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的社会性(课堂发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宗教的社会性
社会是宗教产生的基础,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类,便无宗教可言。

随着社会的变化,宗教也经历了从原始宗教到不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的发展道路。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上,宗教曾经主宰过世界的意识形态,它曾是人们价值判断的尺度,曾渗透到社会的一切机构制度中,大到国家,小到家庭。

我们学的书本上对宗教的定义是:宗教是一种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灵之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社会体系。

宗教有自身独特的宗教情感和神秘的宗教体验,有深奥的宗教哲学和系统的宗教经典,表现为热诚的宗教行为和宗教崇拜活动(祭祀、礼仪),形成了完整的宗教组织和严密的宗教制度。

信仰宗教是个人的私事,但从事宗教活动和形成宗教组织就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已构成社会性的活动和需要管理的社会实体。

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不畏生死。

现使用的‚宗教‛一词,来源于印度佛教,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派,合称宗教。

在现代日语中,‚宗教‛一般指被人们信仰和崇敬的超自然、超人间的东西及这样的信仰体系。

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社会性。

一个人或毫无联系的个体是不能成为一种宗教的。

在人类早期,宗教的最基本形式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宗教正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使我们的先民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在自然崇拜中,体现的是人类先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面对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当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被抽象为神的时候,人类群体与自然
之间的具体依赖关系也就随之被抽象为人与代表自然而代替了自然的神之间的崇拜关系。

自然崇拜的对象时关系到该社区所有成员生死存亡的自然现象,其中尤其以对给予人类以饮食之源的山水的崇拜最为普遍而持久,比如对太阳、大江大河的崇拜。

直到如今后进民族的自然崇拜都具有全体性的社会特征,每一崇拜对象都被当地所有的社会成员所信奉。

说明宗教从一产生就有社会性的属性,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

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的明显差异是其特别注重人群‚类别‛的划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全体正变成若干的群体,因而在意识形态中产生了主体内部相互区分的意识,其结果是当地的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群体并各自崇拜自己群体的图腾。

宗教的社会性在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化和重建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图腾崇拜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图腾的对象要么属于动物界,要么属于植物界,而且尤以前者为多;非生命体则十分罕见。

有人调查,在澳大利亚统计到七百零四种图腾。

它们被当作氏族的保护者,受到尊敬和膜拜。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物。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多以狼为图腾,除了狼之外,熊、鹿、鹰、天鹅等动物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对象。

比如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就是以天鹅、喜鹊等鸟类为图腾,而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鄂温克族则是以驯鹿为图腾。

表现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完全觉醒,认识到自然与人自身的不同,并将‚自我‛从自然中完全分离出来,体现了人由自然崇拜逐步走向自我崇拜。

有的图腾崇拜认为人与图腾所代表的动植物具有相同的祖先。

图腾崇拜一方面体现了人的抽象综合能力的提高,说明当时的原始人有了一定的‚自觉‛意识。

也可以说,图腾崇拜是动植物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的一种中间状态
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区别在于:所崇拜的对象与崇拜群体的成员确有真实的血缘关系,并曾经有过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的亡灵。

人们将以往寄希望于自然界、图腾对象的佑护,转向寄希望于在世时深得其恩惠的祖先的亡灵,以此与原始社会后期家庭制开始形成,社会组织结构进一步分化为个体家庭的组织形式相吻合,同时也是宗教的社会性对以反映社会存在为内容的宗教的客观要求。

台湾前段时间有部很有名的电影《赛德克·巴莱》,莫那鲁道率领族人在公学斩杀异族血祭祖灵后,拥有了通过彩虹桥的资格,剩下来的,就是在英勇战斗后从容赴死。

主题歌歌词:‚你们看,美丽的彩虹,是祖先在召唤我了,妻儿啊!你们在通往祖灵的路上了吗?我们也该上路了!‛其后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宗教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民族内部宗教文化的认同,就难以形成稳定的民族统一体。

另外,古人也把对鬼神的信仰和崇奉,作为教化大众的一种手段,强调宗教对社会与道德的作用。

从自然崇拜到图腾崇拜,再发展到祖先崇拜,表明人类崇拜对象的自然属性不断地淡化减少,社会属性不断强化增加。

后来的宗教,尤其是世界性的宗教,其社会性就更加明显。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这些世界性的宗教,其影响力已渗透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伊斯兰教、天主教、希腊正教、上座部佛教以及基督教新教的某些派别,还被某些国家奉为国教或赋予特殊的地位。

每一种宗教的信徒都是一个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社会群体。

当前在世界上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

在我国,据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介绍: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约3000多个。

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社会组织形式。

基督教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
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基督教(新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

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梵蒂冈(Vatican)是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高地上的城国,全称梵蒂冈城国,面积0.44平方千米,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以梵蒂冈城墙为界,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等。

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为求得教皇的支持,同罗马教廷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属于教皇的国家,教皇在其领土上拥有世俗统治权,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2000年,梵蒂冈还不顾中国的反对,在我们的国庆节搞了‚封圣‛仪式,将当年被我们中国农民处决的传教士,全部封为‚圣人‛。

