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选读6.1兼爱精练(含解析)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爱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篡.(cuàn) 不惮.(dàn) 慈.孝(chí) B.执.弱(zhí) 侮.贫(wǔ) 敖.
贱(ào) C.毋.起(wù) 焚.舟(fén) 牂.
羊(zāng)
D.黧.黑(lí) 期.年(qī) 教驯.
(xùn)
项,“慈”应读“cí”;C 项,“毋”应读“wú”;D 项,“期”应读“j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
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
之 易:改变。
C.胁息然后带.
带:腰带。
D.是以仁者非.
之 非:反对。
项,“带”应是名词作动词,当“束腰带”讲。
3.下列句子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贵必敖贱
②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③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④教驯其臣
⑤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⑥破碎乱行
A .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
人之身 B.是以不惮.
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C.蹈火而死者左右..
百人有余 D.人必从而..
爱之
项,古义指残害。
今义指偷东西的人。
C 项,古义指侍卫人员。
今义指①方位词,左和右两个方面;②动词,支配,操纵;③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D 项,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C.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D.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及时相遣归
项,代词,自己。
A项,是的/这样。
C项,憎恨/不好的。
D项,相互/我,偏指一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
..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
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
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
…………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
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
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
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
(《墨子·兼爱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C.何以易.之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项,贼:残害。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项,用来……的/……的原因。
B项,介词,表原因,因为。
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连词,表并列。
8.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是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第三段借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
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项,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句践的事例,不是说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而是说君主要引领士人“兼爱”,无比较意。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等到一年,朝中大臣的脸色黑中带黄。
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些,所以臣子能做到这些。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主不按照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按照这样的方法行事的
缘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
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吾闻夷子墨者墨
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
(《孟子·滕文公上》)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愈,我且.往见且:将要。
B.吾固.愿见固:本来。
C.不直.,则道不见直:耿直。
D.夷子思以易.天下易:改变。
项,直: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1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A.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我欲因.之梦吴越
C.虎因.喜,计之曰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项,与例句相同,同为介词,经由,通过。
A项,动词,顺着;B项,介词,凭借;C项,副词,于是,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2)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么他是用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
(2)按儒家的学说,“古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说,对人的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15.请结合《兼爱》,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墨者夷之却坚持墨子的爱无差等的主张。
三、表达交流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意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要结合儒家及墨家的主要思想来理解文段内容。
儒家倡导仁爱,推己及人;墨家主
张的则是无差别的兼爱,一视同仁。
可见,两者都能做到推己及人,而墨子兼爱思想中爱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具体谈理解即可。
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则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差别等。
②
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公平的角度,也可从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
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
系现实谈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
1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空。
盘古说:我开。
共工说:我撞。
女娲说:我。
夸父说:我追。
精卫说:我。
后羿说:我射。
仓颉说:我造。
神农说:我尝。
燧人说:我。
有巢说:我搭。
鲧说:我堵。
禹说:
我。
干将、莫邪说:我铸。
鲁班说:我锯。
孙子说:我谋。
孔子说:我。
孟子说:
我。
老子说:无为。
庄子说:自在……这样,开天辟地、利用自然、制造工具、创立学说的先秦文化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并且概括了这个人的具体做法。
如“盘古说:我开”是因为后人对盘古的认识集中在开天辟地上。
同样,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所以第一处填“补”;精卫有填海的故事,第二处可填“填”;燧人有钻木取火的传说,第三处可填“钻”;大禹用疏通的方法治水,第四处可以填“疏”“治”;而孔子、孟子宣扬的思想是“仁”“义”,第五、六处可分别填“仁”“义”。
填钻疏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