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罗生门”?《罗生门》电影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啥叫“罗生门”?《罗生门》电影解读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罗生门”却不知其所指,“罗生门”的解释是:在某一事件中,多个当事人各执一词而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的状况。
通俗点说就是,你和弟弟玩闹的时候把花瓶打碎了,妈妈拿着鸡毛掸子前来质问,你说是弟弟打碎的,弟弟说是你打碎的,这就造成了“罗生门”,不过结果大概率是你和弟弟都会挨揍。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种情况被叫做“罗生门”呢?那就要讲讲这个词的来源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于1950年拍摄的悬疑电影《罗生门》。
《罗生门》的剧情就像是一则寓言故事,为了方便理解,在这里我会调换一下剧情顺序,先从真相讲起,再讲“罗生门”。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江洋大盗多襄丸(三船敏郎饰)正在路边树荫下休息,蚊子却扰得他无法入睡。
这时路上走来一对夫妻,女的叫真砂(京町子饰),男的叫金泽武弘(森雅之饰),真砂戴着一顶白纱帽坐在一匹白马上,金泽武弘牵着白马往前赶路。
路过多襄丸时,一阵微风吹过,将真砂所戴帽子的白纱吹了起来,多襄丸撇了一眼,却再也无法将视线离开了,他发现真砂是一个长相极为标志的美女。
多襄丸起了坏心思,想把真砂据为己有,于是追了上去,以贩卖东西为由将金泽武弘骗到了山上绑了起来,但他的欲望远不止如此,他又骗真砂说她的丈夫生病了,也将真砂带到了山上。
真砂见丈夫被绑,瞬间明白了一切,她掏出自己的护身匕首奋起反击,却被多襄丸轻松制服。
事后,真砂趴在地上哭泣着,多襄丸在一旁苦苦哀求让她嫁给自己,但真砂却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拿起自己的匕首将丈夫的绳子割断,又趴在一旁哭了起来。
这时多襄丸明白了,她是要他们两个决斗来决定和谁在一起,他拔出宝剑准备战斗。
但此时金泽武弘发话了,他表示不想为了一个女人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并将真砂贬的一文不值。
多襄丸看着真砂思索了半天,之前的成就感荡然无存,于是他自顾自地准备下山,却被真砂一把拖住。
真砂笑话他们是两个懦弱的男人,言辞犀利地将他们嘲讽了一番,并答应多襄丸只要杀了她丈夫就
可以嫁给他。
就这样,两个男人被激怒了,拔出宝剑就是一顿乱刺。
但决斗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开始就无法收手,最终金泽武弘被踢翻在地,多襄丸举起宝剑,一狠心刺了下去。
如果说之前真砂还沉浸在激动与愤怒之中,等见到丈夫被杀,头脑瞬间清醒了过来,她害怕地从多襄丸手中挣脱并逃离了现场,只留下了多襄丸一脸的不解。
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路过的樵夫看在了眼里。
樵夫急忙去了纠察使署(日本的衙门)报案,但他不想卷入这件案子,于是只是说他发现了尸体。
几天后,多襄丸被意外抓获。
面对审问,他对之前的绑架强奸供认不讳,但对之后的杀人事件,他说了这样一个版本:真砂抱着他苦苦哀求让他们两个决斗,之后她会和赢的人在一起。
于是多襄丸将金泽武弘的绳子解开,两人大战了23回合,一时间难分伯仲,但最终金泽武弘不敌被杀。
但等多襄丸回过头才发现真砂已不见了踪迹,而自己也对真砂没什么感觉了,就没有再去找她。
之后,真砂在一个破庙里被找到了,在公堂之上,她的回答却是这样的:多襄丸侮辱她之后,便拿着他们的贵重物品一边笑一边逃走了,她抱着丈夫痛哭起来,却发现丈夫用一种极其厌恶的眼神看着自己。
她感觉羞愧无比,掏出匕首希望丈夫杀了她,但丈夫却始终用那鄙夷的眼神盯着她。
在羞愧与恐惧之下,她晕倒了,醒来之后却发现丈夫用匕首自杀了。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纠察使署只得找来了女巫,让金泽武弘借女巫之口说出了事情真相:真砂起身抱着多襄丸,恶狠狠地说只要他杀了自己的丈夫,她就会和他在一起。
多襄丸听了之后鄙夷地看着真砂,将她推翻在地(哼!没想到你是这种女人!),并将金泽武弘的绳子解开了。
