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扫尽现阳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霾扫尽现阳天
——那曲县尼玛乡由乱到治纪实
张晓明
西藏日报20030328第1-2版
2000年5月,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那曲代表团会议室。
人大代表、时任那曲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次仁塔青神情激昂地说:那曲县尼玛乡存在基层组织、政权软弱涣散,基层党员普遍信教,全乡社会治安混乱、局势不稳、经济发展滞后等严重问题,如不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
基层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吁,引起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区党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下大力气,全面整治尼玛乡的“乱”,还尼玛乡一片碧水蓝天、宁静祥和!
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工作,在人代会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拉开了帷幕——那曲地委根据区党委的要求,立即组成了由地委领导带队,由区、地、县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三级联合工作组,并于6月29曰进驻尼玛乡。
三级工作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治乱治愚为抓手,对尼玛乡进行全面整顿,综合治理。
经过教育整顿,使尼玛乡发生了“治安由乱变稳、组织由弱变强、风气由邪变正、面貌由旧变新”的巨大变化,尼玛乡的天空阴霾扫尽,重现一片艳阳天!如今的尼玛乡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文明之风盛行。
尼玛乡的巨大变化是该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群众高兴地说:“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给我们带来了稳定的局势和富裕的生活。
坚定信心跟党走是我们永远的心愿!”
上篇:乱——一“乱”字当头:“一软”、“三乱”、“四怕”、“五多”,揭示出尼玛芗存在的所有突出问题的实质;自古以来,乱必生祸,祸必生变,尼玛乡的“乱”,是达赖分裂势力渗透的结果;尼玛乡的“乱”,是其局势不稳、经济滞后、世风日下的总根源。
现辖11个行政村、655户、3968人的尼玛乡,距离那曲镇约110公里。
当采访组一行翻越主三崖5000米以上的大山,来到尼玛乡时,大雪仍在纷飞,覆盖了所有的村庄和草场;天色灰暗,寒冷刺骨,到处白雪皑皑一片苍茫;古老的那曲河由西向东缓缓流去,带走千年大雪、千年沧桑与浮华……
眼前的莹白纯净的世界哪里有“乱”的迹象?昔日尼玛乡的“乱”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级工作组组长、时任那曲地委常务副书记的李清波告诉记者,教育整顿前,尼玛乡的确“乱套”了,具体表现在“一软”、“三乱”、“四怕”、“五多”上;尼玛乡的“乱”,是达赖分裂势力渗透、基层政权软弱及对分裂势力打击不力的结果;尼玛乡的天空曾经一度阴霾密布、浮云蔽日——“一软”是: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形不成合力,工作开展不起来。
尼玛乡党委、政府内部不团结,干部长期脱岗、离岗;乡党委、政府起不到广泛动员、组织、宣传、带领群众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对如何发展心中无思路;特别是在维护政治局势稳定和反分裂斗争问题上,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党和政府的威信降低。
尼玛乡3村54岁的安多自1964年以来就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30多年来他很少到乡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乡里根本不管事。
“三乱”是:思想意识混乱,社会管理混乱,工作、生产混乱。
首先是思想意识混乱,由于长期受达赖分裂集团的迷惑和煽动,尼玛乡非法出入境人员多,全乡非法出入境人员达71人,这些人无人管理和过问,经常散布一些不利于稳定的言论。
其次是社会管理混乱,群团、治保、调解等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92年以来,这些组织没有开展过任何活动。
再次是生产、工作混乱无序,乡政府工作思路不明、措施不得力,抓落实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经济更无从谈起。
“四怕”是:好人怕坏人、正气怕邪气、组织怕家族、政治怕宗教。
组织的软弱无力,助长了歪风邪气的盛行,导致了“好人怕坏人、。
正气怕邪气”的怪现象的出现。
此外,尼
玛乡对寺庙和僧尼不能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寺庙处于失控和半失控状态,管理混乱。
“五多”是:游手好闲人员多、打架斗殴人员多、非法出入境人员多、违反社会道德事情多、党员信仰宗教的多。
由于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不力,造成尼玛乡社会治安混乱,打架斗殴现象严重;由于文化教育严重滞后,尼玛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少,非婚生子女现象突出。
另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尼玛乡党员信教现象严重,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尼玛乡的“乱”导致了人心不稳,也导致了这个乡经济发展缓慢。
虽然1999年牧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00元,但主要靠采挖虫草收入,牧业发展十分缓慢。
全乡有贫困户80多户,占总户数的12.92%;尼玛乡的“乱”,同时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滑坡,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那曲地区政法委副书记白玛次仁告诉记者,尼玛乡的“乱”主要是由于达赖分裂势力的渗透,加上该乡群众政策、法律意识淡薄,有关部门管理乏力,引导不力造成的,教育整顿势在必行。
对尼玛乡进行全面整顿,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尼玛乡群众的共同呼声,也是社会各族各界的共同呼声!
