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朱启星仲来福8版all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 务中的有关问题。
3.掌握通过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及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 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 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二、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三级预防策略
(一)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 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学

环境卫生部分
绪论
一、概述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现代医学
临床医学
医学
基础医学
公共卫生与 预防医学
环境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一)什么是卫生学(hygiene)
Hygieia 希腊神话中司健康的女神
Hygiene 卫生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 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分支学科
1、健康是动态的概念 2、关注的是完整的个体 3、涉及面扩大为群体 4、促进健康的对策是全方位、多途径的
影响健康的外界因素:
1、环境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
3、医疗卫生服务 4、生物遗传因素
环境(environment)
围绕人类周围的
直接
空间及存在的因素 间接
影响人类健康、生存发展
环境 分类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
个体易感性:同一环境暴露人群,个体反应不同,患病危险性差异
基因多态性:一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决定一种遗传性状,一个基因位 点上存在一种以上正常等位基因,最少的等位基因频 率超过1%,这个基因位点具多态性
芳香胺
吸烟
膀胱癌
NAT1 NAT2
基因变异:膀胱癌危险度增加2倍
基因稳定:核DNA自发突变,0.5%/百万年,一万年0.005%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又称基层卫生保健,是最贴近基层的 基本卫生保健,是指基层卫生机构所应当担负 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工作。
环境与健康
一、人类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人类和生 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原生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生活环境 生产环境
环境 组成
环境介质 有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境因素 无机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附载在介质中 可在介质间转移
环境与人类关系
人类改造环境:适合人类生存、繁衍、发展 环境影响人类:结构、功能改变,适应环境变化
生活环境 生产环境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有益 机体
因素
有害 因素
增进健康 危害健康
环境变化大: 环境污染
膳食结构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植物性 —动物性 —高脂 —高能量
—生物多样性 —高蛋白
生产环境 —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与机体内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
——遗传因素为主: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较低 物理因素:辐射
——环境因素为主: 化学因素:中毒 生物因素:传染病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慢性病 控制环境因素,对预防疾病:有效、可行
2.从保护个体和部分人群,扩大到全社会的保护 范围。
3.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视宣传教育,使每个 人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社会公共卫生有 责任感。
(三)、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1. 环境与健康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 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讲解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预防措施原则
卫生学
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与健康关系”为主线, 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有益环境因素和有害环 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与环境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 律
改善环境 预防疾病 达到: 促进健康 延长寿命 提高生命质量
的目 的
健康的内涵:
■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 ■卫生学的研究任务—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二)卫生学发展简史
1、经验阶段 2、实验阶段 3、现代阶段
生物性(霍乱、TB) 营养性疾病(佝偻病)↓
20世纪50-70年代
非传染病(心血管 疾病、肿瘤等)↑
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新医学模式特点:
1.医疗服务中对个体的保健除着重生物因素外还 强调个人的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二)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学预防。 它主要是针对无病期,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 有害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 康人群发病。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 预防或“三早”预防。主要是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 期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 措施中断病理过程。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 主要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采取各种有效治理和康 复措施,对某些已患病的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 恶化和伤残发生。
三、预防保健策略(P242)
1977年30界世界卫生大会提出WHO和各国 的主要卫生目标是到2000年使全世界的公民都 具有过上富裕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所需要的 健康水平,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998年51届世卫大会审议通过了“21世纪人人 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策略。
2.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在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贯彻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卫生立法与执法,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
3. 医学统计学方法
(四)、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1.学习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概念,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 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 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环境
次生环境
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有利健康因素
空气,水,土壤,阳光,微小气候,风光
不利健康因素
水、土壤:元素含量异常
促进健康
地方病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环境,环境污染是主要问题
保持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平衡:
次生环境优于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质量恶化
促进健康
引起疾病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