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虫王植桑牧马山、古蜀国建都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虫王植桑牧马山、古蜀国建都瞿上城
—— 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
筹办及宣传策划方案细则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城市的自然风光是基础、历史文化是灵魂,因此缺少历史文化的城市就等于没有灵魂。
另外,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有好的环境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外,同样要有文化优势,如何用好文化这张牌,如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策划推广的真正目的。
为了不断深入的挖掘和展现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之发源、树立双流在全国农耕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领域的主导地位,依托双流“国际空港,打造“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的旅游品牌,筹划创办“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并将其打造成在国际华人圈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国内著名的旅游节庆活动和双流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为双流的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效能,以此带动全县旅游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部分:组织领导
为了成功策划和举办“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将由成都今日圣火传媒策划公司于2009年5月10日前完成“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筹办和宣传策划方案细则,由双流县委、县政府及双流县旅游局于2009年5月底组建和成立“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筹备委员会。
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人员由县级各委办、旅游局相关领导及“今日圣火传媒策划”相关策划人员共同组成)和由县级领导及旅游局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十个专业组,具体负责“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各项筹备工作。
筹委会将于2009年6月1日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对“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筹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为做好日常筹备工作的协调、调度和督导,筹委办计划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20多名骨干人员集中办公,并设立综合、材料、宣传、邀请、财务、后勤六个工作小组,同时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设备、配备办公用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自6月初开始全面展开工作。
在此基础上,十大专业组分别组建工作班子,抽调精干人员,并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筹备工作。
在“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筹备过程中,双流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应以敏锐的政治思维、长远的发展眼光、厚重的
历史责任感,组织、协调并高度重视;对筹备工作应当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并亲临筹委办现场办公,指导工作,解决困难,提出要求,为“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筹委会各工作组之县级领导须亲力亲为,及时调度工作情况;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须狠抓落实;各乡镇、各企业应予大力支持,真正做到“举全县之力、办好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从而推动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节庆活动名称及组织构架
1、活动名称
“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
2、推广主题
蚕虫王植桑牧马山、古蜀国建都瞿上城
3、活动主题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魅力双流因文化而绚丽
4、活动时间
2009年8月1日—2010年2月30日
5、活动地点
1)双流县体育中心(节庆活动开幕式和主题活动)
2)牧马山“蜀魂”浮雕“前(蜀风牧山文化休闲旅游体验活动)3)“亚洲第一湿地公园”内(动感白河运动休闲体验活动)
4)永兴水景枇杷沟(锦绣东山乡村田园旅游体验活动)
5)华阳戛纳映像(都市休闲旅游体验活动)
6、主办单位
双流县人民政府
7、承办单位
双流县旅游局
8、协办单位
双流县各部、委、办、局、双流县各乡镇人民政府、双流县城乡园林绿化管理局、双流县电视台、双流县新闻中心、双流县黄龙溪风景区管委会、双流县锦绣东山生态旅游走廊管委会、双流县牧马山开发区管委会
9、活动策划与执行
成都今日圣火传媒策划有限公司
二、节庆主题活动策划
1、“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1)10名旅游节形象大使(双流美女)高举“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会旗,伴随着大型歌舞进入主会场
2)双流县长主持开幕式并介绍嘉宾
3)“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主任、双流县委书记致词
4)四川省委书记(或成都市委书记)宣布“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开幕
5)有奖征集双流城市旅游推广语和《蜀魂》创作佳品颁奖仪式(征集“蜀魂”歌词,并拟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其谱曲,并在“同一首歌”晚会中邀请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或廖昌永演唱)。
时间:2009年8月1日晚20:00—20:30时
地点:双流县体育中心
2、探秘农耕文化发祥、双流唱响“同一首歌”(正在与央视联系)
为了成功举办“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营造浓厚的节日活动氛围、让更多的双流市民参与到这项节庆活动中来,我们期望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同一首歌”这个平台,让“双流这个古蜀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走向全国、扬名海外,以实现双
流旅游的快速发展。
