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使命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介绍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cd6bab402d276a201292e1e.png)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是指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是指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即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模式。
欧元区的国家属于这个模式的范畴。
“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别,可以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三个方面分析。
从宏观经济看,美国赋税水平低,欧洲赋税水平高(两者的税收收入大约各占GNP 的30%和40%);从中观经济看,两种模式对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美国企业主要是金融市场融资(约占80%),欧洲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约占60%—65%);从微观经济看,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同,美国是股东领导企业,欧洲则是合作管理制。
“新美国模式”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所倡导放弃管制、削弱国家作用的所谓“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原则,“莱茵模式”则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产物,德国奉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莱茵模式”的典型。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该模式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
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模式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受到了政治家和学者们的大力推崇。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华盛顿共识”,实质就是在推广这一发展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更是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教材,没想到的是,学生尚未毕业,老师出了问题。
在次贷危机滋生、演变和爆发的整个过程里,处处可以看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影子。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金融自由化速度开始加快,严格遵守多年的清规戒律纷纷被打破,政府对于金融部门的控制更多转向了推动金融发展,金融企业利润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最高峰时达40%。
利润激增更加刺激了华尔街大佬们的野心,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充斥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利润的更快增长。
金融行业的超常规发展不但冲昏了从业者的头脑,也蒙住了监管者的眼睛。
盎格鲁撒克逊灭绝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灭绝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aefc93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0.png)
我将“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简要称之为“有色人种消除计划”。
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看这个计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在共济会的主导下,以生物战、基因战、金融战辅以核战崩溃世界秩序后,最终达到消灭全球90%垃圾人口,维持5亿人口的‘新世界’。
”
正如其名一般,这个计划中所谓的“5亿人口”,仅限于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犹太人以及部分其他种族的社会精英,而全世界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犹太人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就是英美国,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灭绝人口一栏中,特别对中国人划了重点。
据传,这个计划是1995年旧金山费尔蒙特会议宗旨的扩展产物,并在2005年的伦敦共济会高级成员秘密会议上,就已经确定了发动国际金融战争的计划。
最终在2011年,由一名共济会内部成员泄露出来,据知情人士透露,整个计划内容长达11页之多。
而在这个计划后面还隐藏着一个组织——共济会,这个囊括了达芬奇、孟德斯鸠、伏尔泰、华盛顿等历史名人的庞大组织,就像一双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巨手,神不知鬼不觉般操盘者诸多历史轨迹。
光就这个计划和共济会的内容,我们可以连着讲上三天三夜,前面说过,今天是浅谈,在此就不多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内容,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_VS_“莱茵模式”(德法模式,_又称大陆模式)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_VS_“莱茵模式”(德法模式,_又称大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5f63f80d4d8d15abe234ef0.png)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VS“莱茵模式”(德法模式,又称大陆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自然以英美,尤其以美国为标本。
盎格鲁-撒克逊族人是日耳曼的一支,北欧海盗的后裔。
给英国带去了日耳曼习惯法,使之在“三R运动”(文艺复兴、罗马法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一直避免受到罗马法复兴的冲击,因而形成了与欧陆迥异的文化传统。
大英帝国海外扩张,盎格鲁-撒克逊族人的后裔也以他们的模式统治了世界其他地区如美国,澳洲。
直到今天,习惯上仍然把美国的主流社会称为“W ASP”,意为白种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这个链接可以了解更具体,其实,anglo-saxons文化对于现代英美人就像先秦文化对现代中国人一样;是文化传统的源头。
/history/ancient/anglo_saxons/)。
莱茵模式,以德国为首,北自瑞典、下到意大利,莱茵河流经的国家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大都囊括;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挪威,丹麦,芬兰)。
欧元区的国家属于这个模式的范畴。
另外加一个体外受孕的杰出代表日本。
A.从历史文化看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别,不放在整个西方历史文化中是看不分明的。
两种模式区分之大,超过国共两党的歧见。
1).归结到哲学上讲,德法的启蒙精神重先验,重建构理性,因而浪漫、激进,立法要编法典,哲学要成体系,革命也要上断头台。
黑格尔集其大成;苏格兰的启蒙精神重经验、好怀疑,重演绎理性,反感暴力,任运自在,而略显保守。
如休谟、马赫。
2).以社会契约论为例,“莱茵模式”多重卢梭,强调在个人让渡出权利之后,对国家的绝对服从。
因为那是“公意”,服从它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
这种论调与黑格尔一样,强调国家和主权者的神圣至上和不可分割;强调那伟大的立法者。
持这种信念的人对于绝对真理的地理位置都毫不怀疑,把自己当作精神界最优秀的特种部队和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所以时下多以为卢梭是大革命和乌托邦的思想源头,是暴力运动走向极权的渊薮。
中国不怕美国的真正原因
![中国不怕美国的真正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f04d6d3bb4cf7ec4afed04a.png)
针对中国和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美国强化了在亚洲的军事同盟和武力威胁。近日美澳签署军事协定,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它的矛头都是直指中国的”。
同时美国更是加剧插手中国南海问题,制造军事冲突和地区对抗的热点,以及之前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悍然开进黄海,以及之前更早的台海紧张局势,都在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过是强化的“美国威胁”恶性刺激的结果。
