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12033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HCO3-与HPO3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后,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会比平时少
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内环境稳态的实现不仅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还需要各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C.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Na+和K+维持
4.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之间的联系。

其是“”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在e点施加一适宜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D.在b点施加一适宜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5.图1、图2为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如图1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B.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信息交流的功能
C.结构d为受体,激素b与受体d结合即被灭活
D.性激素的调节方式如图2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内部
6.一只小猫的腿受伤出血,母猫用沾满口水的舌头在伤口上添,就可以阻止发炎。

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上叫做()
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预防免疫7.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

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可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其裂解死亡
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D.该免疫属于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
8. 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免疫调节正常进行,就能维持内坏境的相对稳定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杀死病原菌属于免疫过程
C.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D.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9.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
A. 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B. 过敏反应中没有淋巴细胞的参与
C.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D. 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10.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②胰岛素的分泌不仅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③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因此两激素相互拮抗
④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可促进人体生长
⑤促甲状腺激素从合成到最后发挥作用总共穿过0层生物膜
⑥激素、神经递质、酶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⑦造血干细胞可在骨髓中成熟形成B细胞,与体液免疫过程密切相关
A.1项B.2项C.3项D.4项11.下列对该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下丘脑,a为寒冷刺激,b、c分别代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冷觉B.甲为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b、c分别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C.甲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物种减少
D.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热能散失,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
B.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C.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D.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就是植物激素
13.下列农业生产过程与所使用的植物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麦田除草——脱落酸B.增加芦苇的产量——赤霉素
C.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乙烯D.获得无子番茄——细胞分裂素14.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可以用如图表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物质A是氨基酸,物质B是蛋白质
B.物质A转变为物质B发生在囊泡中
C.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
D.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15. 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B.鹿群的性别比例
C.鹿群的年龄组成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6.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17.“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
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
D.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18.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B.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C.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D.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19.某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 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0.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⑧植物只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A.②⑥⑦⑧B.②③⑥⑧C.②⑥⑦D.②⑤
2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

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2.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克体重,至少要消耗植物()
A.1000克
B.500克
C.250克
D. 125克
2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
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表示
24.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
示意图。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