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构建教育生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 教育生态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生态 所谓教育生态就是指与教育有关的各 种因素或各种环境相互交织的系统。 在教育领域,这些因素或环境集中地 表现为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教育的生态环境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 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 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文化系统。
三、教育的生态结构 包括: 教育宏观生态:整个生态圈(生存的世 界);各国为疆域的大生态系统。 教育微观生态:学校、教室、设备、课 程等等。
(二)“三教”结合的意义 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二、当前“三教”结合可采取的形式 (一)互相访问 (二)通讯联系 (三)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四)教育讲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 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 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 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民主 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1938)。
第二节 当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一、当代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概述 1.概念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父母或其 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 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一 种影响。
2.家庭教育的特点 教育内容多元 教育形式多样 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多重 家庭教育差异较大 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 3.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
二、当代社会教育 (一)社会教育概述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在有意识地 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 社会活动。 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 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 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 育。
(二)我国当代的社会教育 1.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取向 2.当代社会教育凸显的问题 社会教育严重缺失 城市社区的变迁及其文化教育功能的 下降 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相对贫乏化
(二)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概况 1.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结构(“四、 二、一”) 2.当代家庭教育凸显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 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亲子互动沟通欠缺 隔代抚养负面问题突出 “特殊家庭”急剧增多 家庭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当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父母自身要提高素质 确立正确的成长观 重视亲子关系的沟通与调适 教育导向:做理智的父母 加强家庭与学校、社会的联系
1、 《一个都不能少》 2、 《鲁冰花》 3、 《孩子王》 4、 《放牛班的春天》 5、 《小孩不笨》 6、 《美丽的大脚》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学制 3.教育功能 4.教学过程 5.教育目的 6、学校教育 7、教师专业化 8、课程标准 9、教学大纲 10、活动课程 11、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论语》 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 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我国思 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孔子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礼记》 《礼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 全书共收集论文 49篇,大多成文于战国至秦 汉之际,由汉代哲学家戴圣选编成书。无论 从理论的重要性和流传的广泛性上说,这本 《礼记》都远远超过由戴圣之兄戴德所选编 的另一本称作《大戴礼记》的选集。
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 断的增长;学生在学校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 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组织 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 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 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三中心: 儿童中心 兴趣中心 活动中心
二、单项选择题 1、相关的教育著作 2、主要的教育流派 6、教学及教学形式 7、相关教育家 8、教育影响因素 9、教育目的 10、学校生活 11、课程 12、教学过程的特点 13、教学工作环节 14、家庭教育
古训《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 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 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 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爱弥儿》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 (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 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 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 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1)(日)黑柳彻子著,岩崎千弘图, 赵玉皎译 《窗边的小豆豆》 (2)彭歌、陈敬著 《伟大的笨蛋:中 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3)(日)中谷彰宏著 《学校里老师 不教的50件事》
印度:《三个白痴》 《地球上的星星》 欧美:《生命因你而动 听》 《心灵捕手》 《闻香识女人》 《死亡诗社》 中国:《幼儿园》 《学生村》
教育学名著精选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 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 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 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当代社会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政府应该承担责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导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合力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 配合——“三教”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教育合力的概念 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 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 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 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 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第一节 教育生态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生态 所谓教育生态就是指与教育有关的各 种因素或各种环境相互交织的系统。 在教育领域,这些因素或环境集中地 表现为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教育的生态环境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 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 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文化系统。
三、教育的生态结构 包括: 教育宏观生态:整个生态圈(生存的世 界);各国为疆域的大生态系统。 教育微观生态:学校、教室、设备、课 程等等。
(二)“三教”结合的意义 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二、当前“三教”结合可采取的形式 (一)互相访问 (二)通讯联系 (三)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四)教育讲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 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 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 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民主 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1938)。
第二节 当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一、当代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概述 1.概念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父母或其 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 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一 种影响。
2.家庭教育的特点 教育内容多元 教育形式多样 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多重 家庭教育差异较大 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 3.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
二、当代社会教育 (一)社会教育概述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在有意识地 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 社会活动。 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 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 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 育。
(二)我国当代的社会教育 1.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取向 2.当代社会教育凸显的问题 社会教育严重缺失 城市社区的变迁及其文化教育功能的 下降 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相对贫乏化
(二)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概况 1.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结构(“四、 二、一”) 2.当代家庭教育凸显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 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亲子互动沟通欠缺 隔代抚养负面问题突出 “特殊家庭”急剧增多 家庭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当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父母自身要提高素质 确立正确的成长观 重视亲子关系的沟通与调适 教育导向:做理智的父母 加强家庭与学校、社会的联系
1、 《一个都不能少》 2、 《鲁冰花》 3、 《孩子王》 4、 《放牛班的春天》 5、 《小孩不笨》 6、 《美丽的大脚》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学制 3.教育功能 4.教学过程 5.教育目的 6、学校教育 7、教师专业化 8、课程标准 9、教学大纲 10、活动课程 11、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论语》 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是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 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我国思 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孔子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礼记》 《礼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 全书共收集论文 49篇,大多成文于战国至秦 汉之际,由汉代哲学家戴圣选编成书。无论 从理论的重要性和流传的广泛性上说,这本 《礼记》都远远超过由戴圣之兄戴德所选编 的另一本称作《大戴礼记》的选集。
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 断的增长;学生在学校重要学习现实社会中 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组织 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 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 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三中心: 儿童中心 兴趣中心 活动中心
二、单项选择题 1、相关的教育著作 2、主要的教育流派 6、教学及教学形式 7、相关教育家 8、教育影响因素 9、教育目的 10、学校生活 11、课程 12、教学过程的特点 13、教学工作环节 14、家庭教育
古训《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 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 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 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爱弥儿》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 (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 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 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 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1)(日)黑柳彻子著,岩崎千弘图, 赵玉皎译 《窗边的小豆豆》 (2)彭歌、陈敬著 《伟大的笨蛋:中 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3)(日)中谷彰宏著 《学校里老师 不教的50件事》
印度:《三个白痴》 《地球上的星星》 欧美:《生命因你而动 听》 《心灵捕手》 《闻香识女人》 《死亡诗社》 中国:《幼儿园》 《学生村》
教育学名著精选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 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 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 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当代社会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政府应该承担责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导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合力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 配合——“三教”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教育合力的概念 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 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 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 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 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