中篇:治
——治标治本,:按照区党委和那曲地委的要求,三级工作组走村串户,调查情况,在山川村落留下行行足迹;积极出台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稳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新措施,引导牧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脱贫致富;大力加强教育、文化、法制等各项事业建设,用彩笔蘸汗水,为尼玛乡描绘出一幅局势稳定、经济发展的新蓝图2000年6月2日,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对人大代表次仁塔青同志反映的问题作出批示。
批示要求那曲地委“认真研究仁塔青同志反映的问题,尽快组织一个由地县有关部门组成的精干、有方的工作者组……赴那曲尼玛乡对那里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顿……把中央和自治区期关于我区维护稳定,加快发展的各项指示精神真正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实处”。
■批示就是命令,命令就是行动!
根据热地同志的指示,那曲地委组成了以地委常务副书记李清波为组长的三级工作组,进驻尼玛乡,从“建班子,理思路,立规矩,扬正气,树榜样”人手,按照“调研社情、体察民意;揭批达赖、盎控社会;思想教育、提高认识;分类指导、整顿组织;奖优罚劣、弘扬正气;发展经济、促进进步;依法治理、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走村串户,调查情况,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教育整治工作,在山……大河之间,抒写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的光辉篇章一
■宣传教育揭批达赖保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局势,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三级工作组首先以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祸藏祸教的罪行为突破口,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地批判达赖集团分裂祖国、图谋“西藏独立”的罪行。
工作组紧紧抓住“批达赖、明定性、保稳定”这条主线,举办了各类学.习班18次;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和研讨会349次,参会群众达3.3万人次;编写了以揭批达赖及其分裂集团罪行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提纲。
老党员、乡党委成员莎松说:“揭批达赖集团的工作开展得非常好,我在揭批达赖集团问题上过去不太主动。
通过教育,我主动站出来揭批达赖集团,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家人也主动揭批达赖集团,与达赖彻底划清了界线!”