“同一首歌——走进双流”大型演出活动将在首届“成都国际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结束后进行,它将是双流县历年来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论坛活动中最盛大的一次,也是双流人生活中的一件喜事。
(备选方案:欢乐中国行——走进双流)
时间:2009年8月1日晚20:30—22:30时
地点:双流县体育中心
3、中国.双流文化休闲旅游发展高端论坛
为了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双流的古蜀农耕文化和双流旅游,进一步推动双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的建设,加快旅游信息的交流,使双流的旅游业尽快地与国际接轨,为旅游业的发展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我们计划在首届“成都国际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期间,同步开展“中国.双流休闲旅游发展高端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将邀请全国各地及国家领导、四川省,成都市和双流县各级领导、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旅游界的学术权威、各行业精英、外国旅游者、国内旅游者代表等作为嘉宾,共享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共享大量中外旅游的客户资源,宣传双流的旅游形象。
论坛活动还将
邀请知名经济学家、旅游专家、业界精英作精彩演讲;请双流领导人、经济学家与普通旅游者对话;请双流县旅游局相关领导向与会者介绍双流休闲旅游,黄龙溪古镇旅游等先进经验,商讨双流旅游在未来如何发展。
本次论坛还将同时开展“中国.双流文化休闲旅游展览会”、“中国.双流休闲旅游项目招商洽谈会”、“中国.双流休闲旅游产品交易会”等双流旅游的深度营销活动。
时间:2009年8月2日上午10:00—12:00时下午15:00—17:00时
地点:双流县
4、蜀风牧山文化休闲旅游体验活动启动仪式
1)不断深入的挖掘和展现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之发源、树立双流在全国农耕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领域的主导地位,依托双流“国际空港,打造“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的旅游品牌
2)整合黄龙溪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类似旅游强镇先进理念、模式,加速将黄龙溪打造成离成都最近的集
会议、休闲、度假、康体于一体的天府古镇旅游休闲度假核心区。
时间:2009年9月1日上午10:00—12:00时
地点:牧马山“蜀魂”浮雕“前
体验活动参考:
1)古蜀农耕文化之“寻根之旅”
2)黄龙溪古镇自驾游
3)重建蚕虫祠、模拟复建瞿上城
5、动感白河运动休闲体验活动启动仪式
依托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县体育中心、谢非联俱乐部等优质资源,努力把运动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加快确立成都南部重要的“运动休闲之城”的品牌地位,并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国际(国内)网球赛、国际高尔夫挑战赛,以及国际(国内)足球邀请赛等赛事及活动。
时间:2009年10月1日上午10:00—12:00时
地点:“亚洲第一湿地公园”内
体验活动参考:
1)每年一次“明星足球邀请赛”(邀请每年的足球联赛冠军队与四川明星足球队进行一场友谊赛);
2)举办群众参与的网球选拔赛(邀请前来双流旅游的游客和双流百姓参加);
3)举办“空港杯”国际高尔夫挑战赛(邀请明星参赛);
6、锦绣东山乡村田园旅游体验活动启动仪式
依托锦绣东山自然生态景观,融文化入田园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农事体验活动,拓展户外运动项目,办好特色旅游节会,跟踪报道南湖蓄水工程一期建设,力争将大林翠湖梨乡、三星杨梅基地、永兴水景枇杷沟打造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快融入“两湖一山”精品旅游度假区。
时间:2009年11月1日上午10:00—12:00时
地点:永兴水景枇杷沟
体验活动参考:
1)整合全县的“每月一节”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2)创办“环东山自行车拉力赛”(邀请全国及成都的自行车爱好者参赛)
3)邀请央视7套节目来“锦绣东山”举办“我们的新农村——走进双流”活动。
7、都市休闲旅游体验活动启动仪式
依托华阳“国际南城”的区位优势,加快建成极地海洋世界,大力推进天府美食嘉年华、欧尚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特色街区,提升休闲娱乐、品牌餐饮、商业购物等业态发展水平,打造成都南部重要的商业服务、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及服务基地。
时间:2009年9月1日上午10:00—12:00时
地点:华阳戛纳映像露天广场
体验活动参考:
1)万人K歌派对(地点:华阳戛纳映像,邀请全国有名的摇滚歌星与游客和本地居民同娱共乐)
2)大型啤酒美食狂欢节
3)世纪婚礼盛典
第二部分:宣传造势
本策划方案细则将以古蜀农耕文明的底蕴和地域特色为生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深入挖掘被誉为“蜀魂”的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精髓,服务于双流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将从双流文化旅游的研究入手,紧扣“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为代表的双流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个主线,以“文化田园”理念整合包装一批亮点旅游项目,通过景观小品和项目设施把文化融入到乡村田园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游客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感受,让川西文化精髓在孕育它的土壤里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为了营造“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浓厚的舆论氛围,本方案将重点突出“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这个节庆活动主题,明确策划出“从双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古蜀农耕文明的底蕴,以及站在旅游消费者和市民的角度,关注双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这个宣传重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和配档表,对“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宣传活动。
一、对内宣传
本次活动的对内宣传立足于全民办节,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县内宣传活动。
首先是由筹委会向全县人民发出“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筹备工作《倡议书》,(将《倡议书》在双流县电视台连续播出)号召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倾注一腔热情,贡献一份力量,共同为“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做出积极的贡献。
