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

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

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

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

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

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

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

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

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

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


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

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

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

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取材于施爱东《故事法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

B.启蒙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热衷,后者嫌腻。

D.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

B.文章对比了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对大团圆故事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C.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审视并探讨了大团圆式文艺作品对普通民众生活具有的意义。

D.作者认为,对于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我们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3.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3分)
A.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

(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B.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

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C.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

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
D.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

这便是说谎的文学。

(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体不同脏器之间的酸碱度存在极大差异,比如胃液呈强酸性,pH值在1.5-2之间;胰液属于强碱性,pH值可达8.8;小肠液也属于碱性,pH值在7.2-7.8之间。

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不同变化,不管其变化如何,进入血液以后,都会被分解成pH值为7.35—7.45的弱碱性,不会也不可能出现酸性体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8.5,这就意味着国家允许生活饮用水6.5~7.0的微酸性。

对正常人来说没必要刻意选择弱碱水,只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保证饮水1200毫升,照样能起到
润肠通便的作用,满足人体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至今还没发现饮用水pH值的大小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在人类300多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自来水,pH值都在6.5—8.5之间。

日本著名长寿之乡秋田县八森潭饮用水的pH值为6.39,明显是弱酸性,可是根本没有影响这里的长寿记录;美国人平均每天每人喝2瓶可乐,碳酸饮料pH值为4左右,明显是酸性饮料,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因此都成为“酸性体质”。

弱碱水通过食管首先到达胃部,pH值高达1.5—2的胃液一下子就会把它中和,并迅速使之变成“酸水”。

专家认为,现代都市人的一些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加之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缺乏体育锻炼等。

(摘编自谭敦民《弱碱水真的是健康水吗?》)材料二:
从国内标准来看,在我国发布的《饮料通则》中,将饮料分为11类。

有一类是包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类型饮用水。

“其他类型饮用水”中又包括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和其他饮用水。

显然,碱性水并不在分类中。

早在几年前,专家已经就弱碱性水能改善体质进行辟谣。

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我们体内缺失的水分,只要饮用足够的水,就能对预防慢性病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水的酸碱度,不需要关注太多。

人体对酸碱度有自身调节,不会因喝水而改变。

专家表示,碱性水不能替代药物,对于痛风或者是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碳酸氢钠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弱碱性水里碳酸氢钠的含量少之又少,每天需要喝够7~15升的量,才能勉强够一日碳酸氢钠的处方剂量。

此外,饮用水的功能是补充体内水分,对调节体质没有任何作用。

(摘编自张鑫《碱性水能“改体质”?背后藏高价生意经》)材料三: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表示,“酸碱体质论”从科学角度讲,并不成立,在真正医学的专有名词术语当中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人的身体由各个部位构成,各个部位的酸碱程度也不一样,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支持饮用碱性水就能够改变人体的pH值。

王思露表示,的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质,或是偏向会出现一些改变,比如在一些疾病的困扰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酸,但是在这些疾病状态下,单纯凭借食用碱性食物是不可能控制酸中毒的,恰恰相反,人体本身就有一个自我酸碱调节的体系,有能力将食物代谢后的酸碱物质和自身生理活动产生的酸碱物质进行自由调节。

因疾病而导致酸碱失衡,寄希望于食物饮品来改变病症的做法不可取,“食品就是食品,它跟药品不一样,它不存在任何的疗效”。

由此,王思露认为,市面上各种各样不同概念的碱性水,检测时确实是碱性,但其实是水企特意营造的概念,食用后对身体也并无好处,从营养及现代医学角度而言,不推荐消费
者过分迷恋和推崇。

相比之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经消茵杀毒的自来水在煮沸晾温后,其安全性和合理性更高。

北京安贞医院体检科副主任医师于汶在患者询问“长期喝碱性水的危害”时答复称,碱性水其实是一种理化表征和水的种类,与水本身是否经过电解处理,或是水中的物质是天然的还是添加的,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饮用水还是要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人体体质的酸碱性和饮用水的酸碱性是没有关系的。

相反,长期饮用碱性水,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甚至消化不良,长期喝碱性水也会增加肾脏排碱的负担。

(摘编自《“碱性水神话”死灰复燃喝什么水更健康?》)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世卫组织研究报告、日本八森潭长寿村饮用弱酸性水等角度说明饮用水的pH值大小与人体健康无直接关系。

B.人体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人体体内缺失的水分,而不是向人体补充所谓的酸、碱等物质,这是许多科学人士的共识。

C.材料三主要通过王思露的观点和于汶答复患者的咨询等内容说明弱碱水能改变人的体质是错误的。

D.于汶认为长期饮用碱性水会给人体造成胃肠道负担、肾脏排碱负担等,并由此得出身体正常的人不要喝碱性水的结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各脏器的酸碱度各有不同,但通过脏器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后,会使人体酸碱度发生明显变化。

B.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允许饮用水呈微酸性说明人体需要微酸性水,这也说明人不需要刻意饮用弱碱水。

