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天下国家”学习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语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4分) 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的读音和写法,小语拿不准,请帮帮他。

家国天下,荣辱与共。

五千年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无数的英雄守护着我们。

卢沟桥殷红的血迹,流淌着不屈的抗争;松花江的呜咽,吟唱着不绵的警醒;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宣言;黄河之水的澎湃惊涛,是中华民族亘古的传奇。

是邓稼先们的jū gōng()尽瘁,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闻一多们的锲而不舍,续写着中华文化的辉煌; 是东北老乡们的抗争,捍卫着中华大地五彩bān lán(); 是阿长老王们这些小人物,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1)文中加点的四个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殷红呜咽亘古哺育
A. yīn yān gèng bǔ
B. yān yègèng pǔ
C. yān yègèn bǔ
D. yīn yān gèn pǔ
(2)文中拼音对应的词语分别是:
péng pài()bān lán()
2.(2分)小语搜集了一幅赞美杜甫的家国情怀的对联,可惜在抄录的过程中,把几个词语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小文把A.B.C.D四个词语嵌入到恰当位置还原这幅对联。

A.古今
B.天地
C.万般情
D.千载句
上联:①一诗圣,炼字锤章②
下联:③几野老,怀民忧国④
3.(2分) 下面是小语的一段演讲词,其中有一句病句,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同学们,大家好!②我们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国度。

③文天祥不为名利诱惑,绝不变节,忠于宋朝,慷慨就义;谭嗣同为了中兴国家,勇于改良,变法失败,他勇敢赴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气冲斗牛。

④我们要学习前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⑤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培养、了解、认识自己对中华民族和爱国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

⑥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扬爱国精神,爱我们的国家吧。

第句是病句。

修改:
4. (4分)下面是小语同学的结束语,请仿照画线句子帮他把结束语写完整。

“天下国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这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强大动力。

5. (8分)家国情怀是古诗文中永恒的主题,请根据相关提示,按要求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家国情怀始于己身——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①,②。

”(《竹里馆》),修身是王维视明月为知己,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

家国情怀融于乡思——家,是海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③,④。

”(《春夜洛城闻笛》)悠扬的笛声勾起李白无尽的乡思;“⑤,⑥。

” (《逢入京使》)岑参默默凝望,泪湿衣衫,传递故土深情。

家国情怀心怀天下——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祖国征战沙场,英勇献身,“⑦,⑧。

”(《木兰诗》)木兰替父从军,十年征战,不让须眉。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4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2分)阅读此诗,我发现诗中的第三、四两句与韩愈的另一首诗《晚春》中“①,②。

”两句运用的手法完全相同。

7.(2分)从表达风格上看,《晚春》与这一首诗都具有浓烈的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色彩;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晚春》表达的是惜春之情,这一首诗表达的情感却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14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②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清·袁枚《卖蒜老叟》)【注】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②纵:放开。

8.(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9.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11. 语段【甲】和语段【乙】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

请分别说说陈尧咨和杨二相公,卖油翁和卖蒜叟的性格相似点。

(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

(7分)
在青春岁月矢志追求有高度的人生
刘钰
①青春之于个体,是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如初春萌芽,如朝日东升,如百卉萌动。

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的细胞在身,可汇聚成重塑国家民族命运的磅礴力量。

因此,我们不吝于用最美的辞藻讴歌青春,用最温柔的情感善待青年。

然而,穿越时光之海,青春易逝,令人感怀。

与其暗自嗟叹,不如趁青春正好,用理想标注人生的高度,守护当下,眺望未来。

②人虽在深深的海底行,志却要在高高的山上立。

正如草木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但它们也会仰望穹苍。

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为青春留下历史的注脚:青春的火焰燃烧,是为一种深沉的爱——爱祖国,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爱民族,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因为这份炙热而纯洁的爱,无数年轻的生命大义激昂、舍身不顾。

③青春不会在风雨飘摇的乱世戛然而止,希望可以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种珍贵隐藏在当下无数平淡而安稳的日子里,一时容易被忽视、遗忘。

青春无限的可能性暗藏于不确定的经纬之中,在琐碎的日常面前,青年难免忧虑、彷徨。

求学、求职、成家、立业……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对心性意志的打磨以及价值取向的考验。

增强自我定力的最好方法是放大格局,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④家国情怀永远是青春最动人的旋律,理想信念是人生最可靠的定盘星。

年轻的“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将青春留在贵州深山,发现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背后是青年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用青春砥砺报国之志;一批又一批特岗教师跨越山海,奔赴祖国的边远地区,在最需要知识改变命运的地方,将个人青春与祖国乡村教育事业紧紧相连……青年如果缺少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情结,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如果少了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情
怀,行动就会懈怠不前。

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将个人“小我”的涓涓细流汇入国家民族“大我”的汪洋大海,青春的脉搏会一直强劲跳动。

⑤也许有人会说,在现实世界和历史的宏大叙事面前,个人何其渺小,不如趁着大好年华及时享乐。

于是,“躺平”“摆烂”之说一时甚嚣尘上。

互联时代,青年应有拿掉滤镜审视周遭的理性,拒斥矫揉造作和纷繁浮躁,拨开表面的乱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这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力量,埋头苦干、如饥似渴地躬身实践,这是漫漫求索路上自我觉醒的必经历程。