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效果。
依据本次活动主题,我们策划了“蚕虫王植桑牧马山、古蜀国建都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魅力双流因文化而美丽”的城市旅游推广语。
同时在今年8月节庆活动开幕之前,举办并揭晓“双流城市广告推广语”的有奖征集活动,采用电视、报纸、调频广播、互联
网等形式全方位推广,并邀请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评定、遴选出佳作50余件,在县内各大宾馆、景区、车站、主要街道及干线公路路口等重要位置,悬挂宣传条幅120余条,制作大型宣传画10余处。
我们还将在双流电台、电视台设立专题和专栏,对举办“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意义、筹备情况进行及时报道,并报送中央及省市媒体播放;在窗口网站(网址:www.shungliu )中开设“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网页,准备大量的文字通稿、图片、音像资料,方便各媒体下载报道,同时发动更多的旅游网站和娱乐网站对本次“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进行链接宣传。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双流新闻》节目后打出节庆活动倒计时字幕和宣传标语口号;制作30秒的形象宣传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出;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发布一次成都全覆盖的手机短信,定期向居民及过境客商发送“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宣传短信;在成都及全县的交通要道设置户外广告牌、在公交车、城乡客车和城市出租车上张贴宣传广告,大造声势,营造浓厚的全民办节氛围。
二、对外宣传
为了配合“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隆重举行,我们经过反复筛选,决定邀请《旅游卫视》、《四川文化旅游频道》、《成都电视台》、《双流电视台》等四大电视媒体和《中国旅游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双流报》等平面媒体参与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造势。
1、电视媒体宣传策划
《旅游卫视》、《四川文化旅游频道》、《成都电视台》、《双流电视台》四大电视传媒将在首届“成都国际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期间携手隆重推出《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10集大型系列报道,同时套拍30秒城市旅游品牌广告片和8分钟双流旅游品牌宣传片,从而全方位的推介双流旅游。
1)拍摄制作:
10集大型系列报道《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将通过专访相关领导和社会科学及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历史遗迹的探迷、旅游景点的采风和社会群众的采访等,全方位的反映双流在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情况。
(计划拍摄制作一集便播出一集,播出时间选定在首届“成都国际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期间,播出周期为一月)
2)拍摄内容: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之《4000年的守望》(第1-2集)
根据双流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发展战略,双流旅游将紧紧依托国际空港这个旅游落地接待基地中心,充分挖掘双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川西平原农耕历史和文化,全景再现古蜀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在川西平原的交汇。
(含蚕丛文化、三国文化、晋碑、烧火龙等文化内容)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之《蜀风牧山》(第3-4集):
为了不断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亟待深入挖掘牧山沿线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品牌。
同时巩固和发展黄龙溪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成果,努力构筑黄龙溪古镇大旅游格局。
(含努力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品牌、构筑黄龙溪古镇大旅游格局等内容)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之《动感白河》(第5-6集)
依托“亚洲第一湿地公园”、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县体育中心、谢非联俱乐部等优质资源,努力把运动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加快确立成都南部重要的“运动休闲之城”的品牌地位,并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国际(国内)网球赛、国际高尔夫挑战赛,以及国际(国内)足球邀请赛等赛事及活动。
(含运动之城、休闲之城等内容)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之《锦绣东山》(第7-8集)
依托锦绣东山自然生态景观,融文化入田园,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农事体验活动,拓展户外运动项目,办好特色旅游节会,启动南湖蓄水工程一期建设,力争将大林翠湖梨乡、三星杨梅基地、永兴水景枇杷沟打造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快融入“两湖一山”精品旅游度假区。
(乡村旅游、文化田园)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之《国际都市》(第9-10集)
华阳片区将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建成极地海洋世界,大力推进天府美食嘉年华、欧尚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特色街区,提升休闲娱乐、品牌餐饮、商业购物等业态发展水平,打造成都南部重要的商业服务基地。
(都市休闲、美食文化)
电视媒体播出表
媒体名称
宣传形式
宣传内容
宣传时间
《旅游卫视》
系列报道
新闻报道
10集系列片《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
发布新闻和旅游信息
8-9月
四川文化旅游频道
系列报道
新闻报道
旅游信息
发布新闻和旅游信息
8-9月
成都电视台
系列报道
新闻报道
旅游信息
10集系列片《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
发布新闻和旅游信息
8-9月
双流电视台
系列报道
新闻报道
旅游信息
发布新闻和旅游信息、领导及专家专访
7-9月
2、平面媒体宣传策划
1)媒体选取
《中国旅游报》、《成都日报》、《天府早报》、《华西都市报》、《双流报》等
2)宣传内容
