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陨落(yǔn)不朽(qiǔ)
B . 灵柩(jiù)恪尽职守(gè)
C . 猖狂(chāng)倡导(chàng)
D . 深邃(suí)不屈不挠(ráo)
2. (2分) (2017八下·柘城月考)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
B . 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
C . 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
D . 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作为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乐山,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 . 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 . 五·一“黄金周”期间,峨眉山、乐山大佛两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上百万人次,这个数字真是石破天惊啊!
D .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巧妙绝伦的艺术品。

4. (2分) (2019七下·盐田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目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大国,与这种地位相适应,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文化大国。

B .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据媒体称,其原因是雷电击中一棵云南松造成的。

C .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河两岸繁荣热闹的城市风光,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D . 与画家不同,作家把自己的艺术感受没有泼洒在宣纸上,而是直接倾注在字里行间。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5. (10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2)衣沾不足惜,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 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
(5) ________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6)霜落熊升树,________ 。

(梅尧臣《鲁山山行》)
(7) 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大雪三日,________ 。

(张岱《湖心亭看雪》)
(9)夕日欲颓,________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________”,安闲自适的心境,知音甚少的感慨,自嘲自解的旷达尽在其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3·郴州) 名著阅读。

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所处的境遇和环境,井把每天的经历用笔详细地记录下来。

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留给后人看,因为我相信,在我之后,不会有多少人上这荒岛上来;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抒发胸中的心事,每日可以浏览,聊以自慰。

现在,我已开始振作起来。

不再灰心丧气,因此,我尽量自勉自慰。

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

以使自己知足安命。

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分“借方”和“贷方”,把我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

(1)本文段出自英国作家________的《________》。

(2)请结合原著,列举选段“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提到的“祸害”“福利”各一例。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 (5分)(2013·鄂州)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

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8. (17分) (2020九下·瑞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白色鸟
何立伟
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那片河滩就不会这么苍凉空旷,唯嘶嘶蝉鸣充实天空。

然而长长河滩上,不久即有了小小两个黑点;又慢慢晃动慢慢放大。

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野花的芳香。

却是两个少年!一个白皙,一个黝黑。

那白皙的,瘦,着了西装的短裤,短袖。

皮带上斜插一把弹弓。

那黝黑的呢,缺了一颗门牙,却喜欢咧开嘴巴。

夏天的太阳,连脚趾缝都晒黑了,独晒不黑那剩下的一颗门牙。

“呀,累。

晒死人呐!”“就歇歇吧。

城里人没得用。


在河堤旁,少年坐下来。

把两只竹篮扔在了脚旁。

紫色的马齿苋,有了大半篮。

这马齿苋,乡下人拿来摊在门板晾晒干了,就炒通红通红的辣椒,爽口得很。

“扯霸王草?”黝黑少年提议。

“要得。

要得!”
“输了打手板心?”“打手板心就打手板心。


便一来一去扯霸王草。

蝉声嘶嘶嘶嘶叫得紧。

那白皙少年解下弹弓,捡了颗石子努力一射,河心就起了小小一朵洁白水花。

这是南方有名的一条河,日夜的流去流来无数故事,古老而新鲜。

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寥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舔着天空舔着岸。

“你看出来左边的岸和右边的岸,有哪样不同?”白皙的少年说。

“左边有包谷地。

右边没有。


“不是问这个呐。


“左边……有个排灌站。

右边没有。


“不是问这个呐!”黝黑少年摇脑壳了。

“唉呀你,看呐,左岸要平一些,右岸要高一些。

还没看出来?”“吔,吔,真的咧!”
“这里头有道理。

你晓得啵?”“唦讲,晓得就讲唦。


“我表哥,他讲这是地球自己转动造成的!”啧,啧,你晓得好多道理。


白皙少年于是笑了。


“采了这样多马齿苋,回去外婆会高兴咧!”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兴的样子了。

他是外婆带大的。

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湾里。

却忽然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

竟不晓得为什么。

方才吃午饭时候,有人喊外婆,声音好大。

待外婆回来,就带了这黝黑的少年——他的朋友,叫他们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

采马齿苋,划水,随便。

总之要痛快玩一下午。

“听话,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

”一人给了一只大竹篮。

其时头上太阳,正如烧红的一柄烙铁。

白的少年好高兴,同时又讶异。

因为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

然而今日全变了。

外婆你几多好!
黝黑少年说:“划水好啵?”
“好的。

”眯了眼睛望对面绿色的岸,和远远淡青的山。

河水清凉又温柔。

轻轻托起一黑一白赤条条两个少年;轻轻忽开忽谢着一朵一朵漂亮水花。

这边的岸,景致又不同。

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

后面则是芦苇林。

汪汪的绿着,无涯的绿着,恰如少年的梦想。

“哎呀!这地方,几多好看。

”“城里来的才讲它好看。


赤条条的少年站在岸上。

一个白皙,一个黝黑。

头发湿漉漉的,情绪倒比天空还要晴朗。

然而那白皙少年,陡然闷声一喊,就朝后面倒退数步,踉踉跄跄。

——水草里头有条蛇!
“莫怕,”黝黑少年说。

同时猫腰下去,极快地捉住蛇尾随手一扬,那蛇便如闪电,倏忽落在了河里头。

白皙少年出了大半身汗,立即对他的朋友生出了景仰。

刚刚的还要讲几句话,朋友忽然竖起食指止住了,耳语道:“莫做声,快看。

”“——咦呀!”
白皙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

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

美丽。


详。

而且自由自在。

什么时候落下来的呢?
四野好静。

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

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的亮。

水草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

“要捉住就好咧。

养起它来天天看个饱。

”黝黑少年悄声道。

“不。

”“你不喜欢?”“比你喜欢得多!”
黝黑的一笑,也就哑默无语了。

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

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

赤条条的少年,于是伏到草里头觑。

草好痒人,却不敢动,不敢稍稍对这画图有破坏。

天蓝蓝地贴在光脊的背。

忽然传来了锣声,哐哐哐哐,从河那边。

“做什么敲锣?”
“呵呀,”黝黑少年皮球似的弹起来,“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
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