但这时真砂趁他们不注意逃走了,多襄丸去追也没追到。
金泽武弘一个人沉思了许久,他拿起了一旁的匕首,自尽而亡。
诶等等,这和之前说的不一样啊。
不一样就对了,他们三个人各自说了一个版本,虽然每个版本都与事实大相径庭,但确实是对他们各自最有利的。
我们先来回想一下真实的情况:多襄丸对真砂苦苦哀求嫁给自己,而真砂也委婉地表示了让他们两个决斗,但两人却没有胆量杀掉对方,金泽武弘还表示了对妻子的嫌弃。
之后真砂一顿狂喷,挑起了两人的愤怒,在决斗时耍着蹩脚的剑法,却又碍于面子必须分个胜负。
金泽武弘被杀后,真砂看着自己的英雄却显得十分恐惧,飞也似地逃走了。
之后三人供述的版本中,多襄丸将自己描述地威武勇敢又武艺高强,对手也是值得敬佩的人;真砂将自己描述成不畏强暴、敢于赴死的贞洁女子;而金泽武弘这个版本最荒唐,他将妻子描述成了一个邪恶的女人,却把多襄丸描述成是与自己统一战线的正义人士,不过他在妻子的撺掇下被杀,也难怪要怨恨她。
总结来说,他们都是将自己树立为高大形象,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在陈述事实时总会挑对自己有利的说,于是很多人发生矛盾时(尤其婆媳之间)各说各的,好像每个人都占理,但又让人觉得虚假。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就要问了:“那你也妹解释啥是'罗生门’啊”。
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完结,之前的目击证人樵夫还有一个行脚僧都在公堂上看完了整场戏。
三天后,两人在一座城楼下避雨,之前的事让他们感到对人性的极度失望,都垂着脸若有所思。
这时一个乞丐也跑来避雨,他们二人将整件事讲给了乞丐听,樵夫把真相也说了出来。
过了许久,他们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原来在角落有一个被抛弃的婴儿和一件衣服。
乞丐想将那件衣服据为己有,樵夫大声呵斥了他,接下来却被乞丐怼的哑口无言。
乞丐问他那柄匕首怎么不见了,那是一柄镶着珠宝的匕首,被樵夫私藏了起来没有上报。
樵夫顿时醒悟,他表示愿意抚养这个孩子,僧人对他说:“我想我可以继续保持对人类的信心了”。
这时雨过天晴,孩子在樵夫的怀里也停止了哭闹,他们走了出去,相互鞠躬,最后画面定格在城楼上,一块大匾上书三个字——罗生门。
到最后,导演也没有让我们丧失信心,他给了电影一个善良的结尾。
如果说之前的案件是对人性的不信任、对客观事实的怀疑,那最后一段就是对人性的美好期许,也是画龙点睛之笔。
本片的人物形象刻画也是极为生动的,尤其是三船敏郎饰演的强盗多襄丸,他将多襄丸这个人物塑造得痞气十足又狂妄自大,行动时上蹿下跳,又会在得意时哈哈大笑,令人印象深刻。
在场景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的。
在拍摄案发现场的段落时,为了表现天气炎热,多襄丸不停地拍打着身上的蚊子,还拍摄了一段太阳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镜头。
在三人对峙的场景中,不断变换的人物特写镜头,多襄丸一次次用手抹去脸上的汗珠,都使气氛达到了高潮。
另外,纠察使署这一场景中并未出现任何官府人员,始终是受审的人在台下诉说,给人一种自己就是判官的错觉,代入感十分强烈(说起来,这部电影的低成本与高质量实属典范)。
接下来简单说说导演黑泽明,他可以说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其作品思想之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一众大师级导演。
一般认为黑泽明的电影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想主义和启蒙主义的,他抨击社会的黑暗,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第二个阶段是矛盾与悲观的,虽然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描写,但主题已不再昂扬向上;第三个阶段就彻底转为丧失与黑暗,这个阶段的电影几乎都是表现对人性的抨击,那种对美好的向往已不复存在;第四个阶段则彻底成神,代表作《梦》中讲述了八个不同的梦,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与对生命的感悟。
好了,就先讲到这里吧,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