在党报上,从双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古蜀农耕文明的底蕴来阐释双流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深入挖掘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精髓、服务于双流旅游业的发展”,讲述双流之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在商业报纸上,以旅游消费者和市民的角度,关注双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中国旅游报》、《成都日报》、《天府早报》、《华西都市报》、《双流报》等五大传媒从《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这个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隆重推出双流旅游专版
平面媒体刊登表
媒体名称
宣传形式
宣传内容
宣传版面
刊登时间
中国旅游报
纪实文学一篇
新闻报道若干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
一个整版
8月
成都日报
纪实文学一篇
新闻报道若干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二个整版
8月
天府早报
纪实文学二篇
新闻报道若干
旅游信息若干
双流的厚重历史文化
四大板块旅游
二个整版
8月
华西都市报
纪实文学二篇
新闻报道若干
旅游信息若干
双流的厚重历史文化
四大板块旅游
二个整版
8月
双流报
纪实文学三篇
新闻报道若干
旅游信息若干
双流的厚重历史文化双流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大板块旅游
三个整版
8月
2、网络媒体宣传策划
在www.shungliu 上设立“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门户网站,开展网上新闻发布、网上招商等活动,重点推出与本次节会相关的宣传内容,介绍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之发源,以及双流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古蜀农耕文化,并与腾讯网/和中国旅游网http://www.chin.trvel/ 等网站进行链接,刊发“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相关信息,形成整体宣传强势。
第三部分:实施细则
为确保“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筹委办将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四大板块”旅游资源所在的地域,对资金筹集、文艺演出、舆论宣传、安全保卫、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周密布置,按照“高标准筹备,高水平办节”的要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策划每一项活动,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细化
今日圣火传媒策划有限公司及节庆活动筹委办和各工作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把方案细化、量化、责任化、表格化,确保节庆活动的可操作性。
为做好“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筹备工作,我们立足双流实际,借鉴本县往年的“每月一节”和外地举办节会的成功经验,制定了节庆活动的总体方案,对“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指导思想、主题、宗旨,以及时间、地点、规模、活动内容、运作方式、组织机构、职责划分等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将以双流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各有关单位和专业组。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专业组工作实施方案和配档表,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时限、有责任人。
1、指导思想:为了不断深入的挖掘和展现双流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之发源、树立双流在全国农耕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领域的主导地位。
我们将依托双流“国际空港”的独有优势,全力打造以“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为主线的双流旅游品牌。
2、主题:蚕虫王植桑牧马山、古蜀国建都瞿上城
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魅力双流因文化而美丽
3、时间:2009年8月1日
4、地点:双流县体育场
5、活动内容:
1)探秘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唱响“同一首歌”(正在与央视联系);2)欢乐中国行——走进双流(备选);
3)中国.双流休闲旅游发展高端论坛;
4)征集双流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语;
5)征集“蜀魂”歌词(拟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其谱曲,并在“同一首歌”晚会中邀请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
二、开幕式和文艺晚会的策划
在本策划方案细则中,节庆活动开幕式和“探秘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唱响同一首歌”文艺晚会(备选之“欢乐中国行——走进双流”)是“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今日圣火传媒”及活动筹委办将切实把“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
化旅游节”开幕式和“探秘农耕文化发祥地、双流唱响同一首歌”文艺晚会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还将多方征求意见、并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办会经验(晚会细则还将与央视共同磋商)后,最终拿出开幕式和文艺晚会的总体策划方案。
同时还将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对会场安排和文艺节目选择等进行精心设计,力求整个活动起点高、立意新、节奏紧、引力强,在内容、形式、阵容上充分体现“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4000年历史文化和“魅力双流”的地方特色。
为确保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开幕式和文艺晚会,承担总体策划的“今日圣火传媒”及活动筹委办还将于今年6月赴北京中央电视台,与央视各频道栏目策划人广泛接触,并就开幕式和文艺晚会合作事宜开展洽谈交流。
同时,央视《同一首歌》栏目(或《欢乐中国行》栏目)策划人将专程来双流,就文艺演出阵容、舞台设计、场地安排、演员接待、节目策划、安全保卫和央视录播、双流形象宣传等问题进行详细座谈和现场实地察看。
我们将与央视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签订演出合同、确定演出事宜、敲定演员阵容。
三、活动资金的筹集和物品设计
本策划案将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力求把“2009首届中国成都·古蜀农耕文化旅游节”办成社会多方参与、全民招商引资、企业产品宣传促销的群众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