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1-2022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答题卡不要折叠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
“距今约7000-5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
3.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
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

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

儒家主张( )
“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5.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
及奴隶加倍。

这一规定( )
C.不利于商人的发展
D.从政治、经济地位上打压商业
6.“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测量、堤坝和河渠的
修建。

”文中评价的最可能是( )
A.《诗经》
B.《史记》
C.《九章算术》
D.《神农本草经》
7.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8.“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
哪次改革或变法的描述( )
9.有评论认为: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
莫大的好处”。

“此项工程”是( )
10.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体现唐太宗的什么政策( )
11.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
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科学”指三省( )
12.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
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

这反映了唐朝( )
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
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
13.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
写了一首《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该诗人应是( )
14.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在元朝划定的行省中,管辖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的行省是( )
16.下面表格是最新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
直接说明( )
地区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
时代
西汉
东汉

北宋
南宋
17.《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
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1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
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1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该评价
主要是肯定元曲( )
20.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 )
2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
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2.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
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3.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
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

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4.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
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
2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
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工商皆本”“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中体西用”“扶清灭洋”主张
“中国积弱,由于贵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27.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提出:“现在民国大局已定,亟当振兴实业,改良商货,方于
国计民生有所裨益。

”辞去临时大总统后,1912年4月,他在上海演讲时再次指出:“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

”这表明孙中山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28.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
29.1922年1月,中共中央创刊的《先驱》在《发刊词》中写道:“我们要知道那种不就客观的
实际情形研究,而徒凭个人主观的思想改造社会的人,他们的罪恶在实际上与反动保守派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心迹)。

”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3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
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由此可以推知( )
3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32.“九一八”事变后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人们在统称中国各民族时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
而很少用“中国民族”“国族”或“全民族”等概念。

这说明当时( )
33.下面是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该调查
主要说明( )
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34 535
34.与西方资本主义宪法相比较,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了明确而坚定
的方向性。

这里的“方向性”是指( )
35.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707”工程,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21年,中国才服役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第II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30分)
36题.(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
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12分)
(2)哪两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6分)
(3)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12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CC
6——10:CCDDC
11——15:ABADC
16——20:ADCAA
21——25:DADDB
26——30:ABDAA
31——35:BCDCB
二、36题答案:
(1)图一:太平天国运动。

(3分)
原因: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分)
图三:三民主义。

(3分)
共同点:都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3分)
(2)图二和图四。

(6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的胜利;(3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