管线等都是在高温下运行的,如设备及管道没有良好的外保温及隔热措施,或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热胀冷缩及管道连接处强度不够等因素,在开停车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破裂,发生设备损坏、高温物料泄漏事故,极易发生人身烫伤事故。
危险源
根据生产工艺及装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危险目标为:
表2 主要危险源
注:表中:√为该种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或较严重;未有标记或未列出的危险或有害因素,不代表该工段无此种危险或危害,只表示总体上相对其他危险或危害较轻。
2.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有限空间中毒窒息
该项目生产中存在较多的槽、釜、罐、池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设备设施,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窒息健康危害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生产过程中,若存在以下原因,可导致人员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在进入存在中毒窒息风险的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未进行有限空间氧浓度检测,企业未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或作业人员不按要求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可能造成人员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中毒窒息风险的设备设施、水池等若无排风、通风设施或排风、通风设施损坏,通风换气不良,空间内氧气浓度过低,会导致进入的操作人员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二)火灾爆炸
该项目生产过程使用蒸汽干燥,天然气燃烧为放热过程,若燃气锅炉、燃气管道运行过程中故障或损坏,出现天然气泄漏,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该项目使用的高档商业木浆、化学纤维原料和产出的XXX、XXX新材料成品都属于可燃物品,遇明火易引起火灾事故。
该项目使用的空气储罐、分汽缸为压力容器,如果压力容器设计、选材、制造加工、安装等不规范,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不齐全,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等异常现象时,可能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另外电力系统存在着发生电气火灾的危险。
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易燃、可燃、助燃物质
生产过程中燃气锅炉使用的天然气,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极易燃,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发生燃烧爆炸,与五氧化溴、
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及其它氧化剂接触会剧烈反应。
高档商业木浆、化学纤维XXX、XXX新材料:可燃。
2、工艺、设施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干燥,天然气燃烧为放热过程,若燃气锅炉、燃气管道运行过程中故障或损坏,出现天然气泄漏,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2)生产过程中,若可燃原料和成品存放不当,遇明火易引起火灾事故。
3、容器爆炸的危险性
该项目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空气储罐、分汽缸等都属于压力容器,若存在以下原因,容易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1)若设计、制造、安装等有本质缺陷或在使用过程中超压,机械损伤未能及时发现,不按规定检测,无安全附件或失效,可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2)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如蒸汽包、蒸汽管道等,若压力容器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加工质量差,未使用国家定点生产的合格产品,安装不规范;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不齐全或未定期检验而显示错误,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等异常现象时,不能自动泄压;压力容器使用前未进行检验,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用证;未按规定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带病运转;压力容器使用管理不当,未及时检查、检修等,容易引发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4、电气火灾的危险性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
其间接原因有设备缺陷、操作失误、安装及设计施工中因考虑不周而存在的隐患等;直接原因是电气运行过程中电流产生的热量以及所发生的电弧、电火花等引燃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粉尘及可燃物质。
若电气设备质量差,选型、安装不当或电缆接头不良、负荷过载,电气设备散热不良、过热或明火高温烘烤,电气设备绝缘老化、损坏,电气设备因工作原因或事故原因产生火花、电弧,均可引发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继而引起生产、储存场所可燃物质发生火灾事故。
另外,低压配电系统中漏电产生的电流和电压等均可引起火灾。
若因安装质量差、设备未做保护直接安装、布线时绝缘层损伤、导线接头连接质量和绝缘包扎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导致低压配电系统发生漏电,可因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
(三)灼烫
该项目的灼烫主要包括高温烫伤。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需用蒸汽,蒸汽、热水管线等都是在高温下运行的,如设备及管道没有良好的外保温及隔热措施,或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热胀冷缩及管道连接处强度不够等因素,在开停车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破裂,发生设备损坏、高温物料泄漏事故,极易发生人身烫伤事故。
在输送蒸汽、热水等物料过程中,若设备、管道损坏破裂发生泄漏,操作人员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或选用的防护用品不当,一旦物料泄漏,溅及人体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高温物料或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高温物料泄漏所造成的危害,如高温物料泄漏接触到操作人员可能对人员造成烫伤。
