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正音解词。

2.口头给生字组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袭击: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方。

潜伏:隐藏、埋伏。

居高临下:处在上方,俯视下方。

形容于有利地形。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漫山遍野:形容很多。

挪动:移动。

4.读出你感动的段落。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二.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对于“邱少云”大家都比较陌生,老师这有一段关于他的资料,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听时要认真,要做到句句入耳。

(师简介邱少云)
邱少云XX省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

1949年XX月25日(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XX月25日(20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XX月12日(21岁),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同年XX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与1953年XX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3年XX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邱少云了解了多少?
4.你还想知道他的什么情况?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交待这次战斗的目的。

第二段(2~3)写我们连队的潜伏情况。

第三段(4~8)写邱少云牺牲的经过。

第四段(9~10)写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战斗迅速取胜。

三.小结。

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究竟在战斗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继续学习课文。

同学们如果想真正了解邱少云,还得学好《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

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目睹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壮烈牺牲的情景,这一情景使他永生难忘,并向我们作了最深刻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邱少云,去认识这位战士。

1.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后思考: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2.小组互动,交流(邱少云是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3.概括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
⑴能救邱少云,但为什么不救呢?
⑵邱少云的战友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⑶邱少云的战友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
二.探究解疑,旋转球体。

问题一:能救,为什么不救?
1.自读关于小节(第1.
2.6节),思考这一问题。

2.交流:
⑴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邱少云?(自救、战友救)
⑵为什么不救?(联系当时的环境、作战策略等方面讲将体会)
板书:纹丝不动
纹丝不动是战士们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更是本次突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⑶为什么要纹丝不动呢?齐读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3.导读过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到了中午,敌人感到他们的前沿阵地已经不太安全了,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

邱少云被一团烈火团团围住。

问题二:邱少云的战友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1.过渡:
眼看着战友邱少云就要被烈火灼烧,此时,“我”的心情怎样?
引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突然叫起来)
2.我担心的是什么?(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
3.我为什么会担心呢?(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当时的环境和“年轻”一词去
理解。

)
4.指导朗读:如果你看到亲密的战友被大火包围,内心会怎样呢?带着这种心
情去读。

问题三:“我”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
1.引读: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2.“我”为什么不敢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呢?
3.“奇迹”指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吗?因此,当看到烈火把亲密的战友一点一点地吞噬时,我的心……(引读)
4.指导朗读:(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我的心情会怎样?)
试读、指名读、学生互评、分角色读……
三.继续学文,突现心轴。

1.过渡:
是啊,就是这位年轻而伟大的革命战士,他严守革命纪律,以千斤巨石般的身躯,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包围下纹丝不动,保证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这位战斗英雄,你从他的眼神、表情、手等地方,想想此时的邱少云正在想些什么呢?
2.是啊,邱少云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被烈火灼烧时想到:
⑴为了整个班,为了……(引读)
⑵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让我们以无限崇敬的心情再次感受战斗英雄在烈火中伟大的形象。

(齐读)
3.此时此刻,你想对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说些什么?(指名说)把你要对邱少云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加一个题目。

4.总结全文
是啊,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这位年仅21岁的年青战士,在烈火中,完成了他壮烈而绚丽的人生篇章,他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3.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起它的作用,并将比喻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4.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4.我的战友邱少云
烈火烧身意志坚强
邱少云
纹丝不动 (伟大) 纪律严明
革命精神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文本人物。

2.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为邱少云写碑文,将学生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格。

重难点分析:
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从邱少云的外表(神态、动作),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将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展现出来。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人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

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

在这些英灵当中,我们知道黄继光用自身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董存瑞舍身炸掉了阻挡我军前进的暗堡,正是这些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有一位战士,他只是静静地潜伏在战场上,却也被称为英雄,他就是(齐读课题)
2.交流对邱少云的了解
3.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深情而又自豪的呼唤他的名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为什么静静地潜伏在战场上,却也被称为英雄呢?让我们走进那个战火纷飞
的年代,走进这位英雄-——邱少云。

请大家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1.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述。

2.讲述语言要清楚简练。

故事内容提示:课文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我军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燃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思考: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课文的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
深刻的印象。

交流预设:
•邱少云是一个多么坚强的战士。

邱少云是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战士。

3.归纳汇报情况,总结出中心词:“纹丝不动”。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多角度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1.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发现邱少云和其他英雄的不同,但仅仅这点发现是不
够的,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想想你从哪些地方、哪些文字、哪些句子
中感受到了战士们“纹丝不动”? 为什么“纹丝不动”,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纹丝不动”将你找到的句子划出来,默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想。