从这一点上说,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战争的策动者。
二、失败资本主义企图用武力维持世界霸主地位。自苏联解体后,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美国是世界警察,是世界的领导者,随着俄罗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对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挑战,中国威胁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占有一席之地。美国世纪已经终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国的世纪,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资本主义的失败再也无法掩盖了,但是统治者决不会心甘情愿面对失败的结局,必然会将他们的阴谋付诸实施。和平竞争失败了,就动用军事力量,以此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炮舰政策”,在朝鲜战场,在越南战场,中国曾迎头痛击美国对东亚的“炮舰政策”和对华威胁,才争取到今天的和平共处。中国不怕美国的原因在于,中国本身就是个庞然大物,财力雄厚,军力强劲,内部团结,让美国无从下手。
中国声称真诚地欢迎美国珍惜惨痛的历史教训换来的和平共处和互利局面。
借口是反恐,政府首脑独裁,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制造核武器等。
目的就是要先征服、后利用,征服是为了利用,为其建立单一世界打开缺口。
二、征服巴基斯坦,利用印度,侵略中国西藏、新疆;威逼利诱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在中国沿海和周边挑衅中国领海领土主权,牵制中国,瓜分中国,将世界人口减少50%。
。找借口发动战争是美国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不发动战争,总统就必须下台。战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动机,鲜血是资本的增肥剂
美国为什么要挑起第四次世界大战
![美国为什么要挑起第四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64cef66e7e21af45b307a895.png)
美国为什么要挑起第四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世界统治精英集团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第四次世界大战呢?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和现状以及资本世界统治精英集团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决定的。
一、晚期资本主义无法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
被资本统治精英吹嘘的最好的、最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不能摆脱经济危机,每隔一个时期经济危机就会爆发一次,像幽灵一样驱赶不走;近年来又爆发了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社会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每当危机发生时,统治者惯用的手段就是发动战争,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既卖军火,又掠夺资源,大发战争财,以此度过危机,实现经济复苏。
从这一点上说,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战争的策动者。
二、失败资本主义企图用武力维持世界霸主地位。
自苏联解体后,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美国是世界警察,是世界的领导者,随着俄罗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对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挑战,中国威胁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世纪已经终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国的世纪,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
资本主义的失败再也无法掩盖了,但是统治者决不会心甘情愿面对失败的结局,必然会将他们的阴谋付诸实施。
和平竞争失败了,就动用军事力量,以此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从这一点上说,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破坏者。
三、军事资本主义只有依靠战争才能生存。
资本主义社会早已军事化。
美国经济主要是由军事—工业复合体支撑的,不打仗就没有军品消费,就无法拉动军工经济发展,大财团就不能增加利润,美国的GDP就减少了增长率。
即使是浸透鲜血的利润,对于大财团来说也是干净的。
这些大财团恰恰是美国统治者的后台老板,是美国的真正领导者。
找借口发动战争是美国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不发动战争,总统就必须下台。
战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动机,鲜血是资本的增肥剂。
四、权力资本主义摆不脱战争冲动。
在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权力民主,没有人民民主。
资本也是权力,民主是极少数人的统治待遇。
《世界古代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世界古代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https://img.taocdn.com/s3/m/4a50615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c.png)
《世界古代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的本意就是盎格鲁(Anglos)和撒克逊(Saxons)两个民族结合的民族,是一个集合用语,通常用来形容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语言、种族上相近的民族。
盎格鲁人(Angles)来自丹麦(日德兰)半岛南部和邻近地区的日耳曼人。
撒克逊人(Saxons),丹麦古代移民,属日耳曼人,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以及被德国占领的原丹麦地区。
公元五世纪——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两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颠岛,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两部落才融合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通过征服、同化,盎格鲁·撒克逊人与大不列颠岛的“土著人”(凯尔特人),再加上后来移民的“丹人”、“诺曼人”经长时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义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苏格兰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按英国早期历史学家比德(673—735年)的划分,他们来自三个不同部落:由丹麦半岛盎格恩(Angeln)来的盎格鲁人(Angles),由易北河下游来的萨克逊人和由丹麦日德兰半岛来的朱特人(Jutes)。
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不列颠的征服开始于449年,遇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
公元500年,凯尔特人赢得巴顿山战役的胜利,半传奇式的亚瑟王就是率领凯尔特不列颠人抵御入侵的民族英雄。
在整个中世纪,围绕着亚瑟王形成了亚瑟王的宫殿、魔剑、圆桌骑士等等传奇。
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不列颠以后,相继建立10来个小王国,经过合并剩下7个:3个撒克逊人王国——威撒克斯、苏撒克斯、埃撒克斯;3个盎格鲁人王国——东盎格利亚、诺森布里、麦西亚;1个朱特人王国叫肯特。
英国史上称这七个王国并存的局面为“七国时代”(600—870年)。
一、肯特该王国大约在公元5世纪中叶由入侵英格兰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
关于该王国的建立,历史学家至今争论不休,按照传统说法,公元449年朱特人在其部落首领亨格斯和霍萨两兄弟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登陆,他们是受当地不列颠人的邀请,前来帮助当地人抵抗北方皮克特人的侵略的。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eae64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d.png)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指公元5世纪至11世纪初在英国和爱尔兰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殖民和扩张活动。
