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同步练习苏教版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学习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识记。
反诘.()人溺己溺.()舐.干()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辨别。
雄biàn()感kǎi()木乃yī()
3、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注意积累。
(1)理直气壮(2)如饥似渴(3)打抱不平
(二)再读,理清结构
讲演稿一般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你能划分出这篇讲演稿的三个组成部分吗?
(三)选读,把握内容
1、作者认为“年轻”的实质是什么?
2、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他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3、请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二、分析揣摩
(一)细读,揣摩章法
1、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2、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
课文的第5段与第6段就是正反对比的典型段。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段落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二)品读,品味语言
情理交融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以下面这段话为例,请体会其饱含的感情色彩,说说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
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
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1
三、探究质疑
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四、读写结合
1、请仿照文中“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的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1)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
2、应该怎样发扬“年轻精神”呢?请联系我们中学生的理想、生活、学习、人生、克服困难等写一些激励你自己或者勉励别人的话语。
可以是一两句话,格言式的,也可以是三两段杂谈。
五、延伸拓展1、广为采撷——摘录课文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课外收集赞颂“年轻精神”的名言警句。
2、旁征博引——据你所知,举出一位如文中所说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的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小试牛刀——正值“五四”青年节,学校将举行“五四杯”演讲比赛,主题是“继承优良传统,做新世纪的主人”。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词。
2
参考答案:
一、(一)1、jié nì shì 2、辩慨伊 3、(略)
(二)开头(1—4段),主体(5—11段),结尾(12段)。
(三)1、“年轻”的实质是精神年轻。
2、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3、主旨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三、1、“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自己修身”。
“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
2、(略)
四、1、(1)一条河流(2)一只雄鹰(3)一轮明月 2、(略)
五、1、示例: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
(英·狄更斯)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美·爱因斯坦) 2、(略)3、(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