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国百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国百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在图示光滑轨道上,小球滑下经平直部分冲上圆弧部分的最高点A时,对圆弧的压力为mg,已知圆弧半径为R,则()
A.在最高点A,小球受重力和向心力
B.在最高点A,小球受重力和圆弧的压力
C.在最高点A,小球的速度为
D.在最高点A,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g
参考答案:
B
2. 为了估算太阳的质量,需要知道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的()
A.运转周期和轨道半径B.质量和运转周期
C.线速度和质量D.环绕速度和质量
参考答案:
A
3. 雨伞半径R高出地面h,雨伞以角速度旋转时,雨滴从伞边缘飞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滴沿飞出点的半径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
B、雨滴沿飞出点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
C、雨滴落地后在地面形成一个和伞半径相同的圆
D、雨滴落地后形成半径为的圆参考答案:
BD
4. 下列两种情况下力恒力F都对物体做了功
①水平恒力F推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②水平恒力F推着质量为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了s。

A.①做功最多
B.②做功最多
C.做功相等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C
5. (单选)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S1、S2、S n-1、S n分别为在第1s末、第2s末、……第(n-1)s末、第ns末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S2为第2s内的位移
B、0~S n-1为前(n-1)s内的位移
C、S2~S n为第2s内的位移
D、S n-1~S n为第ns内的位移
参考答案:
B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
v
=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两空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7. 如果钟表的指针都做匀速圆周运动,钟表上秒针的角速度为rad/s (保留π)
参考答案:
π/30
17.质量为1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3N,滑动摩擦力为30N.
⑴当水平拉物体的力为25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
⑵当水平拉物体的力为40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
参考答案:
9. 把质量为3.0kg的石块,从高30m的某处,以的速度向斜上方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石块落地时的速率是 m/s;若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73.5J的功,石块落地时的速率又为 m/s。

参考答案:
_25______, __24
10. 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如果m1=2m2,R1=4R2,那么,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1∶T2=________,线速度之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96;
11. 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用质量M、地球自转周期T与引力常量G表示为r=.参考答案:【考点】同步卫星.
【分析】同步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因而与地球自转同步,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相关的量.
【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m r,
r=
故答案为:
12. 某同学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⑴(2分)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1中所示的坐标中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a -m图象和a-1/m图象。

(2)(2分)由a-m图象,你得出的结论为;
由a-1/m图象,你得出的结论为。

(3)(2分)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约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答案见下图
(2)在物体受外力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2分)
在物体受外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或F一定,a与m成反比);(3)0.15N~0.16N均对。

(2分)
13.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2.10(3分);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影响(2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 Hz)。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或不必要的是 ______。

(填选项前的序号)
A.长木板的一端必.须垫高,使小车在不挂钩码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B.连接钩码和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C.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 选择计数点时,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
(2)如图所示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段纸带,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m/s,其余计数点1、
3、4、5对应的小车瞬时速度已在坐标纸上标出。

(3)在坐标纸上补全计数点2对/的数据,描点作图,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参考答案:
(1). AD (2). 0.60 (3). 如图所示
(1)此实验要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选项A不必要;连接钩码和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选项B有必要;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选项C有必要;选择计数点时,应该从点迹较清晰的开始选点,没必要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选项D不必要;故选AD.
(2)根据图中x1=3.80cm=0.0380m,x3=15.70cm=0.1570m,所以有:;
(3)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
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所以加速度为:.
15.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

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

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
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

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
子:。

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15所示,AB为斜面轨道,与水平方向成45°角,BC为水平轨道,两轨道在B处通过一段小圆弧相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轨道AB的A处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最后停在轨道上的C 点,已知A点高h,物块与轨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求:
(1)在整个滑动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
(2)施加一平行于接触面外力使物块缓慢地沿原路回到A点所需做的功
(3)小物块经过AB段与BC段时间之比
参考答案:
解:(1)物块由A运动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得:
(2)物块由C经B运动到A过程,据动能定理有
得:
(3)物块下滑的过程,有
得:
由式
得:
17. 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

在Oxy平面的ABCD区域内,存在两个场强大小均为E的匀强电场I和II,两电场的边界均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在该区域AB边的中点处由静止释放电子,求电子离开ABCD区域的位置。

(2)在电场I区域内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恰能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离开,求所有释放点的位置。

(3)若将左侧电场II整体水平向右移动L/n(n≥1),仍使电子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离开(D不随电场移动),求在电场I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的所有位置。

参考答案:
(1)(5分)设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电子在电场I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区域I 时的为v0,此后电场II做类平抛运动,假设电子从CD边射出,出射点纵坐标为y,有
温度(℃)20406080100时间(分)22013025104
解得y=,所以原假设成立,即电子离开ABCD区域的位置坐标为(-2L,)
(2)(5分)设释放点在电场区域I中,其坐标为(x,y),在电场I中电子被加速到v1,然后进入电场II做类平抛运动,并从D点离开,有
解得xy=,即在电场I区域内满足方程的点即为所求位置。

(3)(4分)设电子从(x,y)点释放,在电场I中加速到v2,进入电场II后做类平抛运动,在高度为y′处离开电场II时的情景与(2)中类似,然后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D 点,则有

解得,即在电场I区域内满足方程的点即为所求位置
18. 汽车初速度v0=20 m/s,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5 m/s2.求(1)开始刹车后6 s 末汽车的速度(2)10 s末汽车的位置。

参考答案:
(1)设汽车经过时间t速度减为零,由vt=v0+at,得t=s=4 s 故6 s后汽车速度为零.
(2)由(1)知汽车4 s后就停止,则
x=×4) m=40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