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了让群众明白这个道理,三级工作组以“两思”教育为切入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党的恩情,不忘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
围绕“两思”教育,三级工作组还请老干部、老牧民现身说法,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横向纵向对比;请牧业富裕户、专业户、劳动
致富文明村向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群众介绍致富经验,并表彰致富户、文明户。
与此同时,三级工作组还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热爱党。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活动,从而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在群众中得到广泛开展。
11村村委会成员索罗是受表彰的“文明户”之一。
2002年,索罗“富而思进”,不仅被吸收为人党积极分子,经济收入也锦上添花,出售虫草收入达到16000多元,牧业收入8000多元,蚕业收入600多元,存粮1500余公斤,生活越过越好,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开展“八查”崇尚科学明信仰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三级工作组以增强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勤政爱民教育为重点,在解决乡村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事业心淡薄的问题上,教育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推动基层的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工作组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八查”活动,即查思想、查作风、查宗旨:查信仰、查奉献、查党性、查制度、查管理。
尼玛乡2村村委会副主任美萨告诉记者,通过“八查”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带领群众发展牧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解决共产党员的理想、信仰问题,工作组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并对照进行检查,使全乡党员认识到,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这是党的要求,个人必须服从组织的决定,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
工作组还对群众进行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教育。
在教育中,三级工作组引导党员划清信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唯物论与信仰宗教的政治界限,并以“抓(教育)、改(不足)、转(观念)、促(发展)”的工作方法,对党员进行强化教育,促使转变。
老党员拉旺说,他从1960年开始跟随党,一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可是到了前两年却参与了宗教活动。
通过教育,拉旺很痛心,表示今后将决心改正错误,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并要做好家人的工作。
与此同时,工作组还在广大群众中存效开展了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使用科学、破除迷信的宣传教育。
成立了青年扫盲领导小组,确定了96名扫盲教师,制定了“青年三年扫盲规划”并付诸实施;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了科技兴牧、勤劳致富,计划生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兴半了17个文化室,启动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动员群众送子女上学。
■依法治乡狠抓文明促发展
有法必依,才能依法治乡,依法冶乡,才能促进发展。
为了对违法违纪人员和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解决社会治安混乱、违纪人员多的问题,三级工作组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
在教育整顿工作中,工作组按照“教育为先、处理在后”的方法,先后举办法制学习班4期,引导、疏导违法违纪人员对照有关法律、条例、规定,自觉认识错误。
同时,还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条例对违法违纪行为给予了认真处理。
此外,工作组还制定了文明村、文明户公约,启动了创建安全文明村、户工作;表彰了3个文明村、46个文明劳动致富户,弘扬了正气,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对寺庙进行全面整顿、建立正常的宗教秩序,是尼玛乡治理整顿的重要一环,三级工作组紧紧抓住宗教信仰自由与揭批达赖祸藏乱教这条主线,狠抓在寺庙开展揭批达赖罪行活动,全面宣讲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同时,以查思想、查政治、查纪律、查修行、查管理、查团结、查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僧尼、让民管会自己找问题,挖根源,促改正。
由于方法得当,政策宣传到位,最终使僧尼的思想得到了较好转变。
■建设“班子”规范管理迈新步
好班子是“领头羊”,带领全乡奔小康;好制度是把尺子,把好关、量好度。
为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无力、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
三级工作组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按乡村基层党组织“六个好”、“五个好”的标准,搞好乡村两级联创活动,建设好基层政权。
在教育整顿中,工作组按照“换思想、强班子、提素质、促工作”的思路,对尼玛乡党政班子进行了调整,从县直机关选派了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仁青罗布同志担任乡党委书记,增派了1名副乡长,又从地直机关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抽调了4名新同志,充实加强了该乡的领导力量。
同时,从乡干部中选派了7名同志兼任村党支部书记。