交流预设:
预设一: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发觉。

伏在茅草丛里的班长和战士们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呢?
预设二:我看了一下前面……很难发现他们。

敌人可是很难发现他们的,能再读一遍吗?
伏在我身边的邱少云做得怎样呢?(预设:你找到的是着火以后,着火之前他做
得怎样呢?)
预设三:我又看了看……几乎找不到他。

1.想要找到邱少云可并不容易啊,该怎么读呢?
2.是啊,邱少云也做到了纹丝不动,以至于我俩相隔这么近,却几乎找不到他,他们为什么必须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3.邱少云和战士们为什么必须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呢?
(1)敌人距离我们太近了,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
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能读出这种近吗?
(2)不但距离我们近,而且居高临下,因此我们必须趴在地上纹丝不动,“纹丝
不动”就是战士们在这次战斗中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

4.知道了纹丝不动的原因后,让我们再来读这两句,感受一下战士们是多么的
遵守纪律啊。

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引读)我又看了看伏在我
身边不远地邱少云,他(引读)
预设四:为了……一动也不动。

1.读得真好,尤其是这个“千斤巨石”读得特有感受,你为什么这么读?读得好,说得也好,谁能读出这种纹丝不动的感觉?就像千斤巨石一般不可动摇,谁来读?
2.一团烈火都已经把他整个儿包住了,可他仍旧严格遵守着“纹丝不动”的纪律,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预设五:这个伟大……呻吟。

1.找得非常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同学了不起的发现。

2.这样的文字,只读一遍两遍是不够的,让我们一起再来细细读读这句话,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词,一边读一边感受这是怎样一位战士?
3.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位战士呢?(伟大的战士)具体说说。

4.同学们有过被烧着或烫着的经历吗?想象一下,当你被烧着或烫着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1)(叫)大声叫吧,我们能理解,可邱少云呢,能读出他和你的不同吗?浑身是火的邱少云连小小的呻吟都没发出一声啊。

(2)(缩手)挪开被烫着的手吧,这是你的本能反应,可邱少云呢?竟然连一寸地方都没挪动啊(师手势)。

(3)(哭)哭吧,哭出声来吧,我们不怪你,可邱少云呢?
5.我们只是被火烫了一下,就有这么剧烈的反应,邱少云在烈火中坚持了多久?(半个多钟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多钟头,邱少云的棉衣烧着了,头发烧着了,烈火越烧越旺,他的痛苦越来越大,可直到最后一息,我们看到的还是怎样一幅情景呢?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吧。

6.邱少云趴在火堆中纹丝不动,直到最后一息,面对这样一位战士,你心中会想到的是哪个词?(伟大)请你读出这种伟大吧。

7.只有“伟大”才能形容他至死都严守着“纹丝不动”的潜伏纪律这一壮举,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第八自然段,感受这种这种至死严守纪律的伟大吧。

(二)活读课文,加深理解
1.过渡: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邱少云就是一块毫无知觉、毫无生命的千斤巨石,可他不是,他和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但他却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他在想些什么呢?
2.作为邱少云的战友,我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扑,自身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灼烧,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此时此刻,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决定了战斗的成败。

3.刚才有同学讲到了,如果邱少云动了,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课文中是
怎么说的呢?
(1)一旦被发觉,敌人会怎么做呢?大炮、机枪、燃烧弹甚至飞机都可能朝我们
疯狂袭来,整个班,整个团甚至整个潜伏部队的战士都可能牺牲,这么重大的损失该怎么读呢?谁能读出这种重大的损失?
(2)如果邱少云动了,还能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吗?还能拔掉“三九一”高地
这颗毒牙吗?还能把战线往南推移吗?所有的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谁能读出这种
后果的严重性?
(3)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3.邱少云为了减少战友的伤亡,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趴在火堆中纹丝不动,
直至牺牲,你觉得这还是怎样一位战士呢?
邱少云是一个有自觉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的人。

只有“伟大”这个词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邱少云用生命诠释的顾全大局的精神,让我们带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一起再来读第八自然段。

四.延伸表达,升华感情
1.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这位年仅
二十一岁的年轻战士,以千斤巨石般的身躯,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包围下纹丝不动,用自身的生命换来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在“三九一”高地上,至今仍屹立着一块石碑。

2.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
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为整体的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短短的碑文是邱少云伟大壮举的真实写照,是对邱少云伟大精神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说(为整体的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誓”的书写和“露”这个多音字的
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出示生字词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九色鹿不图回报,善良机智的品质。

