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试题加油站_通用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郭沫若在济南的一位词人纪念堂里题了这
样一副对联。
请问,这位词人是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答案:____________ (2分)
2.从沈阳出发乘火车到长沙,所经过的城市
按先后顺序排列是()(2分)
A.北京-郑州-武汉 B.北京-武汉-郑州C.郑州-北京-武汉 D.武汉-郑州-北京3.__________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
(1分)
《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彼不在此的
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3
分)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
答。
(3分)
玫瑰的提示
老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着玫瑰。
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
么?”
第一个学生回答:“虽然花儿美,但刺扎人,
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学生回答:“纵然刺儿扎人,花还是
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学生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同学以其培育新种玫瑰而闻名。
阅读与写作
(一).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
无所不为。
那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
支烟。
上学后,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
当那位戴着“瓶底” 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 晃下来:“ 你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
的头发......”
我不记得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
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
“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
“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
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
”全场笑了,我也笑了。
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来的一支烟了。
1.慨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2分)
(1)打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这句话在文章的表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这句话的含义是:①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
( )②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
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 )(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3分)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 (1
分)
①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②父亲的脸
面。
③“我”的表现。
5.细读文中画线的地方,从写作的角度想一想,以下( )说法正确。
(2分)
①这两处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
尊严。
②这两处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
严。
③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作手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
严。
(二)、写作。
(10分)
读完上面《父亲的“名片”》,肯定感受颇深吧?你也有当“名片”的经历吧?你是否赞成文章中“名片”的说法,结合具体事例,
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字数: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