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是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
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
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
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也愈来愈重要。
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问题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解决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工程前期应对可行性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从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要从规划的全局和远景来把握所研究的项目,以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要按照路网规划的系统性要求,突出重点,服从全局,注重形成网络所带来的规模效益。
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项目是对自然环境的最大破坏。
第二,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初步设计的依据,其研究重点之一就是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建设规模,把握好技术标准是为以后各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
第三,应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控制性。
应该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不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应注意结合自然,不破坏景区景观;尽量不穿越或接近居民稠密区,以免造成大气、噪声及水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不应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尽量不破坏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侵占自然保护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第四,设计方案,应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工作:路线方案选择应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保护费用;以敏感点为主、点线结合、保护沿线环境为目标,确定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原则;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路线平、纵线形指标,尽量减少高填、深挖,努力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程度。
其次,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施工期间由于清理表土、土石方开挖、改移河道、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
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
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
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施工前应明确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弃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
预防表层土流失。
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再次,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
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在交通噪声方面,应对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在大气污染方面,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環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在水污染方面,应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