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占据了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并对当地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早是由日耳曼半岛(今德国和丹麦地区)迁徙至不列颠群岛的。
在他们的迁徙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的凯尔特人和罗马人发生了冲突,最终占据了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入侵时期。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对不列颠群岛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带来了新的语言、宗教和社会制度,逐渐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的凯尔特人和罗马人产生了文化融合和冲突,形成了英格兰的独特文化传统。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标志着英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结束了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开启了英国中世纪的历史。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英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英国本土,还对整个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化传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大陆,对欧洲中世纪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殖民和扩张活动,也为欧洲大陆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变革。
总的来说,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不列颠群岛和整个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标志着英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开启了英国中世纪的历史。
同时,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传播,也为整个欧洲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变革。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英国本土,还对整个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欧洲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21f21f2da38376baf1faebb.png)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共济会预谋消灭世界多余的55亿人口,首当其冲是中国人这个发言将会跟以往的稍为不同,因为我将要透过它来做些解释和评论。
这个视频是基于不久以前,一位重要证人的音频采访。
他向我们前来,并汇报了他的故事...... 大概几个星期前吧。
和大多数证人一样,这位证人也希望能够保持匿名,但他已经同意我们抄录这个音频。
所以我们有了这篇文稿[盎格鲁·撒克逊计划证人的音频采访],而这个音频将会和这个视频同步发布出去。
这是因为在你细想我的讲话内容同时,你也得阅读这篇采访文稿。
这点很重要。
当我们逐步了解这个故事,你将会充分明白得到这些信息之所以那么重要的原因:掌握全面资讯,看清大局。
他是个英国人,并为英国军方工作多年。
退伍以后,他任职于伦敦市政厅。
他在市政厅内的职位相当高、相当受人敬重。
对于那些不了解伦敦而又正在收看这个视频的人们:伦敦是个飞地(译者注:enclave; 具有不同文化的的领土),它的心脏地带就像是个金融飞地。
有些人认为它几乎有点像梵蒂冈。
它很古老,而且历史悠久。
不仅英国,它也很有可能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
很多研究者认为伦敦这个城市很有可能正操纵着美国的金融系统。
他们控制着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以及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他们掌控着一大堆事情。
这里就有如金融世界的中枢神经。
而这个中枢的幕后正由共济会掌控着,历史悠久而又传统的共济会。
我们的证人参与了不少共济会高层会议,而其中很多会议都很有趣。
会议都按照伦着敦市政厅的规定定期召开————与会者会就金融事务等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在2005年6月,他又出席了另外一个例会。
他本以为这会议将一如以往,但是有些事情却显得有点不寻常————当他一到会,他就意识到这一点。
事实上,在我们的访谈[盎格鲁·撒克逊计划:证人的音频采访记],中,你就会听到他说,他觉得他是基于巧合才参与了那场会议。
美国外交论文:“天赋使命”观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美国外交论文:“天赋使命”观对美国外交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49516343169a4517723a3ec.png)
美国外交论文:“天赋使命”观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天赋使命”观发源于1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的宿命论思想,其基本含义是:美国受上帝委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它在美国文化中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成为美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使命”观不仅对美国领导人以及政治家们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并促使了美国积极向外扩张,成为表现在美国对外关系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天赋使命;政治决策;对外扩张一、引言“天赋使命”观是美国外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美国外交的重要因素。
它发源于1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的宿命论思想,其基本含义是:美国受上帝委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许多美国人都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人有责任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
这一观念在美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当中根深蒂固。
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巴尼特说,使命观、民族优越性就是美国人的宗教。
另一名美国学者波恩斯则说,“‘天赋使命’的观念像一根金钱贯穿了美国历史,并深入美国人的文化认同之中,成为美国人把自己同其他国家区别开的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促进了美国人民族意识的产生,并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强化,成为美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天赋使命”观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成为表现在美国对外关系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美国人“天赋使命”观的根源“天赋使命”起源于1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的宿命论思想。
随着第一批欧洲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固存于他们思想中的宿命论便与开拓一个新世界的“神圣计划”结合起来,播下了美国“天赋使命”观的最早种子。
其基本含义是:美国作为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受上帝委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并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0bb7c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f.png)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指在中世纪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在英格兰地区的一系
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