为促进尼玛乡经济发展,三级工作组还以完善和执行制度为着力点,理思路.建制度,实现了基层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尼玛乡2000——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10个相关制度,并狠抓督促检查工作,从而使基层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三级工作组成员、那曲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索朗边巴、那曲县委副书记扎仁说,通过整顿,尼玛乡“班子”作用明显得到加强,乡党委和政府“一班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局势稳定、经济发展,是那曲县14个乡村中变化最大的。
下篇:变
——变稳变富:治安由乱变稳、组织由一弱变强、风气由邢变正、面貌由旧变新,这是尼玛乡的真实写照;巨变写在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如今的尼玛乡,正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落后变先进,如同一面旗帜,在那曲河畔飘扬,昭示未来
治必有变。
变稳变强,变富变新。
如今的尼玛乡,山欢水笑,处处牛羊成群;物阜民丰,人人安居乐业。
一个“变”字,反映出尼玛乡由乱到治的巨大成绩;一个“变”字,折射出尼玛人爱国爱家的精神风貌;一个“变”字,映照出尼玛乡群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变,写在村庄、学校,写在农田、牧场,写在人们的眉梢、心头,写在老百姓的口碑间……
■组织由弱变强班子坚强有力
尼玛乡的“变”首先体现在基层政权得到巩固,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据了解,现在,尼玛乡基层组织健全,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组织任务、要求、目标、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乡党委和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有思路、有措施;工作作风变了,能够自觉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仅2002年以来,就集中下村指导工作9次。
尼玛乡党委、政府还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狠抓“通达”工程,为民造福。
乡、村两级组织群众新修公路2公里、维修公路80公里,使通公路的村达到了7个。
而2000年全乡只有1个村通车。
同时,还通过群众义务投劳投工改造水源73处,长2437米,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尼玛乡“一班人”通过深入基层、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和政府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目前,大牧民群众对现任的乡、村两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尼玛乡3村村民德宗告诉记者,现在,乡党委和村委会领导经常到她家中了解情况,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并帮助她家发展副业生产。
虽然丈夫去世早,但她和两个女儿的生活有乡、村关怀,日手越过越好。
10村的岗松,以前没有住房、没有牲畜,基本靠救济过日子。
在三级工作组和乡政府的帮扶下,2002年,他家出售虫草收入8000元、牧业收入3200元。
现在,岗松家也买回了缝纫机、摩托车等,日子越过越美。
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现在,尼玛乡有18个党支部、15个团支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无论在凝聚力方面,还是在发展经济、稳定局势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乡党员数量已达82人,在前年培养9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础上,去年尼玛乡又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8名,党员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16名,增长20.59%;团组织拥有团员113名,比.1999年增加了93名,增加4.6倍,壮大了基层团组织。
■治安由乱变稳局势逐步稳定
“两年来,尼玛乡党委、政府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以揭批达赖为突破口,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使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社会局势逐步稳定。
”尼玛乡党委书记仁青罗布介绍说。
从2001年起,尼玛乡政府每年都与各村各户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安全文明村(户)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和措施,做到了层层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指标。
两年来,尼玛乡未出现一起非法出入境事件,未发生一起危险案件,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末发生一起群体斗殴或违纪案件;一般性治安案件大幅下降。
现在,村与村、户与户团结和睦、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生产;正气得到弘扬;全乡干部群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揭批达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尼玛乡党员干部的观念也得到了转变和提高。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开展,使党员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信念更加坚定。
目前,尼玛乡的82名党员,没有一个信仰宗教。
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广大党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11村党支部书记来桑说,通过学习,11村的党员觉悟得到提高,经常帮助贫困户组织运输粮食、修建草场、道路。
尼玛乡的“由乱而治”还体现在寺庙管理走上了规范。
尼玛乡认真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寺庙属地管理原则,经常到寺庙开展教育工作。
现在,寺庙能够大胆对僧尼进行教育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僧尼自觉遵守法纪、寺规,干扰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恶劣言行得到有效遏制。
■群众由穷变富经济飞速发展
尼玛乡变化最大的还是体现在经济发展上。
