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济南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济南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
展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最大障碍”是
A.种植园奴隶制B.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国王的专制统治D.农奴制
2.某日本学者认为,在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对“尚未到达新日本”的理解是明治维新
A.并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统治B.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照搬西方的科学技术
3.他发皙说:“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在“他”领导下解放的地区有
A.美国B.委内瑞拉C.巴西D.印度
4.美国电影《与魔鬼共骑》讲述了美国内战期间,美国南部的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边界的青年游击队员参加南方军队与北方军队作战,最终认清内战形势的故事。
影片中的“魔鬼”指的是
A.欧洲的奴隶贩子B.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
C.非洲的黑人奴隶D.北方的工业资本家
5.英国史学家威廉•G 比斯利认为:“对于日本来说,明治维新的重要性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
”作者认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的残余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增添了浓厚军国主义色彩D.实现了工业的近代化
6.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B.印度民族大起义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俄国1861年改革7.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8.有人说:“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天皇挥动鞭子,给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让它冲上近代化的高速路”。
下面哪些措施加速了“这辆旧马车”的前行
①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②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④允许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
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10.从16到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
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的需要B.殖民扩张的结果
C.启蒙思想的传播D.独立运动的扩展
11.他的改革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位改革的沙皇是
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路易十六D.查理一世
12.彼得一世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若为他进行简介,可以选用的正确陈述有
①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
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备军
③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④彼得一世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1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
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15.某位著名总统说:如果我们把美国的奴隶制当成是上帝必定要降给我们的灾祸,这灾祸已经到了上帝指定期限,他现在要免去这场灾祸了。
结束“这场灾祸”的是
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克里米亚战争D.普法战争
16.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其理由是
A.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必须以高出当时的地价赎买土地D.农奴在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份土地17.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
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18.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北部分离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D.建立民主共和
19.明治维新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发展工业
C.实行义务教育D.实施征兵制
20.“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22.新学期,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sarAlexanderII”字样的小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及“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等图片和资料,请判断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
A.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B.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D.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3.1868年4月,日本睦仁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该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领。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通过改革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
C.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后的日本,实现了与周围邻国的“和平共处”
24.利用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幸的有数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A.俄国1861年改革B.美国内战C.日本治维新D.法国大革命
2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两支起义军,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可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B.西班牙军队的软弱
C.资本主义的发展D.领导层的合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A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清除的障碍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美国历史上没有国王的专制统治,排除C;1861年俄国改革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农奴制,排除D。
故选A。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虽然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社会旧的残余,例如,武士道、天皇制、中央集权等依然存在,因此日本“尚未到达新日本”,故B符合题意;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统治说的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仅是封建残余中的一个具体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是把西方近代文明和日本传统文明相结合,不是全盘西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可知,这句话出自玻利瓦尔之口。
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领导了起义军队,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
意,排除。
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是美国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的工业资本家为分裂还是维护统一、为保存还是废除奴隶制而进行的战争,最终北方获胜,因此,《与魔鬼共骑》就是反映了从支持到反对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美国内战是在美国境内,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以美国的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为分裂一方,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以美国的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统一的一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改革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了世界强国。
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各种不满力量结合起来,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810年以后,整个拉美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故C符合题意;AB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D是废除国内农奴制的改革,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而且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故选B。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A正确;允许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属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措施,故含有④的BCD排除。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辨识能力,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符合题意;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和其历史传统有关,A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俄国不是半殖民地国家,B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了俄国沙皇的统治,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6到18世纪,美洲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到17世纪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之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尼德兰、西班牙、法兰西、奥尔良、英格兰均是欧洲地名,在其上加“新”而出现在美洲,直接表现出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关系,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扩张掠夺。
故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题干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排除;C项是法国的国王,排除;D项是英国的国王,排除。
故选A。
12.B
【解析】
【详解】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
①②④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其中的改革措施:向欧美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提倡文明开化,使19世纪末日本人以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兴建洋房为时尚。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明治维新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B项错误;材料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无关,故D项错误。
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引起美国南北战争。
内战中林肯颁
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使北方胜利,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选项B符合题意;独立战争使美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选项A不符合题意;克里米亚战争促使各国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普法战争,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这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所以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C符合题意;农奴没有完全获得人身自由,A排除;地主不许买卖农奴与“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不符,B排除;农奴在解放时可以通过赎买得到一份土地,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近代化进程,A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不符合题意;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是现代史的内容,CD不符合题意。
所以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的易错项是B。
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广大黑人奴隶获得解放,从而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林肯政府取得战争的胜利。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此题时,紧扣题干的关键词“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明治维新中的实行义务教育,努力发展教育,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所以此题选C。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可知,此内容描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国殖民侵略者在印度不但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1857---1859年印度爆发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
1858年英军进攻章西,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故C 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资本”“劳动力”“国内市场”依据这些关键词可知,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局限性,故排除ACD 项。
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等图片和资料可知,这些与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有关,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故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符合题意;ABC三项内容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23.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所以A项表述错误;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B项表述错误;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侵华战争,所以D项表述错误,C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故C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故A 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表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领导层的合作,故D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支持、西班牙军队的软弱、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ABC。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