我想可能就有莫言小说《檀香刑》时代背景里面,被拳民处死的传教士。

因为在《圣经》中,耶稣便鼓励教徒到各处去传福音,结‚果子‛(即发展教徒),谁结的‚果子‛越多,谁在上帝面前就越荣耀,大凡基督徒都有高涨的传教热情,从明朝利玛窦开始,就不远万里到东方传教了。

每一种宗教都往往形成自己的特定社区。

基督教教义要求基督徒要经常聚会、彼此鼓励坚固信仰,指出人是不可能在孤立中保持良好的信仰根基的,教义强调人都是脆弱的受造物,即‚来自于尘土、又归于尘土‛,所以既需要空间,又需要团体的支撑和关怀,只有依着团体、社区整体的能力,信徒的信仰根基才能逐渐成熟和完善。

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有纪念意义的社会活动日-宗教节日。

元旦,格列高利历 (Gregorian calendar),公历或阳历。

为纪念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采用此历而命名的,新年从1月1日(January 1)开始。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公认
的日期是12月25日。

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Christmas Day)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即12
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

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 Eve)。

复活节是西方国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节日。

复活节的清晨,当天边刚抹上一缕晨略,婉转而深沉的乐曲开始响彻晨空。

在乐曲的感召下,基督教徒从四面八方涌向教堂、公园或公共广场去迎接复活节的黎明,纪念基督耶稣的复活。

据‚福音书‛记载:‚基督耶稣生于公元1世纪。

他是上帝的独生子,生于耶路撒冷城外的伯利恒、母亲是童贞女,名叫‘玛利亚’。

因‘圣灵感孕’而生耶稣。

耶稣为赎人类罪孽而降生为人,故称为‘救世主’‛。

耶稣继承犹太教部分教义并加以改革创新。

他特选了12个门徒,赋予他们传教的使命和权利。

后来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被捕送交罗马帝国。

犹太总督彼拉多,由其判决钉死在十字架上,3天后复活。

复活节就是为纪念耶稣复活而定的。

感恩节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

时间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4th Thursday in November)。

感恩节的起源有一段有趣但很复杂的历史,这一段历史要从英国的宗教史说起。

大约16世纪中叶,在英国教会内出现了改革派。

他们主张清除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烦琐的礼仪,取消教堂内华丽的装饰,反对封建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主张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因而被人称为清教徒(Puritan)。

清教徒中又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

温和派主张君主立宪,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利益。

激进派则提倡共和政体,坚持政教分离,主张用长老制改组国会,代表中小资产阶级贵族的利益,后来遭到当局的迫害,
部分清教徒于是被迫逃亡国外。

1620年9月,102名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木船(Mayflower)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Plymouth)出发,经过将近3个月的海上漂泊,于当年12月23 日来到美洲的Massachusetts 东南部的 Plymouth 港口,并在附近意外地找到一个印地安人的村落,他们发现村内无人于是定居下来。

但是当时是冬天,又人生地不熟,白手起家,缺衣少食,以及疾病的侵袭等原因,到第一个冬天结束时,活下来的只有50来人。

但有幸的是,第二年的春天,这批幸存下来的移民得到了当地印地安人的热心帮助。

善良的印地安人给他们种子,教他们打猎,教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种庄稼等。

就这样,在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再加上移民们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1621年的大丰收。

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移民们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是为了感谢印地安人的热心帮助。

于是他们在1621年的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与邀请来的曾帮助过他们的印地安人一起举行了一个庆祝活动。

他们在天亮时鸣放礼炮,举行宗教仪式,虔诚地向上帝表示感谢。

然后他们用自己猎取的火鸡以及自己种的南瓜、红薯、玉米等做的美味佳肴,隆重庆祝上帝的赐予,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感恩节的开始。

而不列颠百科全书里面则是记载着:‚愚人节‛乃是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

那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四月一日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

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那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对统治者之恐惧与憎恨。

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

根据基督教徒的说法是:‚愚人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前,被迫到处奔走,后人以四月一日这一天来纪念他无辜被钉死,其实含有警惕之意义。

情人节( Saint Valentine's Day)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2月14日。

关于情人节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现在大多无法考证,其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它是为了纪念罗马基督教殉道者St.Valentine而设的。

相传他在2 月14日即将被斩首之前,凭借自己执著的爱恋之情的魔力使双目失明的女儿重见光明。

(Halloween)10月31日夜是西方国家的万圣除夕。

万圣除夕起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欧、西欧凯尔特部落。

凯尔特人崇拜祭司神(Druid)。

据凯尔特人的宗教信仰记载:每年的10月31日,死亡之神和黑夜之神要将天下亡灵驱赶到祭司神面前。

又一传说:罗马人认为祭司神的新年是11月1日。

这天,祭司神召集天上的神灵以安抚有罪的亡灵。

出自这种古老的传说,现今的万圣节都要摆上纸剪的妖魔鬼怪、女巫精灵。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每年的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

万圣节前夕便是万圣节的前一天,即10月31日。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万圣节被叫做 All Hallow ,大家知道,‚前夕‛的英语是eve,所以万圣节前夕便由Hallow+ eve 演变成 Halloween 。

综上所诉,社会性可以说是宗教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