C.王思露分析弱碱水不能改变人体pH值的观点,与材料一表述的人体体质特点、人体脏器酸碱度不同等观点一致。

D.王思露对比了弱碱水和把经过消菌杀毒的自来水煮沸晾温的水后,认为弱碱水对人体没有好处并且安全性也低。

6.某些水企对弱碱水能改善人的酸性体质的宣传,为何是错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7~9题。

一位绅士
[法]莫里斯·勒布朗
我从来没碰到过这样一位比较杰出的男人,一个言谈话语比较讨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既能唤起人们更多好感又能引起人们更多的不由自主的敬重的男人。

正是在从巴黎到勒阿弗尔的火车上我们认识的,我们交谈的。

谈话是非常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我完全有理由对此保留铭记不忘的回忆,他那外国人口音使他的嗓音变得有无限的诱惑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非常优美动人的。

这是一位在整个句子的词义表达中显出贵族气派的人,一个如同我极少有机会与之交往的好运动的人。

对那些最让我铭记不忘的事情,他都有着晰、正确、热情和理智的见解。

我无意中对他说起我想卖掉那二十四马力的汽车,换一辆比较快的大马力的汽车。

而当听到他说他从没玩儿过汽车时,我感到多么惊讶!
“然而这并不是我没有开车的想法。

”他补充说,“我甚至可以坦率地和您说,在巴黎时,我曾差一点就买了一辆汽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最初学车的尝试,使我感到是那么的复杂……”
“不,不,”我对他说,“哪一天请您来我家看看我的那辆汽车,我用几句话就能给您讲解清楚机械构造,您将会看到这是多么简单和方便……这可能会使您下定决心的。


“毫疑问,我是不会说不的。

火车到了勒阿弗尔,他的侍从已站在我们的车厢门口,他是同我们乘同一趟火车旅行的。

他是一位衣冠楚楚、戴副新手套、穿着一双高帮光亮的皮鞋的先生,他称他的主人为阁下。

他把手伸给他的主人,以帮助他主人下车。

我的旅行同伴从他的皮夹里掏出一张名片,把它递给我,并对我说:“好吧,咱们说定,两天后,我到蒙蒂维利耶紫杉别墅见您,行吧?您可要尽力使我信服。

离开他之后,我便看了名片:梅特谢斯基王子。

“行了,”我想,“事情也就这样木已成舟了。

我搓着手,因为实际上,如果事情定不下来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我将如何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我有过量的花费,我将输掉赛马和纸牌赌博,最后,没了青春的狂热。

如人们所说的,我便处于山穷水尽了。

现在,梅特谢斯基王子在我看来便成了救命恩人。

至于用卖掉二十四马力汽车的钱去买一辆五十马力汽车的问题,也就是我曾向人们透露的那样,就用不着去说了,我甚至一点儿都不去想它了。

我等啊等,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也过去了。

我开始有些不安了。

然而,第四天时,一辆汽车停到了紫杉别墅门前。

王子由他的侍从陪伴,从车上下来。

他显得心情非常愉快,在花园里转了一圈儿,好像一点儿也不注意花园管理不好的状况。

他倒很欣赏我的住所,这倒使我感到很为难,因为自从它被抵押出去后,我已很少光顾它了。

终于,王子说话了,声音很大:“是不是去看看汽车?”
我们去看汽车了。

一个点头的动作和一个很小的舌头啧啧声都向我表明,即使王子不知一部机器的结构,他至少知道正确评价它们的优美、精巧和匀称的比例。

“让我搞明白吧。

”过了一会儿他说。

我用尽量简单明了的词语开始讲解,然而我很快就感觉到他不明白,并且永远也不可能明白。

我使用再简单些的字眼,只给他讲些最基本的构件,还是徒劳。

他那讯问的目光对我显露出一种对最最基本的机械概念都绝对不接受的智力状态。

别无出路,他把侍从叫来:“过来,让,可能你不像我这么笨。

让和他的主人一样笨。

王子突然大笑起来。

“不,”他坚决果断地说,“你给我也帮不上任何忙。

既然如此,是否一定要搞明白?对一个好的机械师来说,这仅是一个最实际的事。

然而,至少汽车的舒适方便对他显得很重要。

他登上脚踏板,坐到司机的位置上,便显出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

“好极了,好极了,”他说,“感到很舒服,软乎乎的。

可是顶盖呢,有个顶盖吗?”
“当然有!”
我和他费了好大劲儿把顶盖按上了。

可是,还需要所有的附属装置:那些格架,那个伞桶,那些车灯。

“坐两个人不会感到互相妨碍吧?上来,坐到我旁边,让。

好极了,行动完全自由。


他检查了方向盘、刹车、操纵杆,然后问我:“那么,要开动,您说必须动这个……”还是动那个……?”
“先动这个,然后动那个。

”我回答说。

他先动了这个,然后又动了那个。

汽车开动了,转了个弯儿,在明白了一个熟练司机的灵巧要表现在哪里之后,汽车便全速开跑了,把我丢在原地发大愣。

我从此再也没见到梅特谢斯基王子,也更谈不上我的二十四马力汽车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写“我”从未遇到这样一位杰出的男人,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我们”的相识。

