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
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气态
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
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5.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6.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
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8.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
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10.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
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
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
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
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1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
A.(1)(2)B.(2)(4)C.(1)(3)D.(3)(4)
14.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
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1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升高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
16.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
17.如图所示,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夏天把大块冰放在玻璃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在冰变成了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______(填“不变”或“升高”)。
(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3~0.4nm,那么
0.4nm=______m。
(3)移动天平标尺上的游码作用是相当于向天平______盘里加小砝码
19.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
20.如图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得室内的温度是
_______℃,表盘标度的舒适温度值的范围是________。
21.如图所示,夏天小雷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一阵风吹过感到有些冷,这是因为水
______,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并且加快了 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2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此物质的熔点为______℃;其凝固过程用时______min。
23.(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小清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所示,石块体积是______mL,合______m3;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起来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球被弹起来”,说明他们都用到了______法来进行实验的。
(4)小叶同学做探究“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装有“研究对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试管故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以及______。
24.小虎将盛有盐水的玻璃杯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1min,小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测出温度,绘制了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
冬天,人们采取在雪上撤盐的方法,目的是_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从图像可知,盐水全部凝固之后降温的速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碗中水______(会/不会)沸腾,其温度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
此时,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的“白气”,这是停火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_____(汽化/液化)现象。
2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三、解答题
2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28.如图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在1标准气压下,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能到达1000C吗?能沸腾吗?为什么?
29.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请你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30.闷热的夏天,向地面洒些水能使室内感到凉爽些.但通常在刚洒上水时并不感到凉爽,甚至觉得更闷热,而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有凉爽的感觉,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