②高温设备或管线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或安全防护措施失效,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高温危害。
③在装置临时性的疏通、检修过程中,由于劳动防护措施不当,高温设备和高温物料可能造成检修人员的烫伤。
(四)触电
装置中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如配电设备、动力和照明线路、照明电器、通风设备等,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如不能按照电气工作安全操作规程或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以及设备本身故障等原因,均可能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造成触电危险因素主要有:
1)车间配电站内电气设施安全距离不足,操作人员近距离作业有发生触电的危险,危险区域内未设栅栏防护,有发生跨步电压触电的危险。
2)若车间配电站电气设施的壳体,未按规定设置触电保护接地装置,
配电盘前未设防护橡胶垫,有发生作业人员触电的危险。
3)生产车间、配电站等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处于腐蚀、潮湿、高温等环境中,易致腐蚀和电气设施老化,人体意外接触可造成触电伤害。
4)生产现场裸露线,若人员近距离操作或接触有造成触电的危险。
5)各种塔等高大建构筑物防雷设施不合格,有遭受雷击致人触电伤亡的危险。
6)电气设备、设施未设置接地保护或失效,有发生触电的可能。
7)非具备资质的电气作业人员安装、维修电气设施,人员操作失误可引起触电事故。
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可引起触电事故。
8)电气作业中,违反操作规程及安全用电制度,不办理电气作业有关票证,操作失误、防护不当,可引起人员触电的危险。
9)生产现场的配电设备无带电指示、未进行安全隔离、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或损坏不符合要求,有造成人员触电的危险。
10)电气线路设置不规范、未设置漏电保护或漏电保护失效、临时线乱搭乱扯,有造成触电的危险。
11)若车间配电站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标高,大雨时大量积水(或其他原因造成积水)进入配电站内,由进水引起电气设备短路跳闸,并发生电气火灾、爆炸的危险。
12)在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时,若没有触电保护装置,有造成操作人员触电的危险。
13)电气设备未设置可靠的屏护、接地保护等措施,存在造成操作人员触电的危险。
(五)机械伤害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有多台运转的机械设备,如各种物料泵、碎浆机、磨浆机、抄纸机、裁纸机、复卷机等。
若机械设备存在本质缺陷,转动部位的防护装置不完善、不可靠或安全防护装置功能失效,操作人员可能因卷入或夹入旋转部件和运动设备之间而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若无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作业时管理不善;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操作、维修时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也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若工作场地设备布局不合理、通道狭窄,作业区照明不足,地面或脚踏板不平整或有油泥,作业人员因滑倒或跌倒与机械设备相碰撞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六)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2m以上的高处进行的作业)过程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该项目车间内的二层操作平台等高出地面2m以上的爬梯、操作平台及走梯,在生产操作、值班巡检和设备检修时,若存在平台及护栏不规范、平台无防滑措施、设备与操作面的间隙过大、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或安全绳、作业时精力不集中、不良气候条件下作业等情况,有发生高空坠落危险。
(1)搬运原料、产品过程中,因物体摆放不当或摆放过高,有发生物体坠落对人员的砸伤、挤伤等。
(2)操作中上下交叉作业,操作平台或设备上的物品受外力的作用掉落,易使平台下方及周围的人员遭受物体打击。
(3)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因工具、零部件存放不当,维修现场混乱,违章蛮干,而发生工具、设备和其他物品的砸伤。
(4)高处作业现场没有监护人、没有设立警示牌,高处作业位置下有无关人员通过,有高处作业人员失手造成工具等重物坠落岁砸伤无关人员的危险。
(七)淹溺
本生产装置中污水处理池、消防水池等,如未设置护栏、护栏损坏或者作业设施不符合要求都可引发淹溺事故。
一旦发生淹溺事故,会造成人员受伤或中毒窒息性死亡。
(八)车辆伤害
该项目的原料和成品均采用汽车进行运输,厂内的固体原料和产品运输
使用叉车,在车辆的运输过程中,有发生车辆伤害的可能性。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道路、标志、车况不好或操作不当时都可能会引起车辆伤害事故。
常见的车辆伤害事故有: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害;车辆运行中碰撞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引起建筑物倒塌、物体下落和挤压地面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发生撞车、翻车、轧辗以及在搬运、装卸中物体的打击等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知识的教育,无证驾驶或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麻痹大意,身体有疾患或心理不适等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以及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缺陷等,均有可能造成车辆伤害。
2.3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
2.3.1火灾爆炸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火灾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大部分会迅速蔓延,封堵逃生路线使人受困于火场,火灾提升火场的温度。
空气中的高温能损伤呼吸道,使人吸入过多的热气而致死,并且高温会使人出现虚脱现象,丧失逃生能力,严重者烘烤致死。
(2)火场可燃物的燃烧,会大量消耗氧气,使现场氧含量降低,同时会释放处大量有毒烟气,导致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人员死亡。
①爆震伤。
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间产生高速高压,形成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生成冲击伤。
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作用于人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损伤,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
②爆烧伤。