B.小说在叙述“我”想卖车的缘由时说辞前后矛盾,写出了“我”当时的处境与心态,使“我”的形象更为饱满。

C.小说对“王子”侍从的描写,增强了“王子”身份的真实感,同时也为后文侍从陪伴“王子”出现做了铺垫。

D.小说用轻松的笔调叙述故事,语言朴实又诙谐,在看汽车时主仆二人富有讽刺意味的对话和情态让人忍俊不禁。

8.在火车上的初次交谈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
9.欧·亨利式结尾讲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据此简要说明本篇小说的结尾安排及其效果。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宗愈字完大,举进士
..甲科,为光禄丞。

叔宿为枢密副使,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得请知杭州。

英宗问:“子弟谁可继者?”以宗愈对。

召试学士院。

神宗立,以为集贤校理。

久之,兼史馆检讨,遂同知谏院。

修内①卒盗皇城器物,宗愈言:“唐长孙无忌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校尉论当死。

今禁卒为盗,而入内都知②不能觉察,愿正其罪。

”殿帅直庐在长庆门内,久而自置隶圉。

宗愈日:“严禁旅,所以杜奸宄也。

奈何令私人得为之?万一凶黠者窜名其间,将不可悔。

请易募老卒。


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宗愈言:“御史当用学士及丞杂③论荐又须官博士员外郎令定以幕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苏颂、李大临不草制,坐绌;宗愈又争之,安石怒,出通判真州。

历提点河东刑狱、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郎中。

元估
..初,进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

时更定役法,书成,衡校募不足者,听差入等户。

宗愈言:“法责均一,若持两端,则于文有害。

是乃差法,非募法也。

请删之。


哲宗.尝问朋党之弊,对曰:“君子指小人为奸,则小人指君子为党。

君子,盖义之与比者。

陛下能择中立之士而用之,则党祸熄矣。

”明日,具《君子无党论》以进。

拜尚书右丞。

于是谏议大夫王觌论其不当,而刘安世,韩川,孙觉等合攻之,朝廷依违。

逾年,出觌润州,
而言者愈力。

乃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

召为礼部
..尚书,迁吏部,卒,年六十六。

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七卷》,有删改)〖备注〗①修内:修内司,负责维修宫内建筑的机构。

②入内都知:入内都知司,负责宫内安全事务的部门。

③杂:知杂事,官名。

唐代设置,以年老资深的御史充任,总管御史台庶务。

宋代延续,至神宗元丰改制,方去“知杂事”之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当用/学士及丞杂论荐/又须官博上员外郎/今定以籍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
B.御史当用学土及丞/杂论荐/反须官博士员外郎/今定以幕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
C.御史当用/学士及丞杂论荐/汉须官博士/员外郎/今定以幕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
D.御史当用学士及丞/杂论荐/又须官博士/员外郎今定以幕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称号,二甲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B.元佑
..,年号,指纪年的名称。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帝在位期间也可以改元。

C.宗.,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取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D.礼部
..,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接待外宾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宗愈考中进士甲科,担任光禄丞。

叔父胡宿要到地方任职时面对皇上的提问,推荐了胡宗愈,胡宗愈因此被皇帝召到学士院面试。

B.唐代长孙无忌不解佩刀进入东上阁门,校尉监察判其死罪。

胡宗愈认为今禁卒偷盗皇城器物,人内都知也应对其严加处置。

C.元初年修订役法,役法修订完成,招募不足的衙校,听差划人等户。

胡宗愈认为法贵平等,若持两种态度,则对法有害。

D.胡宗愈认为,君子指责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小人指责君子结为党羽,如果皇上能选择中立之士任用,那么党祸就可以平息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严禁旅,所以杜奸完也。

奈何令私人得为之?万一凶黠者窜名其间,将不可悔。

(2)逾年,出现润州,而言者愈力。

乃罢为资政殿学上,知陈州,徙成都府。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备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大壮,易封名,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头两句写舟行之险。

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作者处于这样的情境当中,感到惊心动魄。

B.三四句紧承上文,渲染风浪的威势。

先写风涛之迅疾,次写风涛气势之猛,“万骑千里”是心灵激荡所感;“气压江湖”,是眼前所见。

C.五六句写作者身在舟中,凝神远瞩,江岸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D.综观全诗,以写江上风涛人手,以痛感世事艰难作结。

前半写风浪的险恶,后半流露志士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壮。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丕在《短歌行》中借“其物如故,其人不存”来表达对已故魏王的哀思,李煜在《虞美人》中的“,”两句用相似的语境,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

(2)苏轼《赤壁赋》充满思想,深含理趣。

“,”两句,揭示了自然与人类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哲理。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

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和和气气了。

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的。

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的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起码无法使人完全的心平气和。

再说“柔”这个字。

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摊,没什么盘骨的模样。

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铸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

柔是褒义,柔韧、刚柔相济、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说明它和阳刚都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

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的弹性充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