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他发明了什么学时:一课时课型:自主展示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理解新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所发明的“标准化”方法的奇妙之处。
3、通过预习和自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4、通过朗读对比,交流探究,理解惠特尼采用的“方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并感受发明的重要意义。
5、学习惠特尼善于思考、大胆想象、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6、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想法和做法,感知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学
学案导案【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5分钟)
1、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两遍,发现这些字易读错。
2、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3看拼音,写字词。
Xiè hàn féng rèn zhèng huì
机( ) ( )卫 ( )机 ( )府恩( )
Pò piàn pèi fù qiāng
( )切 ( )子 ( )合师( ) 手 ( )
2、拉手配对。
蒸汽机瓦特
电灯伽利略
电话爱迪生
地动仪惠特尼
活字印刷贝尔
体温计张衡
标准化毕昇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枪()惠特尼发明的,造枪的技术()惠
特尼发明的,他()连一个零件也没有发明。
(2)惠特尼的发明启示我们,发明创造()表现在
有形的物品上,()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组织学生了
解在人类发展史
上做出重大贡献
的发明家及他们
的发明。
让学生充分感知
这些发明家的伟
大创举及他们的
发明对后世的深
远影响。
习流程●探究交流(10分钟)
对学:问题一:惠特尼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
情况下产生的?
问题二:文中原来制作步枪的方法和标准化方法有什么不
同?请填写下列表
制造生产修理
旧的制作方
法
标准化做法
问题三:通过“问题二”的比较,你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
怎样的做法吗?
问题四:惠特尼的发明与贝尔、瓦特、莱特等人的发明有什
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当堂达标(5分钟)
一、辨字组词我在行:
械()惠()纫()
诫()穗()刃()
悍()损()婓()
捍()陨()翡()
二、选择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否定或讽刺
1、雷锋的“钉子精神”是特别可贵的。
()
2、按那时的制造工艺,“4万支枪”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
3、我们不能只靠老天的“照顾”。
()
4、杨成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三、快乐阅读:
原来,惠特尼事先让工人分别制造了步枪的每一种零件,
每种零件形状大小都相同。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零件制造起
2、让学生充分质
疑,带着问题去探
究课文。
引导学生质
疑
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
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
个零件损坏了从那堆零件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
用另外打制
1、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这段文字主要写。
3、试着写一句话,用上“;”。
4、惠特尼这样做采用的方法是———————————
—。
“简便”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我笔写我心,把自
己真实的感受写
下来,就是最能打
动人的文章!
课题:寓言二则学时:一课时课型:自主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领悟
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点:
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形成积累。
学案导案
学习
流
程【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5分钟)
1知识链接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
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
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
言相当盛行。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
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
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
和对事理的说服力。
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遽契
..其舟求剑若此
..
不亦惑.乎是.吾剑之所从坠.
3、解释下列虚词:
之: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遽契其.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填空
涉.江者()遽契
..其舟()()是吾剑之所
从坠.()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期秦国的
宰相的门客们合编的。
●探究交流(10分钟)
①“楚人有欲涉江者”一句与《郑人买履》中的哪一句句式
相同?你能指出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句式吗?这种句式
有什么作用?
②宝剑掉到江里后,“那个人”做了什么?
③“那个人”能找到宝剑吗?为什么?
④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当堂达标(5分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组织学
生了解认识
寓言及其内
涵。
让学生充
分感知这些
文言虚词的
意义。
感受中
国语言文字
的博大精深。
课题:寓言二则学时:一课时课型:自主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点:
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形成积累。
学案导案
学习
流
程【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5分钟)
1、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
我国时期著名的
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家;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者()自度.其足()宁信度.()遂.不
得履.()()
三、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
四、学习《郑人买履》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
其坐
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市罢.
遂.不得履宁.信度何不
试之以.足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解释下列虚词:
其: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让学生充分
质疑,带着问
题去探究课
文。
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
之: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
●探究交流(10分钟)
①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③这则寓言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能从郑国人身上接受什么教训?
●当堂达标(5分钟)
5、这两则寓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6、你认为历史上确有“郑人”和“楚人”吗?这样写有什么意
义呢?
你觉得这两则寓言在寓意上有无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质疑
反
思
课题:统筹方法学时:一课时课型:自主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案导案
学习
流
程【学习流程】
【课文提示】
1.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正音正字】
裨bì
【词语积累】
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急急忙忙小
题大做不无裨益通力合作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
法,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这部
分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第2—8段),写统筹原理运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
第二层(第9—14段),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
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
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
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
体,化枯燥为有趣,文章显得通俗易懂。
【思维训练】
1.统筹方法是什么方法?在应用时,它的主要点是什么?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它的主要点是把工
序安排好。
2.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制图表等说明方法。
4.列数字、制图表有什么作用?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述清楚。
改用数字和图表说
明,就变得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
5.举例说明,你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的?
让学生充分
质疑,带着问
题去探究课
文。
引导学
生质疑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