这一计划的实施,对英格兰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使得英格兰地区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
在
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各级官员的任命和管理制度,以及税收和财政管理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英格兰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英格兰地区的经济繁荣。
在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和商业改革,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贸易发展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英格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也对英格兰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等,逐渐打破了封建时代的束缚,促进了社会的向上流动和社会阶层的融合。
这些改革举措,为英格兰的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举措,为英格兰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不仅对英格兰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不断推进政治、
经济和社会改革,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盎格鲁 - 撒克逊价值观
![盎格鲁 - 撒克逊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e56482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4.png)
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
,向读者介绍什么是盎格鲁 - 撒克逊价值观
盎格鲁 - 撒克逊价值观是一种具有历史悠久的价值观,起源于古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它的核心思想有许多:以自然为导向,以洞察力和智慧思考,以责任感和谦虚履行职责,
以家庭优先和在困境中重新发现爱,以及以财富分享而不是私有财产。
在萨克逊文化中,
家庭、婚姻、节日和宗教等均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经常相互支持、帮助和尊重。
萨克逊文化的重要核心值被称为“历史坚守”,它主张尊重宗教,人类前辈和自然界。
萨克
逊价值观认为所有成员都应当尊重重大事件,让所有成员在社区中享受自然礼仪。
它还注重节俭精神,认为不应滥用自然资源,要从中获取利益而不是资源的耗竭。
同时,萨克逊
价值观鼓励对洛夫侠义、正义与尊严的维护等正面价值观。
此外,萨克逊价值观也强调了“公平和公正”的法律,每个人的责任,以及社会的平等和自由。
在萨克逊文化中,专注于“生活之路”和朋友信任,把握社会秩序,也注重健康生活、
文化传承和艺术。
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是一种精心构建的价值观,强调接纳变化、推崇超越一般范围的价
值观。
它最初是为了促进家庭的团结和社区的友谊,但也被用来作为力量和价值观的基础,帮助我们实现自由、和平与正义。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名词解释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6db38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c.png)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名词解释盎格鲁撒克逊学派是英国现代历史学派的创始派,也被称为英国社会历史学派。
该学派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主要由塞尔日·格罗纳斯(C. R. S. Harris) 和伊娃·巴比特 (E. A. W. Bartlett) 发展而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释英国历史,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理论,以重新审视英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一些关键概念。
第一个关键概念是“盎格鲁撒克逊传统”(Anglo-Saxon tradition)。
该概念主要指的是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它强调了制度、法律和价值观的连续性,并认为这种传统对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主要特征包括个人自由、平等、权利保护、法治和议会制度。
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在英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英国民主和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关键概念是“土地制度”(land system)。
该概念指的是英国土地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认为,英国的土地制度是英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他们通过研究土地产权、土地使用和农业生产等因素,揭示了土地制度对英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不同的土地制度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
第三个关键概念是“社区和社会结构”(community and social structure)。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强调社区和社会结构在英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他们研究了社会阶层、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揭示了社区和社会结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认为,社区和社会结构是英国历史中的重要动力,塑造了个人身份、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第四个关键概念是“城市和工业化”(cities and industrialization)。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关注城市和工业化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他们研究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变革以及工业化对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20d5937a32d7375a417802b.png)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证人采访实录2010年2月采访开始比尔·瑞恩(B): 我很感谢你带来这些东西,我一看到你的书面汇报就立刻清楚了,你有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信息需要和大家分享。
我们我们卡米洛特工程的工作就是帮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他们有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能够理解你所说的内容以及重要性。
然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上综合他们所知道的相关信息(统一分析),使我们大家看地更透彻。
作为一个开场介绍,我想你能不能大概讲一下你想要说的内容,关于你的背景啦,过去啦...大概讲一下你觉得可以告诉我们的就行,比如你今天要讲的这些内容你是作为一个什么身份的人得到的。
证人(W): 好的。
那些东西我已经和你说过了。
我觉得这到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觉得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互联网上得到相关信息了。
如果说我说的这些内容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我的信息都是第一手信息,并且我把它传给了你,你继续传播好让更多的人了解。
我想这就是我的初衷。
我在军队里待了很长时间,在伦敦市也有一个比较高的职位。
在以上两个部门里,我对一些被秘密计划的,使一个团体里的人受益的事件很了解。
我不能说那些事件是基于整个国家或者整个社会考虑的,因为根本就不是-- 那些事件是和一个只在乎他们自己利益的团体相关的,而且他们迫使了一系列事件发生。
事后看现在,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他们一直努力在做的都相当成功。
而且我觉得,就我所知道的事情来说,他们的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我要描述的时间表有点... 真的是一个恰当的标题,因为一个时间表肯定是开始于某处然后结束于某处--这些人对这个开始和结束都了解地很。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目前人人都在讨论的这些问题。
我非常清楚这一点。
但我带来的信息估计就像在骨头上增添一点肉(提供些更多的实质性的材料),让其他人自己可以去思索。
