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实现方法及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实现方法及途径作者:王鸿雁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8期
王鸿雁
(赤峰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目前国家非常注重在中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学生将会更好地适应大学教育.而高等教育作为学生最初的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4-0266-02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这一名词最初在中小学的教育中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被提出来,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也有很多.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通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
目前,素质教育经常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出来,殊不知在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为素质教育有如下特点:
第一、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考虑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大学教育是受教育者踏入职业领域的第一步,他们所接触的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而他们在这个领域里最初的表现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就像小学教育一样,是新层次教育的开始.另外,从近些年中小学的教改中不难开出,几乎所有的教改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将来的大学教育接轨,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我们这些大学里的教育者去思考,该如何在学生就业前这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成功地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使他们在学历和资历都尚浅的情况下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并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葆有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在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是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领路人,因为我们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将直接地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而素质教育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术,还应该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这样的决心,才有可能胜任.
以下是作者关于大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点儿粗浅的见解,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帮助学生消除对职业前景的悲观心态.这种情况在我们这种知名度不高的学校非常普遍.
大多数学生不但基础薄弱,而且对学习成功缺乏足够的信心.再加上大学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攻克一门门繁难的课程,不但需要勤奋,还要有聪明的头脑,而同时具备这两个优点的人又太少了,更何况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学习的艰难再加上将来的前途未卜,使许多学生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转务它业.针对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应当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前教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起学好这一门课的信心.作者经常用
的办法是在讲授一门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关系到实践中的哪个领域,并进一步强调
这门课的重要性.总之,绝对不能让学生糊里糊涂地开始一门课的学习.
另外就是学生对职业前景的信心也很重要.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动力,可以举一些以往比较成功的学生做例子.除了考研成功的例子,就业的成功对于鼓舞学生也很重要.那些在
学校里扎扎实实学习的学生,本科毕业就顺利进入本专业领域工作,并且有很好的待遇,这不
但是学生的成功,更是学校教育的成功,当然也是老师们工作的成果.像这样成功的例子目前虽然不多,但是随着我们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相信会越来越多的.培养出更多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使他们能被社会认同,这是学校和老师共同的骄傲.
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人说,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1999
年10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的位置报道创新教育课题会时提出:创新是实施素质教
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的教学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并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除了教师的教学要创新,还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上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却严重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个致命的缺陷.虽然创新教育对教
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它产生的神奇效果非常值得所付出的人力和
物力.这里所说的“神奇效果”是指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而不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更愿意向老师提出问题,而教师会腾出精力给学生更专业的指导.在以往那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举步维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意学习;或者认为老师教的都是过时的知识,不想去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教会学生知识谈何容易!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实行以创新为主的素质教育一定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
教学要因材施教,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再找切入点进行教学.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不论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水平有多高,都不应该
傲慢地让学生来适应自己的水平,因为那对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正确的方法是教师要通过调查研究及与学生沟通,对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进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果我们每一门课的教学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电子专业从《电路分析》,到《模拟电路》,再到《数字电路》,以至于
后续的二三十门课程,那么将会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多的素质教育都将是空谈.过去我们在考核学生的时候更多地是通过考试成绩,这就把我们的教学限制在应试教育的窠臼里.搞得学生只顾着做那几道题,而对所学的这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一头雾水,更不用提一个学期要学好几门课了.苏格拉底说过:“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相信不仅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教学会更有益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积极开展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是时候改变一下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了.目
前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都实行这种模式,尤其是人文学科,几乎无一例外.而我们的理工科教学不妨也借鉴一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就被忽略了.老师是组织者和评判者,并在学生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比如纠正他们的错误.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水平要求非常之高.而学生会在集思广益的学习环境中更迅速地成长.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以往那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结成学习小组,互相之间
取长补短,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吸收知识,因为竞争
被引入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老师都是能看得见的.而哪些学生出现了懈怠,也能在课
堂上被发现.不像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不能精确地观察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只在考试的时候才能一锤定音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讨论式课堂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而不同工种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却越来越紧密.理工类的很多学生不善语言表达,更有一些性格内向,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而在课堂上参加讨论,迫使他们不得不学会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不得不与别人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利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插上翅膀.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必须能够随时得到他所需要的资料,不断向前推进学习的进程.如果这个进程因为条件不足中断了,就会使他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会使他停止学习.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检索工具,这对于创新教育至关重要.
如今是讲求终生学习的时代,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学生,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在
知识的海洋中任意遨游,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而被抛弃.所以,即使是本科生甚至是专科生也应该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的方法,这会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深造.
以上只是浅谈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只是素质教育中很少的一部分,但绝对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充满信心地走入他们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李琦.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