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龄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高龄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静脉输液港,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高龄患者展开心理、输液、采血等综合护理干预,充分确保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安全使用,有效降低了患者受到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
标签:高龄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
作为一种可在人体内长期留置的一种静脉输液装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向患者提供药物输注、补液、输血等治疗[1]。
医护人员通过采用无损伤针对输液港进行穿刺,可建立起筋脉输液通道,从而极大程度上将降低反复静脉穿刺的难度及患者受到的痛苦。
特别对于高龄患者,由于他们的血管硬化严重,增加了血管穿刺的难度,给抢救时有效静脉通路的建立造成不利影响,大大增加了抢救的风险。
而为了确保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安全可靠使用,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2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高龄患者为例,就其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展开探讨,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
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76~89岁,平均年龄(80.3±9.5)岁。
疾病类型:淋巴癌28例,肺癌21例,肠癌1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2例,其他疾病5例。
所有患者均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置管方法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签字同意后,展开手术操作。
首先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将植输液港埋在皮下,随后将导管的一端从患者锁骨的下静脉一直插到上腔静脉。
导管的长度约为10~15 cm,导管的头端放置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另外一端则与注射座连接,然后将锁骨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进而建立起皮袋与皮下隧道,对输液港的注射座产生固定作用,并将注射座埋置在皮下组织1.0~1.5 cm处,最后连接注射座与导管,缝合后固定。
1.2.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监测、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伤口护理,置管后的穿刺、输液、采血护理以及并
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是否成功置管、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评价。
其中,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表对患者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共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共有好、一般、差三个标准,分别对应5分、3分、2分,让患者自主进行评分。
總分在80~100分为满意,总分在60~79分为比较满意,总分<60即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静脉输液港。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作为一项新型的输液装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比于普通的中心静脉管,可随身携带且长期留置在患者的体内。
另外,与临床传统采用的静脉输液方式相比,此种方式不需要进行反复穿刺,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受到的痛苦,尤其是高龄患者;同时,此种输液方式有效防止了药物外渗、血管损伤等问题的发生,为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充分保障[4]。
但是,为促进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安全使用,还应做好护理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3.1术前护理干预本研究均为高龄患者,体质弱且病情复杂,在植入静脉输液港之前,应通过血常规、胸部X线及心电图等检查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此外,由于患者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此种新型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因为会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将置管目的、优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有效处理方法详细告知患者,为向其介绍成功的案例,在消除不安心理的基础上,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3.2术后护理干预结束手术后,用无菌纱布加压覆盖患者伤口,并贴上透明的贴膜,对置管部位的渗液渗透、感染红肿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叮嘱患者保持切口的干燥,避免负重与上肢过度运动。
3.3植入后的护理干预①穿刺护理。
护理人员严格坚持无菌的操作原则,采用75%的酒精与.5%的碘由注射座向外消毒三遍,戴上无菌手套后,将注射座拱起,并采用无损伤针的针尖以斜面北向港口的形式进行垂直穿刺,当将穿刺隔穿透,且有落空感时,向下缓慢刺入底部,再回退0.2 cm,随后回抽血液来判定是否成功穿刺。
其二,输液护理。
在输液前,用10 ml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液压力<25 kPa将多种不相容的药物输入患者体内时,在输入下一种药物之前,采用1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洗,防止发生药物沉积堵塞的现象。
常规输液结束后,采用10 ml氯化钠溶液封管;而完成胃肠外营养及输血操作后,使用20 ml进行冲管与封管。
3.4并发症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主要存在导管移位、血栓、血肿、纤维蛋白鞘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考虑到静脉输液港是完全植入患者体内的,使得难以及时发现一些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就更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规范来操作,在叮嘱患者避免上肢压力过大、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并发症的有效预防。
由此可知,通过对高龄患者展开心理、输液、采血等综合护理干预,充分确保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安全使用,有效降低了患者受到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叶敏宏.高龄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4):915-916.
[2]王灵晓,宋慧娟.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3,12(05):28-29.
[3]张彦茹,冯蕾,郝秀乔.淋巴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7(23):66-67.
[4]甘淑贞,陈秀云,张春红.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6(12):47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