爆烧伤实质上是烧伤和冲击伤的复合伤,由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火焰造成,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程度。
③爆碎伤。
爆炸物爆炸后直接作用于人体或由于人体靠近爆炸中心,造成人体组织破裂、内脏破裂、肢体破裂、失去完整形态。
还有一些是由于爆炸物穿透体腔,形成穿通伤,导致大出血、骨折。
2)影响范围
(1)易燃易爆性质的危化品本身可引起爆炸,并且火灾也可能引起其
爆炸,爆炸抛出的可燃物又可能成为周围可燃、易燃物质的强点火源,从而引发更大的火灾。
(2)电气火灾发生后,如果防火封堵不到位,且火灾未能及时发现,火势会沿电缆电线敷设方向蔓延,引发相邻车间及区域的火灾。
(3)火灾发生会对其他设备设施带来损害,也会使原材料和成品大量损失,势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如果火灾未在初期扑灭,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火势和烟气会对周边企业和村庄产生影响。
2.3.2灼烫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灼烫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
(2)灼烫、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2)影响范围
灼烫影响主要是对个人,影响范围主要是高温区域岗位。
2.3.3触电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通电持续时间、电流频率、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触电者自身状况有关。
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伤害有两种情况,一是电击,二是电伤。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2)电伤:电流通过体表时,会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如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
2)影响范围
触电事故的发生,有可能造成突然停电或处理故障时的紧急停电,致使公司生产瘫痪,带来经济损失。
2.3.4机械伤害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机械伤害会对人员造成肢体上的损伤造成终生残疾,肢体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压痕、表皮剥脱、皮内及皮下出血、组织挫碎、关节脱位、骨折、内脏损伤、肢体断离等。
(2)严重的伤及头部、内脏等要害的会直接导致死亡。
2)影响范围
(1)如果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会造成停产,也会对相应机械造成损伤,带来经济损失。
(2)机械伤害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操作工和检修工。
2.3.5高处坠落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一旦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地面的撞击会导致人员轻则骨折,重则死亡。
(2)伤害程度与坠落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2)影响范围
高处坠落事故的影响范围主要是高处作业的个人。
2.3.6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若施救不及时,极易造成中毒窒息人员死亡;若防护不全,盲目施救,极易造成施救人员中毒窒息,导致事故扩大。
(2)伤害程度与中毒窒息时间和有毒物质毒性有关,中毒窒息时间越长,有毒物质毒性越大,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2)影响范围
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影响范围主要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个人。
2.3.7淹溺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一旦发生淹溺事故,若施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淹溺人员死亡;若防护不全,盲目施救,极易造成施救人员淹溺,导致事故扩大。
(2)伤害程度与水池深度和淹溺人员有关,水池深度越深,淹溺人员自救能力越小,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2)影响范围
淹溺事故的影响范围主要是涉水作业的个人。
2.3.8车辆伤害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严重程度
(1)一旦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在车辆动力的作用下,与车辆的碰撞会导致人员轻则骨折,重则死亡。
(2)伤害程度与车辆速度和碰撞部位有关,车辆速度越快,与人员碰撞部位越危险,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2)影响范围
车辆伤害事故的影响范围主要是个人。
3事故风险评价
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和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危险危害分析,按照企业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等级划分为Ⅰ—Ⅴ级:Ⅰ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Ⅱ级: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Ⅲ级: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Ⅳ级: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Ⅴ级:未造成人员死亡,企业可控制的生产安全事故。
综合公司经营规模、危险危害分析,可能发生较大级别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是火灾爆炸事故和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
4.结论建议
通过对公司进行评估,本公司属于人员密集型、大、中型生产企业,公司存在和潜在的较大的事故风险主要有火灾爆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风险。
若安全管理失控发生火灾爆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后果严重,影响巨大,因此其危险及危害因素更加值得关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是:火灾爆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车辆伤害、淹溺等危险、有害因素。
火灾爆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我公司主要事故风险、可能性以及危害影响等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
针对评估发现的不足,已经进行了补充完善,现公司辨识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基本全面,但部分风险辨识分析仍有改进空间,需要相关人员继续深入辨识分析,力求辨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