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 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 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 做(的)呢?
精选课件
13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 到它就要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然而如果)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饥饿的) 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 (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 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 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说 理深刻透彻。
孟子的名言警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办法
可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
因此
贤人 这样 本性
者能勿丧耳。
丢掉 罢了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制作:昼间之花
精选课件
1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战 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孟 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 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并称。(附“四书”:《孟子》《 论语》《大学》《中庸》)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 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 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 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第一段重点字词
鱼,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喜欢,想要。 也
同时得到 放弃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大义,道义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 (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 人的本性。
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
厚禄 辨别
贫穷的人
室之华美美,妻妾之侍奉奉,所精选识课件穷乏者通感得德 激我,与通 气?欤 助, 词语12
为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通向,从前
如今
做,指 接受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这种做法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停止 这
天性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7、仁者无敌。
精选课件
4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 人民权利。
仁政学说:仁者无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 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 思想的核心。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 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超过 所以 做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厌恶
表比较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假使
求得生存的手段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求得生存
什么坏事不可以做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 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躲 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 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 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 部世界所取得的。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 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通 假字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 (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 不致丧失罢了。
第二段重点字词 没有礼貌
的吆喝
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不
语气助词
用脚踢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接受
表修饰
因轻视而
不肯接受
万高钟位则不通辩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对于于我有何什加么焉益!处为宫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 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使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 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 躲避的。
精选课件
13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 到它就要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然而如果)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饥饿的) 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 (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 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 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说 理深刻透彻。
孟子的名言警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办法
可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
因此
贤人 这样 本性
者能勿丧耳。
丢掉 罢了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制作:昼间之花
精选课件
1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战 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孟 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 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并称。(附“四书”:《孟子》《 论语》《大学》《中庸》)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 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 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 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第一段重点字词
鱼,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喜欢,想要。 也
同时得到 放弃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大义,道义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 (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 人的本性。
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
厚禄 辨别
贫穷的人
室之华美美,妻妾之侍奉奉,所精选识课件穷乏者通感得德 激我,与通 气?欤 助, 词语12
为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通向,从前
如今
做,指 接受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这种做法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停止 这
天性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7、仁者无敌。
精选课件
4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 人民权利。
仁政学说:仁者无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 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 思想的核心。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 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超过 所以 做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厌恶
表比较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假使
求得生存的手段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求得生存
什么坏事不可以做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 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躲 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 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 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 部世界所取得的。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 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通 假字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 (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 不致丧失罢了。
第二段重点字词 没有礼貌
的吆喝
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不
语气助词
用脚踢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接受
表修饰
因轻视而
不肯接受
万高钟位则不通辩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对于于我有何什加么焉益!处为宫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 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使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 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 躲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