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淮北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安徽淮北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2. 如图所示,两个音叉完全相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且将泡沫塑料球弹起.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表明空气可以传声
B.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表明左边的音叉在振动
C.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两音叉发声的响度完全相同
3. 如图是X射线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美丽震慑的日环食,当发生日环食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A.圆环形的
B.圆形的
C.树叶形的
D.小孔的形状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kg棉花质量与2kg木头质量并不相等
B.将一铁块加热后压扁了,其质量不变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其质量变小
D.宇航员将一块矿石从月球带回地球上,其质量将变小
5.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C.将沸点为12.3∘C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
D.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6. 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8.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水中的笔变弯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9. 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10. 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二、填空题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__;其中⑤中的冰花是形成在
窗户的________(填“外”或“内”)表面上.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一桶标有5L(1L=10−3m3)的“金龙鱼”牌花生油,密度为0.94×103kg/m3,质量为________kg.这桶花生
油用去一半后,剩下花生油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三、实验题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火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_______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
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那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
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15cm3
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28g.
D.将矿石浸没在量筒里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cm3
E.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四、解答题
质量为4kg的水桶,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桶与冰的总质量为22kg,已知冰的密度ρ
冰
=0.9×103kg/m3,求:
(1)桶的容积是多大?
(2)当冰全部融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多少kg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安徽淮北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
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
滑块的平均速度v=s
t =45cm
5s
=9cm/s,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响度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C.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也可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C正确;
B.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利用转换法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可以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D.声音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失,所以会造成左侧音叉的振幅小于右侧音叉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变小,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3.
【答案】
A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解析】
(1)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当太阳光通过小孔时,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
(2)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1)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形成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光斑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所以日环食时形成的光斑也是圆环形的.
故选A.
4.
【答案】
B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都是2kg,棉花和木头质量是相等的,A错误.
B.将一铁块加热后压扁了,铁的形状变了,其质量不变,B正确.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其质量不变,C错误.
D.宇航员将一块矿石从月球带回地球上,矿石的位置变了,其质量不变,D错误.
故选B.
5.
【答案】
C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3)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
(4)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B错误;C.将沸点为12.3∘C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的特点,故C正确;D.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气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
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由题知,OP是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一条反射光线,所以入射光线应在法线右侧的水中,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相等(均为60∘);折射光线应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上分析可知,B图正确.
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
C.图中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故C错误;
D.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D错误.
故选:B.
7.
【答案】
C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
解: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距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漫反射
光的反射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笔变弯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C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B.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C,低于水银的凝固点−39∘C,故AB不符合要求;
D.有的地区气温超过40∘C,故D不符合题意;
C.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C,最低也不会低于−117∘C,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
不会沸腾变成气态,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答案】
B
【考点】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
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
【解答】
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
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
故选:B.
二、填空题
【答案】
③,④,内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
成的小冰晶.
【解答】
解: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过程,属于汽化现象;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
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液
态水凝固形成的;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屋
内较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答案】
4.7,0.94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ρ=m
V
得:m=ρV,
一桶花生油的质量:m
油=ρ
油
V
油
=0.94×103kg/m3×5×10−3m3=4.7kg,
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虽然剩余的花生油的质量和体积都变成了原来的一半,但它们的比值仍然不变),所以当这桶花生油用去一半后,剩下花生油的密度为0.94×103kg/m3即
0.94g/cm3.
三、实验题
【答案】
(1)沿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解析】
(1)先分析介质的均匀程度,然后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行分析;
(2)根据温度不同会使空气密度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即燃烧的酒精,其上方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改变而
改变;
(3)根据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看到的像也不是固定位置.
【解答】
解:(1)该步骤说明光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点燃浅盘,酒精燃烧,其酒精周围的温度则不同,故燃烧的酒精上方的空气不再均匀,因此点燃浅盘
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
(3)因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像的位置不再固定,故墙面上的光点
在晃动.
【答案】
(1)CBDE
(2)表中的数据如解答所示.
【考点】
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
测固体的密度用到的器材是天平和量筒,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
将物理量和数据记录在表中,用公式ρ=m
V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解答】
解:(1)测定矿石密度的实验,先调节好天平,用其测出矿石的质量m,再在量筒中倒入适量(适量的含义
是:没放入矿石前水的液面超过最小刻度值,放入矿石后液面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水,读出体积为V1,再
将矿石没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液面刻度为V2,矿石的体积V
矿
=V2−V1,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
V
,求出矿
石的密度,
即:ρ
矿
=m
V2−V1
=28g
25cm3−15cm3
=2.8g/cm3=2.8×103kg/m3,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BDE.
(2)在试验中用到的物理量是:矿石的质量m,适量水的体积V1,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矿石的体积,矿石
的密度.
已知矿石的质量m=28g;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V1=15cm3;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25cm3;矿石的体积为
10cm3,计算出矿石的密度是:ρ
矿
=2.8×103kg/m3,填入表中如下:
四、解答题
【答案】
(1)桶的容积是0.02m3;
(2)当冰全部融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2kg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冰的质量为:m
冰
=m
总
−m
桶
=22−4kg=18kg,
则桶的容积为V=
m
冰
ρ
冰
=18
0.9×103
m3=0.02m3;
(2)冰熔化所得水的质量为m
冰水
=18kg,
当桶内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m=ρ
水
V=1.0×103×2×10−2kg=20kg,
则需要向桶内倒人水的质量为m
倒
=m−m
冰水
=20kg−18kg=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