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天好空阔。

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

(选自《小城无故事》,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请以白皙少年或黝黑少年的口吻,简述这次“河滩之行”的经历。

(2)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末出现斗争会的锣声,联系外婆忽然从城里到乡下、又叮嘱白皙少年玩到天断黑才回家的一反常态,推测外婆可能是斗争会上的被批斗者。

B . 文中两个少年在面对具体事物如河岸高低、水蛇、白色鸟等时的表现不尽相同,可见成长环境对人物喜好、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 . “太阳”“蝉鸣”在小说中出现多次,除了能让读者感受到具体的自然环境外,更能真切体会到无奈社会现实,进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D . 文中人物无名无姓,仅以肤色作为代号,可见本文重点不是塑造具体人物形象,而是以此体现小说人物在时代中的普遍性。

(3)本文主要写两个少年的故事,却以“白色鸟”为题。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4)本文是一篇“诗化小说”。

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助读材料,分析本文是如何达成“诗化”效果的?
【助读材料】诗化小说,不注重叙事,也不以情节来塑造人物,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重视创造意境的小说。

作者通过某些氛围渲染、场景描写,或凭借隐喻、象征等手法,表现生活的实感和美感,同时又能引人引人深思,如《社戏》《孤独之旅》等。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一个很大很大的山谷边上,有座大山,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许多条泉水在山腰上汇成一条山溪,从山上直泻而下形成了美丽的瀑布。

溪水灌溉着树木,树木长得越来越好。

山下有一片片草地,草地上有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红的、黄的、紫的,非常美丽。

大山、树和泉水们是好朋友,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不久,人们发现了这
个地方,觉得很美丽,于是这里成了一个风景区,大家喜欢到这儿来玩,都说:“这座山真美!”
慢慢地,大山骄傲了。

有一天,夏风抚摸着岩石,发出吱吱的响声。

大山说:“树啊,你走吧。

人们喜欢我,赞美我,不喜欢你。

而你呢,你依靠我生存,你是寄生虫!你还是滚走吧!”
树听了很生气:“我走了的话,你会变矮、变丑,失去常态。


大山却说:“不会,我仍然会像往常那样高大,那样美丽。

滚吧!不用多说。


山上没有了树,少了飒飒的笑语声,少了鸟儿的嬉戏声,慢慢地游人也少了,大山暗暗叹息。

其实,他不知道,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呢。

一天,一场大雨过后,山上小流里的山洪瀑发了,因为没有树的根部来保持水土,大量的土壤被带走了,绿色的草地、鲜艳的野花也没有了。

山上从此变得荒凉了,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大山后悔了,他对小溪说:“我真不该赶走树,现在,游人们都不来了,多冷清啊!你说怎么办呢?”小溪只是摇头,他也没有办法啊。

于是大山天天流泪,恳求上天帮他把树请加来。

这一切感动了春姑娘。

第二年春天,她劝回了树,大山又披上了绿装,游人又多了,小河又欢唱起来。

过了些日子,大山又骄傲起来,他以为:只要有他和树就行了,便大声向小溪嚷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只知道一天流呀流呀,如果没有树,我早就被你冲得乱七八糟。

而且你十分软弱,人们把你倒进什么样的桶,你就变成什么形状,一点儿主见也没有,滚吧。


小溪听了后,非常伤心地说:“没有我,你会干枯的。


大山还是不听劝告,赶走了小溪。

后来,大山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儿,大地枯裂了,树叶黄了,落了,花凋谢了,到处一片凄凉景象。

他实在受不了,忙对树说:“树啊,我又错了,我们离开了水,真的是不能活下去了。

”树无力地点点头。

大山只好向上天乞求,太阳公公看见了,叹了口气。

他把水变成水蒸气,又把水蒸气变成雨滴落下来。

下雨了,大雨滋润了第一寸土地,树木活了,大地又有了生机。

大山恢复了常态,游人们又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

从此以后,大山再也不骄傲了,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世界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轻视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对的。

(1)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文中交待大山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几次变化?其根源是什么?
(3)大山“后悔”的原因何在?
(4)大山为什么“再也不骄傲了”?
(5)如果从“环保”的角度,你受到哪些启示,谈一谈。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10. (20分) (2019七上·阜阳月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太丘舍去________
④相委而去________
⑤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6七下·南平期中) 作文:
善待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答案:5-5、
答案:5-6、
答案:5-7、
答案:5-8、
答案:5-9、
答案:5-10、
考点:
解析: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
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答案:7-1、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
答案:9-3、答案:9-4、答案:9-5、
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