至于它的真实性,我只能告诉你,我要告诉你的是真实的,尽管许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一种看法。
他们这么想我也很高兴,但这的确是我的经历,并且是我要分享的经历。
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中世纪英国的创造者
![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中世纪英国的创造者](https://img.taocdn.com/s3/m/f6da413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1.png)
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中世纪英国的创造者英国人的名字来源于盎格鲁人,他们和撒克逊人一起,在公元5世纪早期到中期入侵,罗马帝国在野蛮人入侵的重压下开始*** ,并从岛上撤退.盎格鲁-撒克逊起源于德国北部.他们统治英国直到11世纪,征服者威廉统治下的诺曼人来到英国,其他人也在罗马人离开后来到英国,包括丹麦的黄麻人和后来的维京人.黄麻也是日耳曼人.但正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和日耳曼语言塑造了英国几个世纪.他们把挪威的宗教换成了基督教,凯尔特人在罗马人到来之前就统治了英国,他们向北进入苏格兰,向西进入爱尔兰,因为侵略者点燃了不列颠南部的火炬,显然奴役了不列颠人,可敬的贝德,一位8世纪的神职历史学家,他写道,英国统治者沃蒂根邀请了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帮助保卫自己的领土,抵御从苏格兰入侵的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不过,在一次会议上,这些外国人拔出刀刺死了英国人.然后他们接管了.他们放过了成为撒克逊人傀儡的沃蒂根(Vortigern),细节来自兰贝思宫图书馆(Lambeth Palace Library)MS 6 folio 43v,描绘了《不列颠历史》(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约1136年)中的一段插曲.上图中,沃蒂根站在一个池塘边上,两条龙出现了,一条是红色的,一条是白色的,它们在他面前战斗.考古学家认为,第一批来自欧洲大陆的日耳曼移民大约有410人.撒克逊人继续定居埃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苏塞克斯.安格斯人定居在东安格利亚、中安格利亚、梅西亚和诺森布里亚.黄麻树在肯特定居下来.盎格鲁撒克逊人后期的种族构成包括其他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后来的维京人和丹麦掠夺者、盎格鲁撒克逊人社会和服装,公元500-1000年(公共领域),盎格鲁撒克逊人一词被用来区分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个词仍然指的是从罗马占领结束到1066年诺曼征服开始的英国历史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直到9世纪才统一起来,然而,当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将英格兰大部分地区统一在一个统治之下.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统治被北卡罗来纳大学(Cnut)统治下的丹麦人所中断,他们从1016年开始统治了26年.不久之后,诺曼人开始征服,而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他们的许多王国,特别是更早的时候,讲不同的日耳曼方言,他们发展了一个丰富的文学传统,包括贝奥武夫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一个时代的历史.语言或方言不断演变,后来被称为古英语,这对于一个不熟悉古语言的现代英语使用者来说是不可理解的,贝奥武夫手稿的第一页,开头是HƿtƿGārde/na ingēar dagumāod愤世嫉俗/þrym ge frunon……”听!我们从前的矛丹麦人听说过民间国王的荣耀……(公共领域),盎格鲁撒克逊的社会划分包括皇室、国王的副手或伊洛多门、主教和塔恩.萨纳人被等同于更现代的绅士一词,贝奥武夫的一段话说明了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对他们的萨纳人或男人的慷慨:“然后保护者或伯爵,在战斗中的强大国王,命令他们带上赫雷特的剑,带上黄金……并给了他七千方土地,一所房子和王位…,一个国王和他的威坦(皇家议会)的形象-来自11世纪的英国六边形.(公共领域),国王们被期望在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他们把战利品分给他们的国王,不用说,这有助于保持士兵的忠诚.贝德把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描述为德国最好战、最有权势的民族之一,下层阶级包括自由的首席执行官,他们拥有一些土地并在其中工作.下面是神职人员或奴隶.历史学家A.D.Innes断定英国人奴隶和没有消灭,全景重建的7世纪西斯托盎格鲁撒克逊村,2012年夏天.(Sa3.0版《午夜蓝猫头鹰》/CC),盎格鲁撒克逊最后的异教国王之一是彭达,他在626年至655年间统治着梅西亚.他征服了诺森布里亚,并将国王奥斯瓦尔德的遗体献给了挪威全父神沃登.不久之后,教皇格雷戈里派圣奥古斯丁将盎格鲁撒克逊人从异教改为基督教.在奥古斯丁承诺基督教的上帝会使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战争中取得成功后,其他传教士被派去了.但最终盎格鲁撒克逊人成为如此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在大陆皈依了他们的亲属,11世纪的海象象牙十字架圣骨箱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历史学家马丁·沃尔(Martin Wall)曾说,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不仅是一个野蛮、暴力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复杂、多样和复杂的社会,非常像今天的英国,作者马克·米勒(Mark Miller),上图:盎格鲁-撒克逊头盔(Anglo-Saxon Helmet)、萨顿·胡(Sutton Hoo)、萨福克(Suffolk).一个复制品的头盔重建从碎片发现的土墩1在1949年.资料来源:Chris Eccles/CC作者ND 2.0,马克是一位古代作家.他拥有新闻文学学士学位,曾任报刊作家和文案编辑,长期对人类学、神话学和古代历史感兴趣.他的爱好是写作和绘画.。
可操作的自由:“盎格鲁-撒克逊”圈的生活方式
![可操作的自由:“盎格鲁-撒克逊”圈的生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8cf862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2.png)
可操作的自由:“盎格鲁-撒克逊”圈的生活方式我非常喜欢《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尤其前三部。
在《加勒比海盗》的世界里,无边无际的海洋意味着新奇、冒险和财富,更重要的是自由,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由。
杰克船长们一旦登上自己的海盗船,便可尽情挥洒自己的激情和才智,竭尽全力地追寻刺激和财富。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各势力间所维持的微妙平衡,使得自由的航行和贸易成为可能。
不讲诚信的人固然存在,然而即便是在海盗之间,长期的收益也在鼓励着稳固的契约精神。
另外,政府军作为海上最有实力的存在,似乎总是担负着维持海上秩序的责任。
但是有一天,政府军的代理人东印度公司,掌控了整片海域最强大的战船-戴维·琼斯的“飞翔的荷兰人号”快船,以及琼斯所豢养的巨型海怪。
微妙的平衡就此打破,东印度公司如虎添翼,成为海上巨无霸,以“秩序”的名义垄断航行收益,四处捕杀海盗。
海上的自由岌岌可危,连未成年的孩子都被送上了绞刑架……这部电影产自美国,但杰克船长的自嘲和无处不在的冷幽默,都带着强烈的英伦风。
其实,我们还可以借用托克维尔那句名言:美国人是自治的英国人。
因此,我们似乎完全有理由说-这是一部纯正的英国电影,它饱含着英国人的政治观念。
自接受英国统治以来,帝国殖民地的人们几乎都在分享着一种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的生活方式。
丘吉尔将这种生活方式简单归纳为三大要素-个人自由、法治原则、代议制政府。
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信奉:个人自由(生命权、财产权、安全感等)的价值高于其他一切存在,尤其是所谓“国家”或“集体”;政府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威胁,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蜕变为吃人的怪兽;刻板的法治原则,远胜于“权宜之计”的人治模式。
美国人为了捍卫自己的财产权,不惜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武装反抗英国。
取得独立之后,美国国父们却继承了一整套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
1775年,杰斐逊在一本小册子里宣称,美国人将“遵守从1688年光荣革命之前到当时的辉格党人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制定法律的人必须直接从选票箱中产生并对之负责;行政部门受立法机关制约;没有公众同意且法律授权,不得征税;人人免于任意处罚,个人财产不得充公;决策的制定必须尽可能为受此影响的民众考虑;权力必须分散;没有人,甚至包括国王,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财产安全受保障;争议必须由独立的地方法官裁决;保护言论、宗教、集会自由……长期以来,由于英语国家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的表现,这种例外(也是历史事实)的原因时常被粗暴地归结为基督新教、英语语法,甚至是白人种族的优势。
