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21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下图中能代表一日三餐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A.B.C.D.
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胃是消化器官D.胆囊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3.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4.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胃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5.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朝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个方向是A.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B.心室→心房→静脉→毛细血管
C.心室→心房→动脉→静脉D.心房→心室→静脉→动脉
6.【最新】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
艾防艾,共享健康”。

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病原体看,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B.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C.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握手、共同进餐等途径传播
D.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二、综合题
7.图是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中,比较坚固,俗称“眼白”,并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随着光线由强变弱,[ ]_________可以由小变大。

(2)外界光线经过[ ]_________的折射作用,在[ ]____________ 上形成物像后,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若某同学视力缺陷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此同学为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眼
疾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
出两个方面)。

8.下图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活与部分器官、系统的关系图,①~⑧表示生理过程,M、N分别表示某种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进行。

(2)③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

经过③过程,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中的气体经过②排到体外时,肺泡处于__________(选填回缩或扩张)状态,此时人体处于___________(选填吸气或呼气)
状态。

(3)人体的代谢废物产生在________内。

请找出图中表示出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当血液通过⑥流经肾单位后,形成尿液。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内容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能代表一日三餐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为:谷类>蔬菜水果>鱼肉蛋类>奶豆类>油脂类。

另外,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量一般是,主食400~500g,肉、禽类100~200g,豆制品50~100g,蛋50g,蔬菜350~500g,此外还应吃一些水果和坚果类食品,以及海带、紫菜、香菇、木耳等食物。

综上所述,BCD错误,A 正确。

故选:A。

2.D
【解析】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详解】
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故A正确;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故B正确;胃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部分,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所以胃是消化器官,故C正确;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

3.B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A正确;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但不会形成痰;痰是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形成的,B错误;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C正确;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D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4.C
【分析】
本题目考察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

【详解】
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错误;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C正确;
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D正确。

【名师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和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5.A
【解析】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如图所示:
人体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四肢的静脉内的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

【详解】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逆流。

在四肢的静脉内的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

分析可知,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朝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个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血管的种类的结构特点。

6.C
【分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详解】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等,所以从病原体看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故A正确;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故B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故C错误;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减少艾滋病的发生,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7.9巩膜 3 瞳孔 4 晶状体7视网膜近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躺在床上看书
【解析】
【分析】
眼球的结构是: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的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
(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

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我们俗称的“白眼球”即白色、坚固、有保护眼球作用的结构是9巩膜,随着光线由强变弱,3 瞳孔可以由小变大。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因此,外界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在7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后,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的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因此,若某同学视力缺陷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此同学为近视眼,造成这种眼疾的原因有晶状体曲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躺在床上看书。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的形成及预防,视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8.吸收小肠肺泡血液气体的扩散作用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回缩呼气组织细胞2、4、8 蛋白质葡萄糖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可以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可以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因此,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此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部位进行。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减小,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出肺。

因此,③表示的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经过③过程,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肺泡中的气体经过②排到体外时,肺泡处于回缩状态,此时人体处于呼气状态。

(3)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因此,人体的代谢废物产生在组织细胞内。

图中表示出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2呼吸系统、4皮肤、8泌尿系统。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因此,当血液通过⑥流经肾单位后,形成尿液。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排泄的途径,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的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