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对比研究论文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对比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两种主要的办学形式,两者既
有联系又有不同,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角度解读两者的异同,以求互补有无,共同发展。
关键词: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对比研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
高速腾飞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近1300余所,在校生约1000万人,从规模和数量上
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我
国举办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尤其在江苏,近20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021年国家教
育部考察组在调研了江苏五年制高职办学后,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它“以较强的实践动
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又以较宽的知识面
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职毕业生”。
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
所以,努力办好五年制高职是现阶段乃至将来我国
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
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年制高职相比于五年制高职来说,起步早,起点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流,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一致,均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
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21]16号文,但两者在招生对象、学制、教学方法及办学模式等方面又有不同。
两类高职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自均有自身的发展
规律。
如何发挥各自办学特点,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时又保持区分度明显,满足
不同人群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目前对五年制高职
教育和三年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数量比较少,一是相比于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属于后
起之秀,近年来又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于其蓬勃的发展速度,对其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
滞后,处于边实践边研究状态,且理论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另一个方面,说明高职教育的
研究者们对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的内在办学联系和办学区分度方面的研究还未足
够重视,在此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发挥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
的各自优势,做到错位发展、互补双赢、协同共进,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1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看两类高职教育的异同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依据,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人才培
养方案明确了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群。
它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职业岗位面向、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实施保障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安排。
人
才培养方案体现了职业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和设计思路,也是用人单位选用
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比较两类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联系与差别,笔者以自己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该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需求而制定的实施性人才培
养方案。
三年制高职选取了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为例。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资格
证书、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课程设置与结构安排、专业技能课程教
学内容及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实验条件等十个方面,尤其是对专业教师任职资
格和实训实验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和说明。
主要内容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
目标、职业范围与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及
学分分配表等八个方面。
两者的联系与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招生对象不同,教学要求不同。
五年一贯制课时总计为5100学时。
其中,公共文化课学时为1950学时,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时为2500学时,选修课时为350学时,
毕业设计、入学教育与军训及专业认知学习共约300学时。
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在2600
学时左右,课内总学时约为1700左右,总学分约为150,学生毕业时最低学分一般不得少于120个学分,理论和实践大约各占50%。
从课时分配情况来看,“五年一贯制”高职的
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弱于三年制高职,而在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则明显强于三年制
高职。
2培养模式略有区别。
五年制高职同三年制高职在教育层次上都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其人才培养目标均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者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也
均是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
但相比于三年制高职来说,五
年制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要略胜一筹。
因为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职业素养的形成
是在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下、甚至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五年制高职教育
的长学制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
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再加上有较强的求知欲,只要引导正确,很容易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三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在校时间短,技能训练时间有限,娴熟的技
能操作很难一蹴而就。
3课程设计结构略有不同。
五年制高职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始终贯穿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一主线。
课程设计是在对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的
基础上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
课程设计既注重毕业生基本从业能力的
培养,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
培训与考核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将企业工作情境引入教学情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年制高职由于一直以来受到高等教育的影响,其课程设计的理念大部分还是以学科
体系为中心,每门课程的目标很明确,便于组织教学。
但职业教育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和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所以学科体系在某种程序上割裂了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易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体系,使学生在真正面对职业岗位时,融入时间较长。
2 正确认识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的优势和不足
2.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
1五年制高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
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
力的养成需在一定的环境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
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教学环境模拟成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五
年的长学制有助于反复强化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其得到正确的知识
迁移,学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而这种能力也是目前我国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迫
切需求。
2五年制高职直接沟通了中、高职教育,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
质结构的课程架构,避免了因衔接而导致的教学内容与课时的重复,提高了教育效益。
较“3+3”模式缩短了达到同样大专学历的修业年限,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减轻了家庭经济
负担。
三年制高职在专业文化、人文素养、自我拓展能力等方面因为时间所限,难以深入培养。
五年制高职因为其独有的系统优势,学制优势和时间优势,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来
培养学生,强化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五年制高职教育遵循了职业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运行规律。
五年制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建立在较扎实的文化基础课与
专业技术课程基础上的。
但知识和技能本身也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低到高
的渐近式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行动出真知,优秀的职业习惯也必须在真实的职业情景实
践中养成,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从初级水平到中级水平,然后达到高级水平。
这种由低
到高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真实职业情景的实践或职业熏陶的周期,而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好符合了这一规律。
2.2 三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
1生源优势。
相比五年制高职来说,三年制高职的“高教性”普通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社会对三年制高职的认可度较高。
三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在入学前经过系统而严酷的高中教育,经历了高考的考验,自我管理能力好,学习能力明显较强。
五年制高职学生因为是初
中毕业,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学生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不足。
2办学起点高,教学经验丰富。
多年来,三年制高职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
主流。
国家教育部于2021年即启动了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十二五”期
间又启动了新的一百所国家示范高职建设。
示范高职校的建设使三年制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而五年制高职由于起步晚,近年来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在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
件方面还略有逊色。
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基本上是由原来的三年制中专校升格而来,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产学研和科研能力方面距离三年制高职的教师水平还有
一定的差距。
3相比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面优势明显。
实行学分制,能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另一方面,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职业模块,实行弹性学制。
通过学生选教师、选课程来引进竞争机制,也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互补有无、和谐发展,共同提高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同属高等职业下转第84页上接第10页教育序列,在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办学模式、师资设备、工学结合以及质量评价等内容上具有很多本质性的共性。
但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目前在双向学习和交流方面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师资力量的共享,实训基地的共建和共同参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方面上还有很多领域可开发。
另一方面,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由于两者具有很多共同性,可以建立两者交叉评价体系,这种来自他人的评价往往更直观,更理性,更能一针见血。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虽然在培养目标上一致,但培养起点和培养过程中却各有不同。
这说明两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不完全重叠和冲突,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存在着博弈但并不是“零和博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我国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品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是两类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