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https://img.taocdn.com/s3/m/c4dfa54de518964bcf847c3b.png)
盎格鲁-撒克逊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此条目或章节需要精通或熟悉本主题的专家参与编辑。
请协助邀请适合的人士,或自行改善这篇条目。
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讨论页。
关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其他意思,详见“盎格鲁-撒克逊”。
在萨顿胡(Sutton Hoo)发现的约625年的著名头盔,可能属于东盎格利亚的雷德沃尔德。
在罗马头盔的设计基础上(一个称作“星形盔”(spangenhelm)的普遍样式),其上的装饰类似在老奥普撒拉(Old Uppsala)发现的同时代苏格兰头盔(大英博物馆馆藏)。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是一个集合用语,通常用来形容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语言、种族上相近的民族。
[1]他们使用非常相近的日耳曼方言,被毕德认为是三个强大的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区的撒克逊人(Saxons)的后裔。
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Angeln,毕德描述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不列颠,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
[2]地名显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经来到:弗里斯兰人(Frisians)在弗兰斯汉(Fresham)、弗瑞斯顿(Freston)和弗理斯顿(Friston);佛兰芒人(Flemings)在佛兰普顿(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Swabians)在士瓦弗汉(Swaffham);或许法兰克人(Franks)在法兰克顿(Frankton)和法兰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麦西亚国王奥发(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755年-759年在位)与他的继承者之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数个王国陆续建立。
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统治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形成英格兰。
目录[隐藏]1语源2盎格鲁-撒克逊历史2.1起源(西元400年-600年)2.2七大王国时期(600年-800年)2.3维京时期(800年-1066年)[编辑]语源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出自阿佛列大帝时代的拉丁文件。
1盎格鲁-撒克逊
![1盎格鲁-撒克逊](https://img.taocdn.com/s3/m/3296b51e52d380eb63946d0c.png)
现在大部分英国人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 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 公元五世纪——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两部都有人群南渡北 海移民大不列颠岛,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两部落才融合为盎 格鲁· 撒克逊人。 通过征服、同化,盎格鲁· 撒克逊人与大不列颠岛的“土著人” (凯尔特人),再加上后来移民的“丹人”、“诺曼人”经长 时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义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苏格兰人)。 但从二战时看,盎格鲁· 撒克逊人与日耳曼人已经疏远,反倒和 英伦的原住民(土著凯尔特人)融为一体。
盎格鲁-撒克逊 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的本意就是盎格 鲁(Angles) 和撒克逊 (Saxons)两个民族结合 的民族,是一个集合用语, 通常用来形容五世纪初到 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 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 地区,在语言、种族上相 近的民族。
1.人类学上指不列颠祖先的分类:盎格鲁-撒克逊 族(Anglo-Saxon),盎格鲁(Angles) 和撒克 逊(Saxons)两个民族结合的民族(大部分英国 人和美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 2.语言学上指一种英语的分类: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语(Old English或Anglo-Saxon),指从 450年到1150年间的英语 3.地理/历史: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盎格鲁-撒克 逊时代,指五世纪中期,凯尔特(英文Celtic,拉 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又译:克尔 特)的不列颠被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所替代, 盎格鲁人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英格兰”一 词的由来)
随着罗马军队的撤出蛮族人对罗马化不列颠的侵扰越来越频繁公元410年时自顾不暇的罗马帝国拒绝援助罗马化不列颠公元410年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alaric攻陷罗马罗马官员也接着离开了不列颠于是在5世纪下半叶日耳曼部落纷纷涌进了不列颠它们分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自今德国西北部和荷兰以及朱特人jute来自日德兰半岛jutland
盎格鲁撒克逊人:发明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现代化
![盎格鲁撒克逊人:发明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bef7f1d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e.png)
盎格鲁撒克逊人:发明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现代化盎格鲁撒克逊人:发明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现代化2022-03-07 14:57·一東当今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并由此组成了200多个国家。
有些民族对这个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引领人类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
中华民族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延绵五千年未断绝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仍然活着的古文明。
她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在古代给人类贡献了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诸多发明创造,为近代工业文明的诞生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领先世界。
只是在近代沉沦了百多年,而今东山再起,有望引领人类进入新纪元。
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的英国则在18世纪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引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并诞生了牛顿、瓦特、法拉第等科学家,做出了众多发明创造,奠定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同样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的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取代英国,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世界,引领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与信息化社会。
一、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日耳曼民族的一个分支在大不列颠岛繁衍发展,最终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而这一支也成为了后来大英帝国的主体民族。
