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女性体育锻炼分层现状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女性体育锻炼分层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以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体育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分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受到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分别为中高阶层、工薪阶层和弱势阶层,这三个阶层的女性体育参与在经济维度、性别维度、教育和社会化维度、文化维度受到相关12个具体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程度在不同的阶层群体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特征,女性参与体育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关键词】社会分层女性体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0-02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受到人们思维模式的禁锢,使得中国女性的体育参与水平和体育参与意识非常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女性体育参与不断增加,尤其是城市女性呈现出对体育参与及体育休闲锻炼需求的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加快,城市女性出现了背景、经济、生活和观念不同层级的分化,从而进一步导致其体育参与的分层现象。

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研究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分层现象及其相关的体育锻炼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女性体育参与、缩小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差异、推动城市体育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社会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武汉市、长沙市、广州市女性按照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相应的社会分层,将女性划分为中高阶层、工薪阶层和弱势阶层,按照这三个分层标准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对不同阶层的城市女性的体育锻炼现状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1.2.3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社会分层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女性体育锻炼分层现状
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1]。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2]。

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他们提供了社会分层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分层观分别是”阶级分层论”、”阶层分层论”和”分工分层论”。

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分层及其主要内容阶层划分主要特质内容:中高阶层的女性大多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权力地位,生活方
式和思想观念比较先进,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鲜的新生事物,是一个经济财富水平最富裕的阶层。

中高阶层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国家公务员和社会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主、高级经理人、大学教师、医生、护士等。

年收入大约在10万-50万人民币不等。

工薪阶层的女性是一个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半体力半脑力劳动者。

她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范围较小,思想更加传统一些,比较不善于变化和接受新鲜的事物,是一个经济生活水平处于中级水平的阶层。

工薪阶层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主要包括产业生产工人、普通的办公人员、个体小工商户和从事经营服务业的工作人员等。

年收入大约在2万-10万人民币不等。

弱势群体阶层的女性经济收入比较低,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生存工作能力较差,社会依赖性比较强,主要生活支柱来自亲人朋友或者社会的帮助救济,是一个自我生存能力弱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社会阶层。

弱势群体阶层的女性主要是由回归家庭的家庭妇女组成,还包括由于年老、残疾、疾病等丧失或减弱劳动能力的群体。

年收入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2万人民币以下。

通过分析可见,我国女性体育参与整体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观念等维度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阶层划分和各自不同的特点。

其中中高阶层女性体育拥有和使用的社会资源比较多,思想意识较先进,经济收入水平处于最高的水平,善于接受新鲜的新生事物,体育锻炼需求和参与程度较高。

相对来讲弱势群体阶层的女性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受到家庭条件和本人自身身体条件的
限制,虽然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但现实体育参与受到种种条件限制相对较少。

对于工薪阶层的女性来说她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范围相对较小、经济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思想观念比较传统不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被生活压力所迫遵守着固定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业余闲暇时间相对较少,现实条件制约下从事体育锻炼参与的需求比较低。

2.2城市女性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关联性
为研究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促进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的融合,本研究对北京市、武汉市、长沙市、广州市女性按照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相应的社会分层,将女性划分为中高阶层、工薪阶层和弱势阶层,按照这三个分层标准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对不同阶层的城市女性的体育锻炼现状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efa以及cfa分析,对问卷进行相关的质量分析,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不好的调查项目进行删除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利用克隆巴赫α系数并计算各个题目的鉴别力指数d,选取d大于0.4的题项,小于0.4的予以删除。

将处理后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提取公共因子,归纳出4个主成分特征根。

2.3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由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可见,相关的影响因素指标的具体内容分别为:体育参与资金消费、家庭年均收入、职业特征、女性家庭观念、价值取向、体育锻炼意识、受教育水平、社会融合和个人发展、自主独立能力、城市文化、民族、参与行为。

可见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中女性体育参与在不同的阶层中呈
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高阶层的女性是白领阶层,经济收入、社会融合、受教育水平、观念意识等都比较强,相应的体育参与程度相对较高。

工薪阶层的女性是蓝领阶层,由于思想比较保守、经济收入、社会融合、受教育程度等相对处于中等水平,在繁琐的工作之余闲暇时间较少,还受到家庭的束缚,体育参与明显较少。

弱势阶层是一个特殊的无固定工作阶层,虽然社会参与和融合程度低但由于其具有充分的休闲时间,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休闲解闷的方式,弱势阶层女性反而比工薪阶层女性表现出更高的体育参与。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同样也体现在女性体育锻炼参与活动中。

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受到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分别为中高阶层、工薪阶层和弱势阶层。

这三个阶层的女性体育参与在经济维度、性别维度、教育和社会化维度、文化维度受到相关12个具体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的程度在不同的阶层群体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特征,但总体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3.2建议
为提升我国城市女性体育的参与程度提出以下建议:大力推广体育锻炼健身活动,将体育健身工程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将其打造成
为城市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发展方向下不断创新体育健身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在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利益与经济效益,满足不同阶层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以保证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李金.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j].社会学研究,1993,(2):26
2.孟文娣,郭永波,邹新贤,等.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295-2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