尼玛乡党委书记仁青罗布说,两年来,尼玛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和带领群众谋发展、奔富裕,靠管理、靠科技、靠项目带动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2001年,尼玛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362.24万元,比1999年的1030.92万元增加331.32万元,增长32.14%;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134.93元,比1999年增长了25%。
2002年,尼玛乡经济又获得大发展,牲畜饲养量达60203头(只、匹),出栏率为22%;贫困户已由2000年的80户、317人下降到目前的16户、84人;2002年,尼玛乡仅虫草收入就达443万元,挖人参果、卖牛粪及手工业、运输业收入共计21万余元,其他副业如开商店、饭店等个体收入13.94万元。
此外,尼玛乡还通过出让矿点、加强虫草资源管理等措施增加了乡级财政收入。
2002年,尼玛乡乡级财政收入达到16.89万元。
尼玛乡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牧业生产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增加现金收入。
10村的村民巴古,过去惜杀惜售思想严重,商品经济观念淡薄。
在三级工作组的帮助教育下,巴古思想观念转变很快,主动出售牲畜,增加了的现金收入。
2002年,巴古家有牦牛43头,出栏4头,出售1头,收入1200元;有羊70只,出栏56只,出售47只,收入9400元。
现金收入的增加,使巴古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家里购置了摩托车、缝纫机、太阳能照明灯,日子越过越美。
同时,尼玛乡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尼玛乡有个体小卖部19个,注册资金11.32万元,去年收入达17.1万元。
3村的村民秋央,是尼玛乡的经商能手,他观念
转变早,几年前就开起了小卖部,年收入3干余元;又买回磨面机,年收入2500元左右,再加上牧业收入,总收入已相当可观。
目前,尼玛乡在那曲镇等地经商、搞运输、务工以及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有新的增加,一些牧户在那曲镇还建有住房,实现了牧业经营与从事商贸运产业的相结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尼玛乡还完成了尼玛大桥、乡完全小学的扩建、乡政府办公住房新建及那曲镇至尼玛乡公路的开工建设等基本建设任务,这些项目的兴建,较好地改善了该乡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面貌由旧变新:发展再迈新步
局势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使尼玛乡社会各项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尼玛乡副乡长萨吉顿珠告诉记者,目前,尼玛乡人心思稳、人心思富,村村都修建了文化室,群众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目前尼玛乡拥有1所乡中心小学和所联村小学;有教职员工16名、在校生341名;适龄儿童入学率已.从2000年的23%上升到目前的61.2%。
同时,乡政府还确定了专门人员负责开展扫盲教育,仅去年就有180余人脱盲。
尼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塔尔培告诉记者,尼玛乡非常重视教育,为学校盖起了新教室和宿舍,现在,尼玛乡群众不用动员,都能积极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过去那种靠抓“纸团”送孩子上学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为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陶冶情操,尼玛乡和各村都组建了业余文艺队,有287名青年牧民参加了文艺队,他们活跃在各村、各牧点,自编自演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歌颂新生活和揭批达赖罪行的各种题材的舞蹈和歌曲,多次受到地区、县的表彰。
尼玛乡党委、政府严格按文明公约的标准,开展了文明村、户评比活动,去年以来,共有5个村、270户被评为“文明村”、“文明户”,分别占全乡总村数的45.5%、总户数的41.2%。
与此同时,尼玛乡还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
两年来,共有84名育龄妇女采取了节育措施。
据那曲县委宣传部部长多吉玉珍介绍,由于尼玛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领导有力和群众奋发努力,艰苦拼搏,2001年,尼玛乡党委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委”,有两个村被那曲县评为“三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2001年,尼玛乡获得了那曲地区“和平解放5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奖”;在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上,尼玛乡被自冶区人民政府授予“果谐艺术之乡”;尼玛乡还被那曲地区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示范点”,被那曲县评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在去年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上,尼玛乡又获得了1个组织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那曲地委书记公保扎西说:“尼玛乡由乱到治的工作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基层组织、基础政权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建设好乡、村两级党委和党支部,今后,那曲地区将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尼玛乡为榜样,继续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选好班子,选派好干部到基层工作。
以好的班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牧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尾声
尼玛乡,昔日的“乱”乡变成了今日的“治”乡,今后,尼玛乡将如何巩固整顿的成果,再接再厉,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那曲地委副书记杰巴说,那曲地区鼓励尼玛乡立足气候、资源、文化等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那曲县县长拉巴顿珠说,那曲县将在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建设等方面对尼玛乡予以倾斜,尽全力支持尼玛乡发展经济;尼玛乡党委书记仁青罗布说,尼玛乡将按“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带领全乡群众向小康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