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教材评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听力教材评估标准
陈霞
【摘要】It's quite necessary to evaluate listening textbook of College English,because the quality of the textbook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greatly.This study establishes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listening textbook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theorie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extbook evaluation.The rationality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and the design of the listening tasks should be evaluated carefully.%以听力理解理论和教材评估理论为基础,建立大学英语听力教材评估标准,对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材料选用的合理性及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进行细致的评估。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7)005
【总页数】3页(P111-113)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材;听力材料;听力任务
【作者】陈霞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教材是学习者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
在没有客观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材是提供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来自教材而
非教师,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来指导的(Suaréz,2001)。
在我国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教材基本上是最核心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在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听力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周雪林,1996)。
目前,市场
上涌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版本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如何选择一套上佳的教材比较困难。
因此,对听力教材的评估是极为必要的。
教材评估兴起于西方,其本质在于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教材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以分析该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效力等 (Chamber,1997,Lynch,2001;Zhang,2007)。
不同学者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教材评估体系。
综
观各种评估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使用前评估、使用中评估和使用后评估。
使
用前评估也就是预测性评估,是指根据翻看教材或编者的话产生的第一印象。
使用中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清单对教材一步一步的细致评估,这种评估是比较系统、详细、全面的评估。
第三种是使用后评估,即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使用后根据最终的学习结果对教材的适用性等进行评估。
我国对教材的评估起步相对较晚。
1995年,钱瑗介绍了赫钦斯和沃特斯(Hutchinson and Waters)的教材评估清单,引起了学术界对教材评估和选择的关注。
周雪林(1996)从教材与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与学生的关系、教材的选材、
练习的设计和配套材料六个方面列出了评估清单。
赵勇(2006)、张雪梅(2001)等
也都分别介绍并分析了教材评估理论。
徐锦芬(2001)、叶琳(2002)等人对大学英
语教材进行了评估,但是对听力部分的评估却较为罕见;而且,由于教材评估缺乏
一定的量化标准和客观性,此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一套好的或者说合格的听力教材必然要符合听力理解理论。
任何不符合听力理解理
论的教材都不可能是好的教材。
因此对听力教材的评估,就必然要依据听力理解理论来进行。
听力理解是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知觉加工(perceptual processing)、解析(Parsing)和应用
(utilization)(Anderson,1989)。
这三个过程也就是从各种声音中提取感知目的语、解析、连结、构建新的意义单元的过程。
外语听力理解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实时处理(Realtime processing)和语料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Phonological and lexico-grammatical features)。
实时处理
是指听者必须在语料发出的同时理解语料,而语料内容及语速都是听者无法掌控的。
同时,听力的语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言语是以声音的形式编码的,所以播放语料时声音输出的质量就会影响到对语料的理解。
其次,说话者的语调、重音、发音习惯等也都会影响到语料的含义。
而且,在非正式的交流中,话语里常常包含有大量的省略、重复、简化等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现象,讨论的话题跳跃性也比较大。
这些都与我们的书面语有所不同,如果听者不了解这些特点,势必会影响对语料的理解。
外语的听力理解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听力材料而言,语料的真实性、趣味性、长度、语速的快慢、话题的广泛性以及听者对话题的熟悉程度、体裁的多样性、语料中生词的数量、是否提供了听力的技能技巧训练、干扰项的多少等都会影响二语听力理解的效果。
对于听力任务而言,不同的任务类型、听力任务和要求的数量、是否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也对听力理解有影响。
根据听力理解的本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合教材评估理论,评估者应对听力教材的两个最主要的部分:听力材料和听力任务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听力材料而言:
1.听力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听力理解是以交流为最终目的的主动的过程。
一本好的外语听力教材应向听者提供真实的语料。
首先,听力的场景应来自现实生活。
只有真实的、贴近生活的语料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提高听者的兴趣。
其次,听力材料的语言要真实,要反映目的语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使用情况。