最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就是五眼联盟国家:美英加澳新。
很多人会问为何会有英语民族这种说法。
其实,所谓民族划分的手段,中国习惯按血统,但欧洲经常按文化和语言作为区分。
“日耳曼”一词在古罗马时期是意思就是蛮族。
古代的维京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
日耳曼人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
随着西罗马的灭亡,古日耳曼蛮族逐渐演化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
维京人就是北日耳曼人,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
西日耳曼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王权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王权](https://img.taocdn.com/s3/m/f309a8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e.png)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王权摘要:回顾英国早期历史,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政治制度不仅迎来了新发展,还伴随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在这一时期萌发。
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有两点,一是古罗马的庇护制,二是日耳曼的亲兵制传统。
罗马因素随着撤军逐渐削弱。
在日耳曼人不断征战的过程中,征服者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是不列颠国家产生和统一国家形成的时期,君主位于阶级社会的顶端、王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在武力基础上建立的王权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
成文法的颁布和宗教的崛起进一步制约了王权。
贤人会议会议在这一时期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盎格鲁撒克逊,王权制约,贤人会议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国家政权是由异族入侵引发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使之绕过了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迈进了封建主义时代。
蛮族入侵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秩序,还带了活力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的南移,外来势力入侵中原,相互之间混战不断带来了动荡。
于此同时,“北朝异族政权的特殊政治结相,进而又为帝国体制的复兴提供了更大动力”。
[1]这个说法多少会使人联想起陈寅恪先生那句颇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历史论断:“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先生则是从“活力”意义上重视北方人群加入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回顾英国早期历史,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政治制度不仅迎来了新发展,还伴随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大不列颠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但它首次载入史册是在公元前55和54年,凯撒率军来劫掠奴隶和财富。
公元5世纪初,罗马本土发生内乱,帝国濒临崩溃,罗马撤军。
匈奴人东进而引起的民族大迁徙。
随着日耳曼人的大迁移和定居,西欧这大片的土地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蛮族国家,对大不列颠乃至整个欧洲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随着罗马人退回欧洲大陆,日耳曼人很快填补了权力真空。
5世纪中叶 3个日耳曼人部落(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进入大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作品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78f6c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a.png)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作品介绍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是5至11世纪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个民族在定居不列颠后所创作的诗歌、故事和传说的总称。
它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韵文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那个时代的窗口。
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氏族社会的独特风貌。
作品的主题广泛,从庆祝丰收、春天到来、繁殖牲畜等原始的物质生活,到战争、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信仰,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这些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宗教感情,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英勇和荣誉的崇尚。
例如,《贝奥武甫》这部史诗,讲述了北欧英雄贝奥武甫和他的朋友们解救被怪物侵扰的英格兰的故事。
作品中充满了对英勇和荣誉的崇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追求荣誉的心理。
同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也展现了封建制度下的权力斗争。
例如,《劫掠英伦》这部作品,描述了朱特王赫里塞和撒克逊王埃塞尔斯坦的战争,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的权力斗争和领土争夺。
作品中对战争的描绘和对英雄的赞美,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家,如杰弗雷·乔叟、威廉·莎士比亚等。
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杰弗雷·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是一部对人性、复仇和死亡进行深刻思考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理解中世纪英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之,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作品是中世纪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宗教感情。
同时,这些作品也是研究英语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料,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极端的紧张状态将被用来作为借口和理由,在所有西方第一世界国家里进行沉重的社会和军事控制。计划已经在这个地方准备就绪。
? 在核停火期间,是有计划的生物武器的秘密释放。起初 , 这些目标针对的是中国人。我们的情报提供人令人心寒地告诉我们,"中国将感冒"(China will catch a cold)。生物战将会进一步扩散到西部。基础设施将被严重削弱。.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情报提供人并没有悲观。 他强调,像我们和许多其他的研究人员和评论员所做的一样,全球各地的意识正在迅速地觉醒,这些计划中的事件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今天他透露出来这些信息,目的就是能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密切地联合在一起工作,提高我们所有人对真正的威胁的认识。
观看此视频(视频是比尔的英文讲解),仔细聆听里面希望和鼓励的强有力信息,并且广泛地传播开去。我们打算制作多种语言的字幕-包括中文字幕。我们在此谨代表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释放人性的力量,不分种族,众生平等。 不论未来灾难是否发生-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坚信它不会发生 - 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开创我们的未来,展示我们的力量,不放弃一切机会警示世人-我们的身边已经危机重重... 为了子孙,为了地球上的生灵,我们要团结起来!