请相信,在禀赋与热爱的加持下,人生的境界自有一番独特风景。

⑥青春敏感而多思。

一时的青涩、稚嫩可能会让人误入迷途、陷于困顿,但千万不要把自己置于情绪的孤岛。

放大视野,尽可能地与良师益友、广阔天地产生联结,不做过客、不当看客。

在与时代、人民的同频共振中,在服务社会的充实生活中,通往未来的路其实就在脚下。

请相信即便一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终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青春不可能完美无瑕。

矢志追求有高度的人生,要敢于对抗自己的弱点。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敢想敢做是青春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不要掩藏青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头。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把理想变为现实,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⑧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一代。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春天,在这个属于青年的特别节日,凝望阔步前行的美丽中国,审视青春的价值与选择,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随波逐流的青春终将被遗忘、消散。

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不负青春,时代的荣光终将属于青年。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2.(2分)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青春是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也是重塑国家民族命运的磅礴力量。

B. 求学、求职、成家、立业……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这些都让青年忧虑、彷徨。

C. 互联时代,青年必然要经历一个汲取知识、躬耕实践的自我觉醒。

D. 青年人敏感而多思,千万不要把自己置于情绪的孤岛而不能自拔,毕竟青春的青涩和稚嫩会让人误入迷途、陷于困顿。

13.(3分)有同学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国家大事与我无关,请按照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写出你劝说他的步骤。

步骤一:;步骤二:;
步骤三:;步骤四:。

14.(2分) 本文作者说,“在青春岁月矢志追求有高度的人生”,请结合下面的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陈蕃独居一室,屋内凌乱无序。

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劝他打扫干净屋子接待宾客,陈蕃却认为大丈夫应该扫除天下,何必在乎一间屋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

(12分)
那一束光
李朝德
①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

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

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

”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

”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

②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③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

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

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④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残忍的遗憾。

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

⑤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

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
⑦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

“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

⑧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

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⑨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⑩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

我只好告诉母亲,那
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

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⑪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

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⑫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⑬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

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
⑮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⑯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⑰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⑱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xx年11月18日,有删改)
15. 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

(2分)
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

→______(1)________。

→“我”
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

→________(2)______________
16.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17. 你怎么理解标题“那一束光”的含义?(3分)
18. 简要分析第⑱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4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0——22 题。

(8分)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

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

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著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乙】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

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

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

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

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

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

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9. 甲段写祥子意气风发,乙段写样子萎靡不振。

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至少列举两件事)(2 分)
20. 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3 分)
21. 阅读完《骆驼祥子》,小文说:假如小福子不死,祥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联系整本书,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2.(5分)班级决定举行“小人物·大英雄”演讲比赛,请你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班级准备招聘演讲比赛主持人,你有心去应聘,请给大会写一份自荐书(80字左右)。

任务二: 围绕演讲比赛的主题“小人物·大英雄”写一首小诗,供主持人开场白致辞时使用。

(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
23.(50分)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 平凡的小人物,却是生活的大英雄。

阿长的温情带给鲁迅一份惊喜,老王的善良带给杨绛一丝愧怍,父亲的执着带给儿子一份敬畏……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TA的精神让你敬佩,也许TA 的品格让你温暖,也许TA的行为让你迸发出前进的动力,也许TA像一盏灯照亮了你的天空……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生活中有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学作品中也一定有一些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假如有一天,你和某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逢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请选择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和相逢在”为题,写出你的想象。

要求:①如选择第二个任务,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作文不少于6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跟我走,答案在下面!
参考答案
1、(1)C (2)澎湃斑斓
2、(1)天地(2)千载句(3)古今(4)万般情
3、⑤句语序不当,把“培养、了解、认识”改为“了解、认识、培养”,改为:首先我们要了解、认识、培养自己对中华民族和爱国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
4、示例: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
5、略
6、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浪漫惊喜之情
8、墙壁背斜着眼看这样
9、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0、(1)卖油翁见到陈康肃射出的箭十中八九,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杨二相公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

11、(1)陈尧咨和杨二相公:骄傲自大,做慢无礼,本领高强技艺高超
(2)卖油翁和苏叟:从容淡定,深藏不露
12、D
13、提出观点正面举例反面论证得出结论
14、既要有远大志向,又要脚踏实地
15、(1). 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 (2). 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
16、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样子,表现出“我”渴望看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17、一指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指母亲对儿子的爱。

(第一点1分,第2点2分)
18、表达了“我”想与母亲“见面”而让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心疼和愧疚。

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母亲的一句唠叨、一次疏忽而发脾气,这是多么不应该呀。

我们要理解母亲,用自己的行为回报母亲。

19、参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说明:情节大致能说出即可) 20、参考示例:
(1)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

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2)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

如“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这些心理描写,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3)老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子写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又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一样强健有力。

又如把拉车比为“骑著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
21、5.示例:我认为假如小福子活着,祥子的悲剧仍会继续发生,小福子的死,成为压垮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绝望堕落,是样子悲剧的催化剂,但造成祥子的悲剧有多种原因:社会原因是根本原因,他无法凭借个人奋斗与当时黑暗的旧社会抗衡;主观原因是祥子的个人性格有一定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