如对话中可能出现停顿、语误、省略等现象,语音、语调也会随语意发生变化。
大多数传统的听力材料却忽视了这些,都录制得非常正式。
结果,学生适应了这些刻意录制的语料,当碰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对话时就无所适从了。
2.题材应丰富多彩
听力材料的话题应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家庭、健康、政治、商贸、艺术、环保等各方面都应涉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要求,同时也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3.体裁应该多样化
听力材料应该包含听者可能碰到的目的语的各种体裁,如诗歌、报告、信件、广告等。
这样既能激发听者的兴趣,又能帮助听者满足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此外,不同的体裁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使用目的上,还是在语言上都有所不同。
如果听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辨认出语料的体裁,必将大大提高听力的效率。
4.内容应具有趣味性
听力材料不仅仅要真实,还要有趣。
“听力教材中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对实际交流有用的材料”(Scarcella&Oxford,2001)。
在现实的交流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语言的内容而非形式。
因此,一旦学生被语料的内容所吸引,他们通常能够接受和理解超出他们水平的语言材料(蔡基刚,1997)。
5.语料中的生词量应适中
语料中的生词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生词量太多,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阅读起来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听懂,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语速应符合学生的水平
语速太快,学生听不懂,达不到听力练习的效果。
语速太慢,没有挑战性,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一般要求是每分钟130-150词,而较高要求是每分钟150-180词。
7.干扰项的数量应适中
语料中太多的干扰项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
如语料中说话人数太多,或者不同说话人的声音相近等都不利于学生外语听力理解练习。
8.语料不宜过长
首先,语料过长,学生无法长期集中精力,会产生听力疲劳。
其次,长的语料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非对外语的理解力。
9.应提供听力技能和策略
好的听力教材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提高听力理解的技能和策略,同时鼓励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听力策略。
“最有效的听力策略就是快速的思维,并且准确的预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Cunningsworth,2002)。
”
对于听力任务而言:
1.听力任务的题型多样化
多样的练习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同的任务类型代表着不
同的难度,这样才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
例如,即使是相同的听力材料,回答问题就要比选择题难度大些。
2.每个听力任务的问题要求的数量合理
太多的要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感到焦虑,影响听力理解的效率。
3.给学生提供任务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材应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语料的相关背景知识。
除了特殊英语教材,一般的教材应避免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语料。
否则,即使学生听懂了单个的单词或词组
也无法理解语料,因为他们无法将听到的内容融入到自己已有的图式(schema)中去,也就无法构建新的意义单元。
教材可以通过热身问题、标题、语言和文化提示等各种不同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任务的相关背景知识。
4.帮助学生自学
一本好的听力教材应该包含帮助学生自学的任务和材料。
因为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他们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不断地练习。
教材应该指导他们如何自学,同时提供一定的自学材料,例如提供一些听力文本和答案。
本文以听力理解理论和教材评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英语听力教材的评估标准。
通过对听力教材的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听力材料和听力任务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选择优秀的教材,深入地了解教材,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还有助于教材编订者更好地改进教材。
【相关文献】
[1]Anderson,A.,& Lynch,T.Liste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 Chamber,F.Seeking consensus in coursebook evaluation[J].ELT Journal,1997,51(1):29 -35.
[3]Lynch,nguage assessment and program evaluation[J].TESOL Quarterly,2001,35(4):603 -605.
[4]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Scarcella,R.C.,& Oxford,R.L.The Tapestry of Language Learning(the individual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6]Zhang,Y.Literature review of material evaluation[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7,42:28-31.
[7]蔡基刚.浅谈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有关选材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7,(1):26-29,58.
[8]徐锦芬.《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外语界,2001,(2):52-55.
[9]叶琳,王令坤.《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评估[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5-79.
[10]张雪梅.关于两个英语教材评估标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61 -65. [11]赵勇.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6,(3):39-45.
[12]周雪林.浅谈外语教材评估标准[J].外语界,1996,(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