本人(比尔)与我们的情报提供人士做了一个音频采访,我们核实了这个英国人的身份和所有已知的细节。这个人,像许多我们采访过的人那样,再也不能忍受自己的良心或保守这个秘密了。
我最初的想法是发布采访资料,正如我们在过去所做的那样。但它涵盖的信息的分量太重大了- 而对我来说,它提供的缺失部分是如此重要-我已经采取步骤将信息放在视频上。看不到视频的可以看对这个情报提供人士采访的文字实录。
盎格鲁·撒克逊使命 :
第三次世界大战与
新世界的遗产继承
2010年2月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盎格鲁·撒克逊使命" 这个词指的是公元8世纪基督教的传播。 但一千年之后,这个词现在有了另一个意思,一个更加邪恶的意思
我们最近收到了一个内部人员发来的11页资料,他现场出席了2005年在伦敦举行的高级共济会成员(Senior Masons)会议,会议上讨论的内容实在令人发指。
? 这只是计划的开始。在此之后,一个充分的核交火将被触发:"真正的"战争,造成大面积破坏和生命损失。情报提供人士告诉我们,通过这些联合的计划实现使人口减少50%的计划。 他听到了会议上提出的这一数字。
这可怕的情景已经被计划了好几代了。前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为这最后的(末日)启示部分设置的 - 而同样精心策划的2008年10月的金融崩溃事件是为了加速财政资源的集权化(指精英分子把全球财政货币集中在手中)。
谁是继承地球的"正确"人选?白色人种。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项目的名称是 盎格鲁·撒克逊使命。因此,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种族灭绝计划的理由- 因此,新世界是由"我们"继承,而不是"他们"。
我们的情报提供人没有被告知如南美,非洲和亚洲的其他第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的计划。但他推测,这些国家将被允许保护自己可能也同样无法生存-或许不是。而西方的极权主义军事政府,白人和民众被设定为继承人。
我们的情报提供人士的报告是:
?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将要发生,这是已经被计划了的,它将是核武和生物武器的战争。我们的情报提供人士认为它将在未来的 18-24个月的轨道里开始。
? 计划是从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开始。伊朗或中国将被挑衅而报以核武器回应。 经过简短的核交火,将会有停火。 世界将陷入恐惧和混乱里--所有这些都被精心设计好了。
我问了情报提供人:如果有预期中的灾难,那么为什么还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他的回答,第一次让我产生了阴森可怖的感觉。
他解释说,真正的目标是成立后灾难世界。 为确保控制者想要的这一个"新世界"[注意这个词] ,浩劫发生时极权主义的控制结构必须要到位 - 以民众将接受并请求他们的借口-在正义的名义下实施戒严令。.那些被精选挑选过的到时实行军事管制的国家会让"正确"的人存活下来,并在灾后的世界里繁荣,开始下一个 11500年周期的循环。过去几代人在秘密的全球范围内所精心策划的,无非是谁将继承地球这一件事。
这是一个如此罪恶,如此种族主义,如此残忍,如此庞大的计划,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这全部都与许多评论员,研究人员和内部揭发者在过去几年里揭露出来的事情相符合。 对我个人来说,它是最清晰的画面--为何世界会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为什么秘密会被保护得那么厉害:它也许全都是关于种族优越的。第四帝国(德国法西斯)仍然健在。
好象这一切还不够,我们的情报提供人推测,所有这一切被设置来对付即将到来的"地球物理性事件"(地球磁极转换?--译者)-- 跟我们的祖先大约在11500年前经历的相类似的事件。如果这个事件发生-不一定像预期的发生在2012年,也许是在未来10年里的某个时间里-我们知道它将摧毁人类的文明,甚至超过了核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