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浩瀚沙漠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
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
3.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乙受热变成丙
答案 1.C 2.C 3.A
关键原理
1.地壳物质循环
2.板块构造理论
3.地质构造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A 2.D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4.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D 4.A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沉积岩发生断裂,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和断层。
因此判断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产生断层,然后发生岩浆侵入活动,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形成沉积物。
故答案选D项。
第4题,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故答案选A。
(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B.断块山
C.火山口D.鞍部
6.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是( )
A.25米B.50米
C.85米D.155米
7.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
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
答案 5.C 6.C 7.B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完成8~9题。
8.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9.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壳B.地核
C.岩石圈D.软流层
答案8.D 9.D
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的岩盐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1.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答案10.D 11.D
解析第10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层理构造明显,这是沉积岩的最重要特征,故选D。
第11题,读图,首先形成岩层堆积T2,然后受到内力作用,挤压弯曲形成T3,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最后裂开,地下岩盐向上流动,形成T1,故A、B错误,D对。
T3是一个储油构造背斜,故可能有油气资源,C错。
(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B处地貌为( )
A.断块山 B.火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
1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答案12.D 13.B
解析第12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海拔较两侧高,为向斜山,故选D。
第13题,B处为向斜构造,开采煤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A错。
D处两侧岩石较新,为背斜构造,适宜修建隧道,B对。
该地岩层含有大量煤炭,主要为沉积岩,C 错。
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D错。
故选B。
(2018·安徽五校联考)《日本沉没》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中提到日本地震火山会接连爆发,80%的国土沉没,8 000万的日本人无家可归。
当然一切都是日本人的臆想,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宣称,日本的沉没或将成为现实。
据此完成14~15题。
14.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推测日本沉没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B.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
D.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
15.下列有关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
②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西南走向
③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
④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⑤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答案14.B 15.C
解析第14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日本列岛位于大陆板块,随着地壳运动,日本列岛将逐渐向海沟俯冲,从而导致日本沉没,故答案选B项。
第15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地都多火山地震,①错误;板块作用边界呈东北西南走向,因此日本列岛也呈东北-西南走向,②正确;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危害越大,因此,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小,③错误;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④正确;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⑤错误,故答案选C项。
16.(2018·辽宁丹东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水利工程。
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
根据材料说出图示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判断理由。
答案 地壳运动:多褶皱山、地震频繁;岩浆活动:有火山分布;变质作用:有大理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