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 实验5 血浆蛋白结合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试述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体内分布及药效的影响?
药物吸收入血后都可不同程度地通过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与血浆蛋白结合。

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易通过生物膜,故不能发挥药理作用。

只有非结合型的游离药物才能透过生物膜转运到各组织器官发挥药理作用。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上。

对于那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安全范围窄及消除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易受其他药物置换而致游离型增加,药理作用增强而出现中毒反应。

如阿司匹林与香豆素类抗凝药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致使游离的抗凝药增多,导致抗凝血效应增强而引起出血;口服降血糖药易受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置换而产生低血糖反应。

毒性作用较大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起到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当一个药物结合达到饱和以后,再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游离型药物可迅速增加,导致药物作用增强,可能发生明显的中毒反应。

当血液中血浆蛋白过少,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尿毒症时,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也容易发生由于游离型药物增多而中毒。

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药理作用将受到显著影响。

特别是临床要求迅速起效的磺胺类和抗生素,形成蛋白结合物往往会降低抗菌效力。

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动物种属差异、性别差异、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

对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或治疗指数低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有临床意义,此时应注意对剂量进行调整。

.本实验中为何要保持半透膜袋内外液面持平?
液面高度差会提供一个压力。

如果袋内液面过高……如果袋外液面过高……
【讨论】
该实验采用平衡透析法进行测定,平衡透析法基于药物结合的平衡原理,是测定药物游离浓度最常用的方法。

该法具有简单、经济、受实验因素的干扰小等优点,是研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经典方法,但该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透析平衡时间较长;
血浆和缓冲液的PH值以及离子强度必须严格控制;.
3)受稀释作用以及体积迁移效应的影响;
非特异性的透析设备表面的药物吸附效应。

同时,实验温度影响也很大,一般都在37摄氏度,空气浴中震荡加速平衡。

如果药物不稳定,可以采用低温或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透析时间的确定,可以做对照实验,用血浆代替同体积的缓冲液,测定袋内外达
平衡时的时间。

但是该实验的最终结果测出的结合率偏大,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以上分析的原因造成的误差,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采血过程中注意抗凝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注意每个仪器的清洁问题,以免造成污染;
3)用线扎半透膜的时候注意两头扎紧,以免膜内溶液外泄;
在将半透膜浸入透析液的时候注意将膜内空气排净,以免在浸入的时候导致膜内溶液不能完全浸入透析液中,造成实验误差;
在配制药物过程中浓度一定要计算准确,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