教学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趣导入。

1. 反口令游戏
2. 猜谜语。

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语二“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谜语三“头上顶双角,身穿梅花袄,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只神奇的鹿,它是(九色鹿),板书课题:九色鹿
3. 同学们,九色鹿最早出现在我国XX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它?(想)
从资源库调入九色鹿的视频。

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 师:请同学们捧起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2)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生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词:调达挣扎泄露皇榜
洁白如雪纵身跳进气愤灵魂
郑重起誓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明确:“调”是多音字,在“调动”“强调”等词中应读成diào,而“调达”是人名,它是从古印度文字中音译过来的,现在我们一般都读成“tiáo”)
(1)指名学生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齐读生字词。

3.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生答,师相机板书:九色鹿调达
九色鹿和调达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指名概括故事,相机纠正。

这个故事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板书:救
九色鹿调达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
1.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读好一个故事,不但要明白故事在讲什么,还要学会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那,这节课,我们先从九色鹿这个形象入手,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九色鹿的片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你是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找出相关词语,并在旁边批注。

2.指名学生交流他的学习所得,指导朗读。

预设一: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抓住“洁白如雪”“九种鲜艳”“漂亮”,感受九色鹿的漂亮。

)
预设二:九色鹿勇救落水人: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

突然,耳边传来“救
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

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
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抓住“立即”“纵身”“跳”等词,感受九色鹿的勇敢或见义勇为。

结合当时的情况,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预设三: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

快回
家吧。

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抓住“并不是”“只要”“就算是”等词,感受九色鹿的不求回报或无私)
预设四: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
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抓住“谁知”“竟然”“难道不”等词,感受九色鹿的沉着机智,敢于斗争,)
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美丽
勇敢
不求回报
机智
四.总结本课,指导书写
1.总结本课
2.指导书写“魂”和“誓”
板书设计:
九色鹿

美丽
勇敢
不求回报
沉着机智
调达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

练习默读,
自读自悟要有一定的速度。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给故事中的人物做心理上的剖析,进而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连环画),为学生勾画出多姿
多彩的问题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化,推动学生全面、和谐、愉快地发展。

采用自主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故事内容的了解,体会九色鹿的善良、国王
的明辨是非以及“那个人”的贪婪和忘恩负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信用,要知恩图报。

重点难点:
〃把握表现“那个人”前后截然不同两种态度的关于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痛斥“那个人”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丑恶行径,赞扬国王明辨是非,扬善惩恶的英明决断。

教学过程要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

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

两者互相融合,领悟文章的思
想内容,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

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章内涵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关于讲信用、知恩图报的故事,为拓展阅读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欣赏动画片中《九色鹿》的图片,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读一读
恒河乌鸦九色鹿磕头摇头坐垫王宫打瞌睡质问
绑起来无论如何割草打水
金钵盛满的银栗银钵盛满的金栗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这篇童话中的主要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身的话说一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读文重点段落
三.整体感悟
1.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几部分。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整理:出示课件,梳理故事脉络。

九色鹿救了落水者——那个人却带领国王和士兵来捉九色鹿——国王放了九色鹿,叫士兵把那个人扔进了恒河。

四.深读感悟
自学提示:
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
会到的?找出具体语句,读一读。

品读语句,感悟形象
(一)自身读书,找出具体语句勾画出来。

(二)小组内交流,相互订正、补充。

(三)交流汇报三个人物的印象。

第一部分:感悟九色鹿的形象。

1.美丽: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出示课件。

2.勇敢:九色鹿听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跳进河里去,对那个人说:“快,快!骑到我的背上来,双手抓住我的角。

”出示课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此时九
色鹿的行为:见义勇为。

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3.善良:“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也不是为了叫你给我做事。

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别人我住在这儿,这就行了。

”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吗?(不图回报) 练习朗读。

4.坦诚:九色鹿流着眼泪说:“原来是他,原来是他!我不顾危险,把他从恒河
里救上来。

他答应我不告诉别人我住在这儿……”出示课件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敢于自卫)
5.小结感悟:学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敢于自卫”的精神。

第二部分:感悟落水者的形象。

1.你对落水者有什么样的印象?能用相关的成语概括出来吗?出示课件: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2.你为什么对落水者有这样的看法,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3.通过朗读表现出你的理解吗?
4.学生交流体会,汇总。

(1)为什么说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利”“义”在文中指什么?
出示课件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赏他金钵盛满的银栗,银钵
盛满的金栗。

(“利”) “一定,一定,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别人。

”(“义”)
看到这样的赏赐、利益,他会想些什么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一边是国王悬赏的重金,一边是九色鹿对自身的救命之恩以及自身立下的誓言,他的心理正进行思想斗争,究竟是去告密,还是信守诺言决不泄密。

此时,他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